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言短意长,其语言具有朦胧美、含蓄美和凝炼美。而中国古典诗词最鲜明的特点之一就体现在语言的“活”方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语言意脉与语序的非一致性作者得于心,但表达时却打破语言的常规,常用倒装句式、省略句式。例如“伴人无眠,秦淮应是孤月”,正常语序应为“伴人无眠,应是秦淮孤月”。又如“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本意是写风吹弯竹枝投下浓浓的绿荫,雨水滋润着红梅,绽出朵朵红花,这样本为因果关系却写为果因关系。省略句式在中国古典诗词语言中是最常用的,如“(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等等。…  相似文献   

2.
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由我国的古典诗词与西方现代艺术的歌曲体裁相结合而成的一种词曲声乐题裁,音乐的表现形式是运用西方现代的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性的音乐织体结合而形成,是西方艺术歌曲体裁传入中国后的新的衍生音乐形式。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既体现了中国文学语言的精炼,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完美结合,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现在我们就从欣赏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语言美、旋律美、声腔美等方面剖析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模糊语言是构成文学作品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的主要方面.模糊在古典诗词中的体现主要有词语模糊、数量模糊、语法模糊等."三美论"是模糊英译的指导思想.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诗词的模糊美,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况新华  吴慧琦 《海外英语》2012,(9):227-228,237
随着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使用图式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进行解释和研究,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望庐山瀑布》的许渊冲英译本为分析材料,从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图式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它在古诗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赵秀丽  孙林年 《学子》2014,(3):13-13
正古典诗词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精髓,它们蕴含着抒情美、内容美、形式美、情感美,对于熏陶学生人格,陶冶学生品格,具有极大的作用。由于古典诗词意蕴深远,情感丰富,这对教学中的教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另一方面还要注重陶冶学生的情操,升华学生的人格,这样才能使得古典诗词阅读教学中的美育顺利展开。一、感受美的语言,培养语感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重视古典诗词的语言教学。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什克洛夫斯基指出诗预言是一种"陌生化"的语言。这种"陌生化",即是指语言形式具有新颖性。人们通过对这种陌生化的语言形式的感悟,体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诗词已经不同程度地纳入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之中,成为推广汉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古典诗词的音韵之美,用读、诵、吟、唱法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对校正学生汉语发音、传释诗歌文意、提升学习兴趣、推扬中国文化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追求简洁,突出意象,时空自由;会意性强,分析性弱,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而意象派诗歌基本属于变异性语言范畴。  相似文献   

8.
杨璐 《文教资料》2006,(15):154
古典诗词是中国语言的精华,重叠反复的修辞手法是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将具有这种特点的诗词翻译成英文时,要既符合英语诗歌特点,又体现原作重叠的语言风格的语言文本十分困难。鉴于此,本文试图以《诗经》以及唐宋诗词为语料,对古典诗词重叠修辞英译的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9.
模糊语言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普遍运用.模糊语言在诗词中的运用可以营造整体的模糊美,极大地调动读者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得到朦胧模糊的美感.本文分别从语义模糊形成语义夸张、言外语义和语义空白三方面具体说明了模糊语言营造模糊美的原因,并指出模糊语言和模糊审美都可以从认知的角度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10.
影视艺术与诗词非常接近,蒙太奇是中国诗词表现手法的再现放大,古已有之。将影视语言与中国古典诗词比较,能给人以更多、更美、更实在的、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雁翼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长短句式诗歌",是他深入中国古典诗词宝库,向诗歌这座矿山深处做的一种开拓。总结雁翼的这类诗歌,其古典美学意蕴主要体现在强烈的格律美、鲜明的节奏美、典雅清新的语言美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读”是中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最主要的素质训练,是引导学生理解、积累、感悟、内化古典诗词乃至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学时,我们一定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读”的方式,获取最佳的古典诗词教学效果。下面,我具体谈谈我是怎样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诵读古典诗词文本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一、感受韵律美、节奏美之读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诗歌最早是合乐吟唱的。所以,中国古典诗词不仅讲究韵律,还讲究鲜明和琅琅上口的节奏等美学特质。诵读中国的古典诗词,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古典诗词的声韵显示语言的抑扬,节奏显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词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艺术特征千姿百态,历来为众学者所研究不尽。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诗歌则是文学中最精粹的语言。故欲论古诗词之艺术美必先研究其语言美,概括起来说,它包含语言的音乐美、形象美、色彩美和凝练美。  相似文献   

14.
《人间词话》中,国学大师王国维在说:"有境界自成高格。"诗词整体的美学价值在于意境。意境美是诗词美的最高体现,是鉴定一首诗好坏的关键因素。美国意象派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在意象创造上有共同之处,如对情景交融与精炼简介的语言的强调。  相似文献   

15.
"弱德之美"是中国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多年的诗词研究过程中总结提出的。在目前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2016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但是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本文将用"弱德之美"这一理论来指导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能体味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感悟意境     
钱凌梓 《广东教育》2006,(11):53-53
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意境无疑是一个最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核心.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理想。在中学古典诗歌学习中,感悟意境才能撷取诗歌的菁华。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铸就了中国五千年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诸如柳宗元的《江雪》等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道美丽的风景。在小学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我们应该将诸如柳宗元《江雪》等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美、意境纯洁沉寂美、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以古典诗词的形式抒写中国革命的内容,在现代文学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本文试从托物言志、寓情于理、禽言寄托、写景寄情四个方面,阐述毛泽东诗词的含蓄之美。  相似文献   

19.
元散曲的俗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麻歌美学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元散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古典诗词具有一系列独特的语言风格特征,而“名词优势”是其中较突出的一种。这种“名词优势”表现为数量优势和功能优势。在古典诗词中,名词具有一种意象的自足性,是形成汉语诗意的天然的语言质料,因而“名词优势”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既可强化诗歌的意象美和意境美,又可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