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节目制播分离是当前我国推进电视体制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重大举措和必然选择。借鉴其他国家电视产业化成功的经验,对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改革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美国电视节目的运营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报告了其对我国制播分离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于中国电视业制播分离改革历程,从产业化角度来对电视制播分离改革进行探讨,通过实例分析找出目前制播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制播分离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有效配置资源,而不是简单的节目制作部门的剥离.另外制播分离改革不是一个孤立静态的改革,它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市场的公平公开,因此制播分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宏观的法律政策的扶持、中观的市场机制建设以及微观的市场主体--电视台和民营电视公司的自身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完善电视产业的各个链条,实现改革的最初目的--提高效率、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罗星丹 《新闻传播》2014,(3):265+267
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媒体数字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中国电视产业正经历着与市场化和产业化息息相关的一系列深度变革,在这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电视产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体制创新的挑战。基于此,以湖南电视产业为例,重点分析制播分离体制的改革,以及制播分离创新对湖南电视产业发展具有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制播分离:特点·难点·办法·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地 《新闻前哨》2010,(1):18-18
推进制播分离有三个背景:第一,文化产业改革的大背景。大势所趋.电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也必须在改革上有所突破,制播分离就是突破口之一。第二,中国是一个电视台数量大国,电视节目播出量大国,但是是一个电视节目的贸易量小国,全国的电视节目加在一块儿.在海外电视贸易市场上也只能占1%.这是令人窘迫的数字。第三.制播分离作为制播模式之一.最近几年作为改革的方向提出,不是因为制播分离十全十美,  相似文献   

5.
"分离"或是"分制"?——对广电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产业规律来说,中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方向,不应该是分而更应该是合,更准确地说,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整合而不是简单的行政性捆合。因而中国广电改革的制播分离的目的,显然不是优化产业结构,而是为了转变广电市场运行机制的一种探索。当前,制播分离改革最主要的是怎样在转制上下功夫,而不是非要把制作和播出拆开,制播分离作为改革突破口,其实分离不应该是关键词,分制才是关键词。分制也不是用制播来划界而是以可市场经营来划界,而真正的分制改革,则是电视台借助电视播出的节目资源通过企业的市场运作,使其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制播分离是电视产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市级电视媒体的体制改革中制播分离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强国的部署,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再一次被提到中国电视行业加速发展的议事日程上来。制播分离的发端与现状制播分离就是将广播电视中除新闻类、时政访谈类以外的节目内容剥离出来推向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专业生产和市场交易,由此推动广播电视产业价值链的形成和完善,建立起统一、开放、融合、有序的广播电视产业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制播分离的提出已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了,电视产业中制播分离的改革也在以各种形式推进。本从我国电视产业的现实问题入手阐述制播分离的必要性;重点结合网台分离的思想重新理解制播分离的形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改革的推进;讨论包括改变我国电视产业链中各环节盈利模式在内的制播分离的影响;最后针对制播分离改革提出我国电视产业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9.
制播分离在今天看来,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在不同的时期,制播分离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不断地演化。我国的制播分离其实也走过了十多个年头。1999年"国办发(1999)8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对广播电视实行"网台分营"(即电视台和作为节目供应商的电视网分开经营);2009年11月28日,全国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研发高层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国家广电总局再次高调提出电视制播分离改革。制播分离无疑是市场化、软硬分离(网台分离)之后的自然路径,也是对我国广播影视行业系统多重属性(宣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中国广播电视改革创新的一年。本文对省级卫视跨区域合作、上海文广制播分离、中国网络电视台及新华社电视台开播、央视新闻改革等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尝试对中国电视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亲历者的身份,以<欢乐家庭>为典型个案,分析和探讨了当前中国电视经营环境下制播分离改革的经验、问题与出路,认为制播分离是电视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实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邹德伟 《新闻窗》2011,(6):82-82
制播分离的概念来自于英文Commission,最早起源于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制播分离,是近年来电视媒体内部机制改革中备受热议的一个话题,被期望成解决电视存在问题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电视体制改革 ,近几年电视界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制片人制 ,以及与其相伴而生的制播分离新模式。如果说电视制片人是中国电视体制改革的“先头部队” ,那么 ,制播分离的模式 ,则是这支队伍“抢滩登陆”并渐立脚跟的成功之途。(一 )我国电视界关于“制片人”这一概念有十几种说法 ,业内人士认可并较为权威的解释是“中国电视制片人是电视片生产诸要素合理配置的组织者”(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 ,见《电视研究》99.2期 )。“制片人制” ,是近几年从国外引进的一种电视经营运作机制。国际上 ,在电视节目完全商品化的体制下 ,…  相似文献   

14.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改制,开启了地方广电传媒集团整体制播分离的新进程。本文以此次制播分离改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海广电集团整体制播分离对中国广电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并探讨上海文广集团实施整体制播分离后可能遇到的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5.
张雷 《视听界》2010,(2):47-50
制播分离不是我国广电体制改革的新名词,在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的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曾经是备受业界关注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但是,由于体制内缺乏改革动力,体制外难觅改革机遇,在历经了一场如火如荼的热议与鼓噪之后,制播分离改革归于沉寂。目前,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制播分离还是分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播分离是近年来中国电视产业界的流行词语。遗憾的是,业内外的人士(包括不少学者)在言及制播分离的时候,多是在畅谈它的种种好处,痛陈原来制播合一的诸多弊端,而对制播分离的内涵及其相关因素的关系,则懵懵懂懂,语焉不详。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理论和认识上的含混不清,必然导致实践上的盲目和失误。本文拟结合国内外电视产业的实际,试对播制分离及其与之相关的制播合一、制播分立等概念,作一粗浅的探讨和分析。制播的三种关系众所周知,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电视产业的两个最重要的环节。在世界上,两者的关系虽然因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7.
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第一,何为制播分离;第二,为何要推行制播分离;第三,怎样推行制播分离;第四,西部电视如何面对制播分离。文章在对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制播分离对电视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宁 《视听界》2014,(5):29-31
制与播的分离,固然可以为传媒市场带来活力与创新,为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视觉享受,但目前对电视媒体而言却是弊大于利。如果能在困境中激发斗志,及时应对,电视媒体或将获得质的飞跃。本文从内部调整与外部联合两个方面分析电视媒体的应对策略,给制播分离背景下的电视媒体改革以参考。  相似文献   

19.
袁冶 《出版参考》2016,(11):49-51
纵观近几年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制播分离已逐步成为行业趋势.以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创造优质好节目而著称的制播分离被期望成解决行业现存问题的灵丹妙药.但回顾我国制播分离的推行过程,可以说是历经风雨,曲折砥砺.在行政与市场双重作用下的电视产业改革序幕——制播分离,也注定要承受着优势与挑战相伴相生的压力.这段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也已进入了攻坚之年,如何强化创新功能、优化配置供给、深化产业升级,使制播分离成功助力供给侧改革,成为了众多广播电视从业者的首要任务和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20.
毕琴 《新闻世界》2012,(5):59-60
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长期以来的广播电视系统的制播模式以后得出最适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制播模式,论述了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这两种制播模式在中国的发展,并以河南省电视台第九频道新农村频道为例,得出制播分离比制播合一更加适合在中国发展,制播分离改革对我国电视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