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上呈现出来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照价值主体、实现形式、显现效果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生态哲学研究视野下,政治文明是具有矛盾性、运动性和联系性特征的生态系统。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然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却遇到若干问题。因此,利用政治生态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多维价值体系成为必然,具体内容包括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核心价值、政治民主化的内在价值、政治稳定促社会和谐的社会价值和民族性与多样性统一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探略,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功能为主导,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教育方式。以此为研究对象,对生态价值探略的行为、策略和理念进行探讨,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广泛覆盖被教育群体的优势,能够更好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之后被赋予了新的价值内涵,即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要通过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引导人们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强化生态文明制度意识制度教育。  相似文献   

5.
政治与伦理之间的内在价值冲突决定了政治伦理化实现的底线与限度;个体生存、群体生存以及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决定了政治伦理化的实现必须以实现个人美德、社会正义以及环境正义之间的价值共契为限度;而这一"价值共契"的实现则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和健全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生态价值。它表现为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责任感和生态责任感,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生态价值的途径是宣传和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法制和道德教育,汲取优秀人文理念,关注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7.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生态政治·生态政治学·生态政治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政治是工业化国家和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的一种社会政治现象。生态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系统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政治学研究既要坚持科学的技术路线,又要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9.
政治发展是一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正向政治变迁。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定位于政治民主化、政治高效化和政治秩序化。政治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中相对于政治蒙昧而表现出的一种政治进步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实现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为加速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再思考--兼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价值范畴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意义与作用,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提出的新课题,围绕这一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本文试图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角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进行再思考。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统一,尊重个体价值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和指导人们行为的社会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既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社会价值;同时,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1.
人的价值实现是人的本质实现和确证,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取向的体现,当代大学生价值失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迫切要求关注人的价值实现,以利于最大限度地提升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教育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随着网络信息大量涌入的形势下,如何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借助校园网络媒介特有的功能,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在"键对键"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把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发挥两个主渠道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基础上,进而有效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此方面试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授课过程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药物毒理学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优势课程。就专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在进行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把问题联系和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从而实现专业理论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利用药物毒理学的课堂,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4.
在应用型高校开展课程思政,以"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融合,正成为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共识。文章以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视角,以《光电子学》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该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以实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过程中价值观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都要挖掘其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内容之中,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统一。法理学作为“法的一般理论”,具有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使学生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理论力学”课程思政中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的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学人才,结合“理论力学”的课程特征,从哲学、逻辑方法、工程、人物故事等方面着重研究如何进行“理论力学”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总结课程思政实施一般流程。针对“理论力学”课程思政,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法律思想是其政治智慧的具体表现,与其哲学观紧密相连,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内在的有机体系。法律本质的人民性、法律适用的灵活性、法律运行的民主性、法律价值的平等性构成了其思想整体的内在逻辑。反思其中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深化当前法治建设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的活动,同时也是一项"精神"对象的教育活动,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人本价值的作用,将实现人的价值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价值进行研究与分析,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人本价值确立的意义,提出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人本价值取向的原则,以期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认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之间有机、辩证的相互关系具体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上。作为个体社会化的主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达成社会认同的重要渠道,更是主流意识形态寻求社会认同的根本途径;作为社会成员共同拥有的信仰、价值和行动取向的集中体现,社会认同是发端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规律上的一项重要要求,是融入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所在和所需工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conception of citizenship embodied in political liberalism as the core ingredient of a national syllabus designed to provide an uncontroversial yet substantial education in moral and political values in a liberal democratic state system. I argue ( pace recent work by Stephen Macedo) that Rawls's paradigmatic version of political liberalism fails to avoid begging the political question against those who do not share liberal values. I contend in particular that Rawls's defence o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omprehensive and political values and his assignment of priority to the latter, invokes an idea of what is politically reasonable that involves a comprehensive and therefore controversial liberal conception of the pers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