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秦著 《采.写.编》2022,(12):83-85
我国主流媒体在建设性新闻的实践中不断秉持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宣传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新闻报道,增强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在促进我国新闻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做出巨大贡献。自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被引入国内后,各类主流媒体及学者便对其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及研究。文章将通过对建设性新闻定义与基本特征的介绍,探讨主流媒体在新闻的播报过程中对建设性新闻的实践应用,总结我国主流媒体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使得建设性新闻与我国的主流媒体能够更好地融合。  相似文献   

2.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面对因为新闻传播所引发的国家、民族、社会、个人之间的对抗与纷争等问题,全球新闻界开始反思以揭丑、记录、暴露阴暗面为导向的新闻理念与传播实践。于是,融会了“解困新闻”“公共新闻”“积极新闻”“参与新闻”“和平新闻”等理论内涵的建设性新闻概念,逐渐成为国际新闻学界的研究热点。在新闻实践方面,建设性新闻也正成为形成普遍共识的全球性新闻运动。虽然建设性新闻理论经由西方学者提出,但是此一概念背后的哲学基础与文化源流却具有浓厚的中国色彩。将建设性新闻理念置于中华文化视域下,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休戚与共的命运观”“中庸和谐的价值观”以及“挫锐解纷的社会观”四方面对建设性新闻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以探究其中的中华文化渊源。期望以此促进中国本土新闻传播理论的建构以及中西新闻理论的融通。  相似文献   

3.
建设性新闻作为传统媒体立足新媒体时代解决公共空间事务的一种新闻实践,具有更为积极的内容建设和向善的内容生产.建设性新闻的空间构成可从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予以分析,与之相应的是空间实践中的新闻生产理念、架构与方式等.中国主流媒体可架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闻生产体系,以内容生产的舆论监督促进新闻生产与公共服务的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4.
孟笛 《编辑之友》2022,(1):44-49
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深度融合,全方位嵌入内容生产流程,不仅颠覆了传统新闻生产方式,重塑了新闻生态格局,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兴起于西方的建设性新闻理念能够弥合智能化生产带来的算法"黑箱"和数据权力等问题.秉持建设性理念提升智媒伦理价值,成为传统媒体重塑自身社会角色的一种创新策略.智媒实践与建设性新闻理念彼此契合,也为公民赋权、积极情绪、问题导向等理念落地提供了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超  陈龙 《传媒》2023,(14):91-93
社交媒体时代的新闻回避现象愈加显著。文章在对“新闻回避”进行概念阐释的基础上提出,负面新闻过度、公众对新闻机构缺乏信任、新闻信息过载、社交媒体新闻效能降低四个潜在因素对有意回避新闻的影响显著;无意回避新闻的情况更加灵活多变,主要是因为媒介选择的高度自由化和算法机制实现的个性化。文章认为应该通过推进建设性新闻实践、优化“社交过滤”、增加新闻“偶遇”建立“公共服务算法”等措施来引导公众参与新闻和公共行动,构建面向未来的健康的新闻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6.
建设性新闻试图扬弃传统新闻业以冲突为框架、以负面报道为导向的新闻价值观,并发展积极正面的新闻内容和提供解决方案的操作模式。本文对比了建设性新闻和科学报道的理念、理论要素和运行模式后认为,我国传统的科学新闻实践在很多方面符合建设性新闻的理念,包括摒弃冲突框架、突出积极性内容、探索解决方案、呈现面向未来的视野、促进新闻生产的包容与多元,以及为报道提供语境等。但传统科学新闻注重自上而下地向受众传递单向信息,与提倡参与式报道、强调与受众互动的建设性新闻还有差距。在此基础上,本文应用访谈资料,以建设性新闻的视角分析了网红科学家的科学报道实践,发现网红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报道有助于改善传统科学新闻的单向度宣传,更加贴近民众生活,但在促进公众参与和为公众赋权方面仍有不足。基于经验研究,本文提出了按照建设性新闻的理念改进科学新闻操作方式的建议,并指出了后新闻时代科学新闻的生产方式对发展建设性新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21,(5)
从微观层面看,西方建设性新闻需要捋清同其它相似报道形式的区别,确立自己的内在特征;宏观上看,建设性新闻并非西方的专属概念,存在"同一概念,不同表述"的现象。建设性新闻可以在新闻理论、新闻实践和新闻哲学三个层面做出自己的贡献。对我国而言,西方建设新闻除了佐证正面报道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还能够为正面报道提供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建设性新闻是以解决问题为归依的新闻理念或其指导下的新闻实践,积极和参与是其核心要义。无论是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媒建设性新闻实践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都证明建设性新闻实践是党媒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新时代,党媒走建设性新闻实践之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共筑美好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9.
林叶 《声屏世界》2022,(1):16-17
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融媒体的发展给建设性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文章从建设性新闻的概念出发,着重分析了建设性新闻在融媒体时代的全媒体呈现方式及其社会功能,由此总结了在融媒体环境下建设性新闻的发展现状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建设性新闻正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新闻理念与实践。本文以对欧美建设性新闻及其相关理念的考察为起点,从公共服务、参与、平衡三个维度探寻其结构及变迁的传播思想基础,最后回到中国的新闻实践来梳理中国正面报道原则的发展及特征,提出建设性新闻理念贯穿于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中国建设性新闻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西方提出的建设性新闻理念与中国新闻长期坚持的新闻建设性有相似相通相近之处,但又有所区别。建设性新闻与新闻的建设性以及正面宣传为主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建设性新闻理念能否为我所用,对这些重要问题必须进行理论上的回答。倡导建设性新闻理念,必须强调新闻建设性,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同时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  相似文献   

