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常在有关的报刊上看到关于音乐评论对“看音乐会”这种说法指责嘲笑的文字,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被听觉感官感知而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只能听而不能看。目前这个道理也为绝人多数人普遍认同,然而道理并非真理。这种论点实质.卜混淆了音乐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可见。但在概念的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  相似文献   

2.
时常在有关的报刊上看到关于音乐评论对"看音乐会"这种说法指责嘲笑的文字,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而声音只能被听觉感官感知而不能被视觉感官所感知,因而只能听而不能看。目前这个道理也为绝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然而道理并非真理。这种论点实质上混淆了音乐与声音的本质区别。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时间存在,声音确实只能听而不可见。但在概念的内涵上,音乐并非等同于声音,声音更不可能与音乐划等号。声音只是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具有音高、音色、长短、强弱等物理属性。而音乐从广义上讲,是以声音为载体进行的创作与演奏、欣赏和批评以及理论方面的研究,它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和社会现象,因此说音乐已远远超出了物理学的范畴,已包含了更广泛更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令孩子们生厌?音乐欣赏课“有形”而“无神”,孩子们的心也离音乐越来越远。其实,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如何“听”,听得“如何”,是音乐欣赏课的目标,所以音乐欣赏课需要引导孩子用心“听”,即用心去感知。  相似文献   

4.
陈菁 《小学生》2023,(7):109-111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陶冶学生审美情趣、发展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学生艺术鉴赏水平的重要教学环节。在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培养发展小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离不开音乐欣赏教学的引导与支持。然而,就目前小学音乐欣赏的教学情况来看,音乐鉴赏资源短缺、音乐鉴赏形式单一、音乐鉴赏方法枯燥等教学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价值的发挥,阻碍了小学生音乐素养与艺术鉴赏水平的提升。本文笔者结合自身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经验,提出了听画结合、听动结合、听看结合、听唱结合、听想结合五种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旨在有效调动学生音乐鉴赏的多重感官,唤醒学生对美、对艺术的追求与渴望,深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助力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音乐的“非空间造型性、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门纯粹的听觉艺术。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人们对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把握都离不开听觉,没有听觉的体验就没有音乐欣赏。可以说,音乐是为了人的听觉而存在的。那么,是不是具有听觉的耳朵都能欣赏音乐呢?也就是说,音乐欣赏究竟是被动地接受呢还是主动地参与?一般人或许认为,欣赏音乐也就是听音乐,而“听”这一活动本身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对某一存在物的感知,是对某种刺激物的反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只不过是用耳朵去听,通过听觉感知某一对象,但是…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一种声音艺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无论是歌唱、器乐演奏或理论创作,都要通过声音来表达。而这些声音又要通过听觉来感受。因而,做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具备较好的音乐听感是必备条件。但好的音乐听觉并非人人具备,而是通过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积累聆听欣赏音乐的经验,而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如何遵循听赏艺术的感知规律,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听赏内容,选择多样化的听赏方式,开拓多种听觉渠道,用  相似文献   

8.
音乐,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而音乐欣赏又是音乐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聆听和感知音乐进而达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魅力的目的。视听说相结合,用形象诠释抽象音乐音乐欣赏是一门听的艺术,但这门听的艺术单靠耳朵却不行。高中音乐教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是欣赏者通过以声音为主要形式所展现的作品的整体风貌,去与曲作者(第一度创作者)、表演者(第二度创作者)给作品注入的思想求得共鸣,进而体验作品、理解作品、并经过再度创作而享受作品的过程。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牢抓住这一具有主导意义的大环节,最大程度地激活学生的各种感官,形成析、视、听、记、忆的有机互动,使整个音乐欣赏过程在绘形、绘色、绘声的立体环境中进行。一、析分析作品,是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者主动思考、积极透视作品的首要环节。作品分析,主要是指欣赏者对作品背景材料、主题思想、结构形式以及音乐…  相似文献   

