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陈义贵 《学苑教育》2012,(10):85-85
文言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由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学生往往是望"文"生畏;而"课标"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的要求反而有增无减。所以运用新课程理念,改进文言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势在必行。基于文言文的特性,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学习实际,阐述一下近年来在文言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以期与大家交流商榷...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明确规定:中学文言文的最终目标是"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考试说明》对"阅读浅易文言文"作了具体说明,其中对文言文翻译作如下表述: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文言文翻译是语文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戴宇 《考试周刊》2011,(18):62-62
目前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式的课堂教学现象已大为减少。可在文言文教学中,"满堂灌"、"满堂练"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不容易理解文言文,而且囿于考试,生怕漏讲了某个知识点,在课堂上仍然是逐段逐句地翻译和分析。本该属于学生读背的时间几乎全部占用了,读背只是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一种点缀,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课堂教学的一种遗憾。  相似文献   

4.
李皮纹 《广西教育》2010,(26):25-26
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难度最大"是语文教师们的共识,尽管文言文教学依然遭受"白眼"的待遇,但并不影响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虽"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一般作虚词用,常见意义有两种,一是指"虽然",另一个是指"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判断它的意义,只能根据参考译文生硬地翻译给学生听;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的"虽"多是"即使"的意思,碰到"虽"就译为"即使"。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孕育我们民族精神的源泉。要想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就必须学会阅读文言文。然而文言文中的"之乎者也"却让初中生们望而却步。如何把枯燥的文言文课堂变得精彩,充满激情呢?下面,谈谈我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课堂设计和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7.
初学文言文,很多小学生都感到比较困难,一是难读,二是难懂。有些学生不大喜欢这些"之乎者也"的文章,觉得枯燥乏味,课堂教学气氛也比较沉闷。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会学文言文?如何挖掘课堂教学中的"情趣"因素,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8.
宋亚清 《成才之路》2011,(24):13-13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显然,在文言文教学中强调的是"读读,背背,了解文言课文大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文言文教学中采用"读——说——点——练"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有70多篇,在教学内容中占有相当大的分量,而这些文章都是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精选出来的。它们无不表达了古代人们的高尚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指出:"文言文是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教育的好教材。"学生通过文言文的学习可以学到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提升精神品位很有作用。并且,中考到现在为止文言文的考题都是课内的,学好文言文,对于提高中考语文的成绩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尤其初中阶段文言文的学习对学生今后更加深入地研读起着奠基作用。新课标规定,文言文教学要达到使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纵观文言文教学,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教学转向的尝试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高考考纲要求"能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但学生生活在现代,掌握和积累了大量的现代汉语和现代生活常识,而在课堂上教师大都片面强调文言文的表象教学,完全是为了教文言文而教文言文,使文言文与现实隔离开来。  相似文献   

12.
杨芳 《考试周刊》2011,(47):40-41
教师应从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才能营造一个有生气的教学氛围,使文言文的教学完全摆脱"填鸭式"的窠臼,不再枯燥,不再单调。  相似文献   

13.
田莲花 《考试周刊》2011,(18):61-61
在语文教学改革春意盎然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仍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景象。学生往往发出"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慨叹,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要改变文言文教学低效的现状,我以为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任何人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经过十年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天才。"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板块,也是让教师和学生常常有些头疼的内容。本人通过多年的文言文教学经验,认为学生攻破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前提。藏认为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语法规律,建立文言基础知识树,将文言基础知识划分为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几个版块来逐一突破。在这里,我主要来谈谈文言文学习中难点之难点,即文言句式中的变式句。  相似文献   

15.
吴晋芳 《考试周刊》2011,(51):32-33
何谓"文言文"?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绪论》中指出:汉语的古代书面语大致有两个系统:文言和白话。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周现玲 《语文知识》2016,(21):67-68
众所周知,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和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宝藏。文化传承离不开文言文。然而,笔者发现在以"读、悟、背"为主的文言文学习的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引入了"写"的训练,运用多种"补白"的形式,增强了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性,收到了既助理解又益写作的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初中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重要渊源之一,它不仅是学生中考升学的必考应试内容,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一直以来,文言文教学对"讲"十分侧重,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教育规律,"灌输式"的教学抑制了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本文认为,教师只有准确把握文言文教学目的,才能培养出学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总结并创造最佳的学习方法,是值得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笔者在长期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通过对现状的总结,指出了如何才能创立引导和启发学生主动学习文言文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的途径。以期对初中文言文教学做出意义探索。  相似文献   

18.
骆静波 《教师》2011,(4):38-38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文"轻"言"和重"言"轻"文"两种现象,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浅谈了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言""文"并重。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教学中如何做到"文"与"言"并举,一直是教学过程中不断深思的问题,反思曾经在文言文教学中在解决"言"时,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有探索尝试更多新的符合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以至于文言文学习成为了老师同学共同烦恼的问题,其实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和学生投入的精力很多,但收效甚微,综其原因就是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文言文不再成为学生拒绝接受的"残羹冷炙",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1.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入选中学教材的文言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文言文中渗透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积极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推己及人的胸怀和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感染着每一个学生。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教师可以通过范读,用情感去感染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