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互联网的连年高速发展是近年来媒体业界竞争加剧的最大的动因。它的膨胀意味着其他媒体“蛋糕”的缩小。加之新兴的手机媒体兴起的影响力和效益也难以估量。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挑战,就连电视业也感到一种危机,在一定意义上也同时把广播逼到更狭小更难作为的空间里。更令人忧虑的是,现在广播行业内的不少人听广播的时间越来越少,许多人基本常年不听广播,他们的亲戚朋友中也极少有人喜欢听广播而更愿意看电视和上网。原因虽然比较复杂,但自己生产的东西自家人不喜欢,毕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五年前,我看过一篇章,世界上最大的广播公司——英国BBC广播公司的总裁讲:“21世纪是广播的世纪”。当时,我的理解是:之所以说“广播的世纪”,是不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电视或报纸用不上了,广播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另外,人民的生活富裕以后,汽车进入家庭,可以在汽车里听广播。当时想得比较单一和狭窄。  相似文献   

3.
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播电视报 ,迄今为止 ,全国已有200多家城市广播电视报 ,加上中央级、省级广播电视报 ,它们已与广播、电视一起 ,形成了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界“声、屏、报”三位一体的立体宣传格局。广播电视报之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究其原因 ,一是依附于广播、电视的这份报纸同时又是对广播、电视的延伸与补充 ,其导听、导看的职能 ,满足了广大受众的需求 ;二是广播电视报是一份具有浓郁晚报风格的家庭文化报 ,人们在知识性、愉悦性和实用性的阅读中能获得较大的收益。于是 ,广播电视报在90年代中叶迎来了它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4.
参加人大会采访,有一件事对我震动很大。会议开始前两天,我对一个省的代表团80%的代表进行了一次广播收听调查,发现竟没有一个人带收音机!这一情况引起了我的不安和深思。不能否认,与报纸、电视相比,广播是一个弱势媒体。但它也有两个最大的优势:其一,它是一种受众感到最轻松的媒体,以“听”和“看”两种信息接受方式而言,“听”无疑是更轻松的方式;其二,它可以在移动中便利地接收,这一点电视和报纸也都难以做到。从此意义  相似文献   

5.
几年前再度兴起的广播热是广播充分显示其特色的结果。以广播和电视相比,首先广播制作程序比电视快,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上有明显优势;再者因为声音有独特的魅力,听与看的感觉大不相同。在声音的传真性方面广播也有突出的优势;另外广播收听工具廉价、小型多样,可以边听广播边做其他事情,所以广播在传播的广泛性、渗透性、双向参与的娱乐性方面均有独特的优势。 在广播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特性中,作者尤为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20世纪50年代出生的人是读着报纸长大的,60—70年代的人是听着广播长大的,80~90年代的人是看着电视长大的,21世纪的人则要在互联网上边读报纸、边听广播、边看电视度过他们的一生了。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报的装饰性,指的是办报人、编辑赋予广播电视报形式上的一种主观的意念,即通过版式设计、图片处理、色彩调配等一些手段来凸显文章、渲染文字的表现力,给读者以观赏性。它不但可以解读报纸内容、刺激读者的就读欲,还可以产生一系列的连动反应,如:扩大报纸的发行量,发挥广播电视报的导读、学习、教育、娱乐、消费等多种功能。 广播电视报的装饰性是它的内容决定的。广播电视报的读者听广播、看电视大多对黄金时间播放的电视剧、音乐、晚会等文艺类节目感兴趣。故而,其内容涉及最多的也是各类文艺节目。广播、电视媒体中涉及…  相似文献   

8.
广播不同于报纸,报纸靠的是文字,广播则凭借声音来表达思想内容的,两相比较,各有千秋。广播也不同于电视,电视是图象与声音兼有,在这一点上它优于广播。但是,广播如果充分发挥它在音响上的功能,那么,它的作用也是电视所不能替代的。在传播思想文化的媒介形式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各种收听、收  相似文献   

