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7 毫秒
1.
先秦儒家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是以中国古代的德治理论、人性论和圣王思想为理论基础,形成了包括教化和修身在内的一套完整的教育方法.对其加以批判地继承,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挖掘其中的积极成分,有利于我们巩固思想道德社会教化权力,强化自教自律,引导社会风气,注重人文关怀,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从而形成了先秦儒家以"乐教"为核心特色的音乐思想。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乐教理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当时社会及此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维护国家统治与调和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积淀与浓缩,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以人的生存现状、文化教化为视觉重点.奥林匹克运动以西方的人文主义为理论基石,以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传递人类的人文教化为目的.两者之间具有某种内在关联性、和谐性.文章试图从不同层面解读、剖析这种特性,旨在以北京奥运为切入点,推进东西方人文思想的和谐互动;让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走向复兴.  相似文献   

4.
儒家教化思想的本质反映了道德性与政治性的契合,但对于先秦儒家而言,"道德的政治"即"政治道德化"才是其教化思想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依据,体现了自身内在的根本矛盾。它不仅反映了先秦儒家与后世儒家教化思想的共相,也体现了先秦儒家教化思想"恰恰地是这个事物"的殊相,从而在整体上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由"道德的政治"过渡到"道德的政治"与"政治的道德"的张力性统一。  相似文献   

5.
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中心范畴和文明进化的主旋律。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扬弃了传统和文化中的神权思想,以注重世事的人文精神取代了社会文化中浓郁的宗教气氛,奠定了人道之礼的基础,实现了中华礼文化从神文到人文的转化。以人文为质的礼文化面向现实社会,注重人际关系的调整,避免了中国文化的宗教化。同时,“仁”、“义”、“乐”对礼的内涵的丰富,强化了礼的教化作用,在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移风易俗,凝聚民心,为构筑强固的中华文化长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领导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思想影响力和文化传承性。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主张为政者的修身、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礼的规范化制度等是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今天,研究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特点和现代价值,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理论体系,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学,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载体的内涵 西方学者Raymond Williams曾经说过:"文化是指人类活动的模式以及给予这些模式重要性的符号化结构.不同的人对'文化'有不同的定义,通常文化包括文字、语言、地域、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电影等."在汉语中,文化实际是"人文教化"的简称.有"人"才有文化,文化是讨论人类社会的专属语."文"是基础和工具,包括语言和文字.作为名词的"教化"指人群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共同规范,这一规范在精神活动和物质活动的对象化成果中得到体现;作为动词的"教化"指共同规范产生、传承、传播及得到认同的过程和手段.文化实际上主要包含器物、制度和观念3个方面,具体包括语言、文字、习俗、思想、国力等,客观地说文化就是社会价值系统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先秦儒家继承前代重民教民的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对教化实施的素质、教化的对象、内容与方式等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形成了本学派的教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是一个中国社会由分裂向统一过渡的动荡时期,出现了思想上百家争鸣和军事上列国纵横的局面.先秦军事法律思想中,又以儒家和兵家主张重民、爱兵,以"仁"治理人民和军队为代表.但是在这一神权向王权过渡的时期,这些看似人道思想的规则又存在其目的性和片面性.因此,虽然先秦时期的军事法律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人道思想与人道规则,但终究未能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0.
陈美霞 《现代语文》2014,(10):88-89
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教育效果的立体体现。人文素养包括历史的、社会的等诸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高中学生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影响到知、情、意、行诸方面。《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和相关资料的综合性学习,就是德育通过智育的手段进行的教化。通过《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的学习,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继承了上古的音乐思想和西周礼乐制度,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先秦儒家的音乐思想理论。他们在肯定音乐的自然属性的同时,又从各自的观点出发阐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他们都特别强调音乐的社会政治教化功能,从而形成了先秦儒家以"乐教"为核心特色的音乐思想。先秦儒家音乐思想之乐教理论,重视音乐的社会教化功能,受到当时社会及此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它在维护国家统治与调和社会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雅"是中国诗学审美范畴,其审美内涵在先秦文化的土壤里诞生,与儒家诗学之教化观念存在密切联系。"诗教"是儒家诗学理论的重要概念,指诗的教化作用和社会功能。儒家学者从《诗经》的性质、内容、社会功用等总结出的一套文学主张,诸如教化意义、讽谏作用等,在文学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内化为"雅"文学之评判标准。"雅"之审美内涵具有鲜明的儒家伦理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13.
人文主义历史观是指历史研究中突出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人是历史活动的中心的史学观点.司马迁人文史观的主要表现是"究天人之际"的主张.本文主要从先秦人文思想文化对司马迁的影响以及司马迁人文史观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来论述之.  相似文献   

14.
陆贾是西汉率先提出"教化"思想的政治家,他在继承先秦哲学特别是荀子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汉初社会实际情况,从"设辟雍庠序之教"和"君主自身道德行为感化"两个角度,就"如何推行教化"提出自己独有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教育研究》2021,42(10):83-92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音乐教育活动一直伴随着音乐艺术形式而存在,古代音乐教育的存在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传播与继承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在古代还没有建立系统、规范的音乐教育思想体系,但其思想根源却早在氏族社会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特别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乐"制度更是对中华民族的音乐教育思想影响深远,甚至对现代素质教育理念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本文主要论述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教育思想中关于音乐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的教化功能、音乐与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及其现代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道德文化占据主导位置,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而长久的影响。儒家道德文化倡导个体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追求,井形成一种崇高的理想主义信仰,它主张个体发展和社会追步的有机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家的理想社会是一个“道德化”的社会,先秦儒家在封“生命本质”的追问中,寄托了一种封人类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的人文和道德的“终极关怀”和信仰追求。当代社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的现实,先秦儒家的道德文化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刻教育价值无疑会给我们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礼乐的出现是人类由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礼乐教化思想也是儒家思想的精神内核。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是儒学的源头,其内容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瑰宝,是光大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思想智慧。反思其当代价值,先秦儒家礼乐教化思想是增强教师道德意识、培养教师和谐人格以及形成良好教师文化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论舜帝之和     
"和"的内涵丰富复杂,它是舜独有的精神内核,独特的理想信念,以及与众不同的价值体系,它全面影响到力量舜的理政方式与行为方式.为了"和",舜倡导以"五教"为主要内容的人伦教化,主张以让为基本原则来为人处世.所有这些对三代、先秦,特别是先秦诸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了整个中国历史与中国文化,影响到了整个中国人的人格精神与行为心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伦理,已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德"或"母德",这是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经过以后历代的兼收并蓄和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儒、道、佛融合一体的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促使我们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时代的反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为东西方道德观的比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