10.
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将音乐欣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可以培养和发展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力,使其获得丰富的音乐经验、渊博的音乐知识及全面的音乐修养。音乐欣赏可分为“听赏”和“鉴赏”。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2.
小学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积累聆听欣赏音乐的经验,而音乐欣赏的中心环节是“倾听”音乐。如何遵循听赏艺术的感知规律,充分而适当地发挥“通感”的作用,提供多元化的听赏内容,选择多样化的听赏方式,开拓多种听觉渠道,用多彩的音乐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步入那色彩缤纷的音乐世界驰聘遨游,是每位音乐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需努力探究的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总要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和实现其社会作用。然而,这种价值的体现与社会作用的实现,都必须要经过欣赏这一环节才能完成。因此,音乐欣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它是以声音为主要原材料,并把乐音体系中的音按照一定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运动着的、变化着的体系。音乐家运用这种特殊的语言——音乐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状况。尽管音乐的语言所能表述的范围十分广阔,但音乐语言是不带有语义性的。音乐凭借声音为原材料,但他们在没有组成一部完整的作品时只能代表其自身,而不能代表任何实物。它不象文学语言那样,  相似文献   

14.
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一)在聆听与欣赏中,发展学生的听觉想象和视觉想象音乐欣赏离不开听觉想象,学生只有通过听觉感知作品形象,然后与自己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接,获得音乐和情感体验,产生想象中的形象。因而,音乐欣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不仅是听,还有看的内容,这就是文艺心理学中的视  相似文献   

15.
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具有多元化的结构。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核心结构是以感知-感受-感悟为主线的的心理操作模式;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水平结构,从不同角度展示音乐体验由表层、中层至深层的过程和水平;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交叉结构是以感知为基础或前提,以感受为枢纽和媒介,以感悟为宗旨或目标的。音乐欣赏心理过程的多元结构,揭示了音乐欣赏活动过程中各种心理要素的复杂关系,有益于阐释和适应由于不同审美客体、主体、环境和活动形式而形成的多种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的特点和教育学的观点看,音乐教育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特定作用。 第一,音乐教育有助于提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感觉器官的感知能力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是声音艺术,它对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是任何学科也不能比拟的。音乐教育就是让学生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对本校初一年级72位学生有过调查,发现有81%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但仅有46%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及音乐学习有兴趣。而对于音乐学习中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是音乐欣赏。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之一是现有音乐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探索一条教育教学的新路,笔者结合对"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关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表达环节,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听、看、想——中学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化环节第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听"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首先要以优秀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感知音乐。然后通过提问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兴趣。例如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和江南丝竹《欢乐歌》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较教学,并设计这样的问题:两段音乐情绪如何?各使用了什么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旋律的特点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关注地方特色乐器的重要特征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8.
笔者曾对本校初一年级72位学生有过调查,发现有81%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但仅有46%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及音乐学习有兴趣。而对于音乐学习中最不感兴趣的内容就是音乐欣赏。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原因之一是现有音乐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了探索一条教育教学的新路,笔者结合对"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研究,关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表达环节,在互动中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活动中。听、看、想——中学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化环节第一,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欣赏是经由听觉而实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听"来激发学生的感知兴趣。首先要以优秀音乐作品本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感知音乐。然后通过提问有意识、有目的地引起学生倾听音乐、感知音乐的兴趣。例如欣赏广东音乐《步步高》和江南丝竹《欢乐歌》时,教师可以开展比较教学,并设计这样的问题:两段音乐情绪如何?各使用了什么乐器?主奏乐器是什么?音乐旋律的特点是什么?从而使学生关注地方特色乐器的重要特征及音乐特点。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盲目地追求形象性,把音乐欣赏课变成纯放映课。有些音乐故事描述性强,市面上关于这些音乐的资料图片较多,老师们为了追求形象性,将之编成动画形式,再配上音乐播放。这样的CAI能深深地刺激学生直观感觉,学生上课犹如看动画片一般,兴趣盎然。但是,这样的CAI注意了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无形中却扼杀了学生的听觉能力。要知道,在音乐欣赏中,听才是主要方式,看只能作为辅助形式。试想,下课后,学生津津乐道的是刚才放过的动画形象和故事情节,而对音乐连主旋律都记不清。不用说,这样的欣赏课当然是不成功的。误区二:生搬硬套资料图片,CAI…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从事音乐教育这些年来,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孩子们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付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