9.
营口人民广播电台在2009年5月1日开通了一种新的广播收听模式:打开电视听广播。就是把电台的广播节目信号传人有线电视网络,使听众在电视上收听广播,同时电视的画面还能传递出大量与同步广播节目相关的图文信息和滚动资讯。这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形式,是广播与电视、听觉与视觉的巧妙结合,是数字化广播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0.
广播和电视、报纸一样,都是党和人民的喉舌,都要坚持党性和真实性原则,但是电视和报纸都是办给人看的,广播则是让人听的;电视有收视、收看的限制,报纸有发行、阅读的限制,广播则没有这个限制,文化水平高的可以听广播,文化水平低、甚至是不识字的也可以听。  相似文献   

11.
王雁 《视听纵横》2003,(4):95-96
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看,广播媒体是单介质媒介,只靠声音一种方式进行传播,没有电视生动形象和报纸详尽深刻。广播的传播是线性的,稍纵即逝。另外,整个社会重电视轻广播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广播的社会影响力相对报纸、电视来说较差,广告的经营规模也没有报纸、电视大。因此,很多人认定广播就是一个弱势媒体,甚至在谈及广播发展时也往往是“弱势媒体当自强”的自哀自怜的味道。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崛起报刊迅猛发展的今天,广播发展的大趋势是:一、扩大信息量的趋势:广播比电视新闻的次数多,内容广泛,听众觉得通过广播听新闻方便,这是广播工具在新时期的新发展,广播扩大信息量的趋势是顺应潮流的.  相似文献   

13.
一、从看电视和听电视说起 我有位朋友,是看电视的热心观众,他每天从中央台《新闻联播》看到各级地方台的新闻,几乎日日不漏。一次,他与我说起“看”新闻和“听”新闻问题。他说,听广播看电视已成俗定词语,广播靠“听”,电视靠“看”,为什么给人“看”的电视新闻,常有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是伴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影视宣传,服务声屏为天职,以引导人们看好电视,听好广播,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反映大众意见为己任,最终实现报纸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目的。虽然广播电视报是一份专业报纸,具有明显的针对性,但是它也是  相似文献   

15.
当今,广播与电视、报纸、互联网等看得见的强势媒体比较,处于相对弱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广播只能“听”不能“看”的先天性不足,显露的越来越充分,受众经常大面积地向视听合一的电视、网络转移,广播生存空间日益受到多方面的挤压,经营可谓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6.
广播是通过电波靠声音进行传播的现代化传媒工具,它的特点是只可耳闻,不能目睹,而且稍纵即逝。因此,广播要想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广播语言必须做到口语化和规范化。广播与电视、报纸、杂志不同。广播是靠耳朵听的,用耳朵听比起用眼睛看,在接受上有些困难。人们在看书或看报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查一查字典;遇到不懂的句子,可以多看几遍,直到弄懂为止。听广播就不同了,听众没有听懂,播音员还是要继续往下播,不会停下来,听众一句话听不懂或者是一个字没有听清楚,就会影响到对整篇稿件内容的理解,甚至还可能发生误解。同时,广播听众比起…  相似文献   

17.
“精品”是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吸引力强,感染力大,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它是作品中的“珍品”。电视多出精品,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精心策划。一、策划,电视宣传中用的越来越多的词语近几年,电视里的策划、总策划、策划中心等词语和头衔出现得越来越多,人们听广播看影视节目也把策划成功与  相似文献   

18.
在信息时代,比较电视媒体,广播处于公认的弱势地位,但分析广播与电视的强弱高下,不应停留在思辩的层面,而要回到现实中来,为工作实践服务。借助理性认识拟定和探索广播摆脱困境、祛弱图强的途径,广播媒体首先就应找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调整事业发展战略。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有与它相适应的广播事业发展战略。1983年国家提出的“四级办广播”战略,为扩大广播覆盖、促进广播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少年儿童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少儿广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来自于电视、互联网、儿童读物、音像制品……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少儿广播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不但少年儿童爱听,家长及社会也离不开它,以我在温州人民广播电  相似文献   

20.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孙家正最近常听到有些同志谈广播、电影受到电视的冲击,对其发展的前景表示忧虑,对此,我比较乐观。任何一项事业之所以能产生、存在、发展都有它独特的优势,这个优势是别的部门不能替代的。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在新形势下,充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