12.
于淼  宦婉茹 《视听》2022,(3):165-167
建设性新闻在坚持新闻核心价值的同时,将积极心理学的技巧应用于新闻生产,倡导积极情绪和解决方案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体现了对传统新闻价值观的发展与创新.建设性新闻在实践中具有多样性和包容性,在新闻中加入更多的声音和观点,引导公众共同创造新闻内容.在建设性新闻理念本土化的过程中,应从我国实践和媒体实际出发,将建设性新闻理念与...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催生了数据新闻的概念,数据新闻的出现与发展,引起了新闻生产方式、呈现方式、阅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变革.在这种变革下,新闻与传播领域的研究与实践随之发生变化.此次研究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基于数据新闻的生产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的冲击,目的在于理清数据新闻所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4.
杨琴 《当代传播》2001,(2):66-68
一、档案新闻的定义及其特点 档案新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闻新品种,已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目前对其进行的研究还不多,笔者根据其实践运用试作一描述性定义.档案新闻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相似文献   

15.
刘九洲  陈曦 《新闻界》2007,(5):67-69
本文着重探讨了建设性新闻舆论监督的内涵,并说明我国新闻舆论监督为什么是一种建设性的监督,同时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建设性的新闻舆论监督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设性新闻"在欧美国家兴起,并引起了中国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西方媒体的实践案例,对欧美国家"建设性新闻"兴起之缘由、新闻实践的主要特征以及社会影响进行归纳阐释,并略加延展,对中国新闻实践中的"建设性"理念与实践进行初探。"建设性新闻"的兴起被视为对传统新闻价值的纠偏与重塑新闻业自身价值的探索,报道中侧重解决方案、未来导向、包容性与多样性、运用建设性采访技巧、提供丰富的背景信息并赋权于民实现共同创造,因而对新闻业变革、社会进步、全球"向上向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国情与语境决定了新闻报道的"建设性"本来就是我国媒体尤其是主流新闻媒体实践的应有特点和必持之策,虽与西方在操作层面享有一些共同之处,追求的目标可能各有不同。但两者对于重塑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推进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数字新闻史论的角度,探讨了移动新闻之于新闻研究和实践的意义,并对其与数字公民新闻实践互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也略举了国际上移动新闻实践与电视传播相结合的案例,希望对中国本土的移动新闻实践、传播及喧嚣和理论语境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8.
徐薇 《新闻前哨》2021,(3):67-68
广义上的建设性新闻,是一种新闻理念。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助理教授凯伦·麦金泰尔称之为“伞式结构”或者“总括性的术语”。她将建设性新闻定义为回应现实问题的、严谨的、基于事实的报道形式。狭义上的“建设性新闻”,指的是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一类积极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闻实践。这类新闻实践强调在新闻报道中除了要坚持内容的客观真实外,也应积极主动介入社会生活,要以解决问题为报道的导向。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的升级突破,帮忙类新闻节目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一度在国内遍地开花。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曾经红极一时的帮忙类电视新闻节目陷入发展瓶颈期。本文将揭示帮忙类新闻节目的困境,分析其原因,并试图以建设性新闻视阈,对其未来发展路径进行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19.
殷乐 《当代传播》2020,(2):45-48,49
建设性新闻是新媒体环境中新闻理念与实践探索中颇为突出的一个现象。其出现及发展既是全球新闻业对技术变革、话语变化的回应,也是新闻媒体基于技术变革的各项硬件优化同时进行的软件升级。本文在长期跟踪的基础上对建设性新闻的核心要素进行考察,同时结合中国的新闻发展实践提出新受众关系、产制关系、正负关系、信息的理性与感性关系、当下和未来的关系五个方面,最后在全球案例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新闻报道的四个主要实践模式并加以解析。  相似文献   

20.
唐凤英 《青年记者》2021,(12):35-36
新闻的建设性看似与新闻伦理关联不大,实则暗含于新闻伦理的框架之中。本文认为,遵循新闻伦理是新闻建设性理念落地生根的土壤,秉持新闻的建设性理念也是破解新闻伦理失范困局的一种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