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里所说的"高中政治第一课",是指高中政治教师面对高中新生所组织的第一次课堂教学。一般而言,学生对新教师的第一节课往往抱有巨大的希望和特别的兴趣。这为教师抓住学生、吸引学生提供了契机。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接触时会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比以后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说到底是两对关系。第一是教与学的关系。我们经常讲"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何谓"教师主导"?教师主导不是让教师独霸讲坛,更不是让教师自我表现。其实,教师也有自我表现的欲望,希望用自己精彩的讲课吸引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当学生表现出不恭敬时,也会大声训斥,以维护自己的形象,显示自己的权威。但教师千万别忘记了,最好的教师应该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教练员,而不是自我表现的运动员。在课堂里,学生应该是运动员,应该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现在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至今仍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进行记录、记忆或练习;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希望学生能够积极回答时,学生的表现往往令人失望:有的同学在翻书,有的同学低头不语,就是没有主动回答问题的意愿;偶尔个别学生抬头看一眼教师,目光和教师短暂的接触之后,  相似文献   

4.
郑小青 《贵州教育》2012,(23):35-37
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智慧地引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引领"的时机,当学生思维混沌时、当学生认知发生冲突时、当学生有创造性见解时,教师就应选择有效的方法适时、适度地指导和点拔学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教师教育的艺术,我们爱学生要让学生明白教师的"严中爱"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爱需要恰当的表达,鼓励和赞赏是最有效的表达爱的语言,当教师满怀激情的赞赏时,为学生留下了开心的一天,甚至是长久难忘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6.
臧胜楠 《中国教师》2010,(19):29-30
<正>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领起环节,导语则是教师进行新课教学的"突破口"。教师通常在设计导语时煞费苦心,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而在课堂收束的环节上却  相似文献   

7.
当教师的无不希望课堂气氛活跃些,学生精神振奋,注意力集中,对教师的讲解反应快,能举一反三,学生也无不希望课堂轻松些,活泼些。看来课堂教学的生命就在于“活”,讲得活,学得活。有人说,美国中等学校的课堂教学就是活:学生不爱上的课可以不上,课堂上可以随便乱坐,教师讲课时学生可以插话,参观者也可以随便进入教室,可以和学生谈话,教师照讲不误。这种“活”,跟我们要求课堂教学应有一定的秩序,显然是不同的。我看除掉教师讲课允许学生插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外,其它的所谓“活”,也只能看成是美国社会制度和国情的一种反映。外人大可不必作为经验来仿效。有人把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看成是一种“死”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面对预设性提问回答出现问题时,或完成了预设性提问后,教师为揭示数学本质而进行的进一步提问称之为"生成性追问".生成性追问通常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当学生回答预设性提问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转换角度或铺设台阶再次提问,使学生能够顺利解决预设性问题;二是当预设性提问得到解决后,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问题的本质而进行的"追根究底"的发问.  相似文献   

9.
王明一 《教育艺术》2007,(12):51-52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者是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教师会十分着急,即使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或者有价值的问题,教师也不予以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下课以后我们再谈"、"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之类的话来搪塞.  相似文献   

10.
"共振"属于物理学术语,意思是说当外力振动频率与物体内部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更为强烈的振动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努力探寻学生学习活动振动频率,一旦教师教学行为节拍与学生本身固有的振动形成"共振",自然能够爆发更强大的能量,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一课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希望看到学生积极发言,敢于表现自我,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然而,在老师实际的课堂教学提问中,正象有人形容的一样,"低年级学生是举手如林,高年级学生是廖若晨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表现欲受到抑制,心理存在障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第一是教师教学方式不当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否得当对学生的行  相似文献   

12.
何卫峰 《考试周刊》2014,(82):27-27
<正>教育改革已经步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高中语文改革进入深水区。什么是语感?语感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项基本技能的实际运用。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虽然希望学生主动学,但往往都是以"教师的教"为主角的,即教师唱独角戏。师生一味追求政治考试的分数,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华敏 《成才之路》2014,(14):91-91
正为了在考试中让学生得到高分,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特别是初中的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希望教师把每个知识点都讲细,讲透。这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必须重点突出,使学生逐步学会对知识点的可圈、可点,即使课堂知识没完全掌握,课后再去强化背诵。这种教学,学生没有兴趣,也没有活力,创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兴趣传统教学集中于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并且对认知  相似文献   

14.
数学既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又是方法论的科学.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教材、教学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思维场,当这种无形而客观存在的数学教学思维得到师生双方很好的控制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能很好地得以体现.当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及人与教学资源的交互作用有机贯穿起来时,教学活动便组成思维网络,构成"教学思维场".本文针对教学思维场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阐述.使大家对教学思维场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例题讲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形式。教师将例题解题分步骤列举出来,学生则从教师的详细讲解中获得感知和启迪。教师举一,希望学生能够反三,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但现实中,很多教师讲解例题时在唱"独角戏"。虽然讲得头头是道,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听得懂。讲与听不能有机融合,学生参与度很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数学教师要走出"独角戏",需要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当好"配角",师生合作才能有效完成例题讲解。  相似文献   

16.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而想要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保证,课前准备显得更加重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老师们备课时的立足点不再是"我想怎样去讲这堂课",而是已经转变成了"我的学生们希望我怎么去更有趣地讲这堂课"。本文将立足于笔者自己开展过的一节公开课,试探究教师们在备课时应更加重视备学生。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一般表现为: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老师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学生插同学的嘴。这些现象给我们有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  相似文献   

18.
陈颖秀 《广西教育》2013,(14):43-43,53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运用教学的"点金之术",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轻轻一"点"间不断迸发,使学生智慧的火苗在悄悄一"拨"下熊熊燃烧。一、"点"在思维困惑时引导学生学习,我们应"授之以渔",而不应是"满堂灌"。当学生自己想不通、说不清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点拨,使学生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如在教《背影》一文时,有学生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情绪应该是积极的。教师的情绪是极易感染学生的,当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拉长着脸,或表情淡漠、忧心忡忡,或神色恍惚、烦躁不安地走进教室,打开书本进行课堂教学时,学生会感到情绪压抑,从而使得学生心理闭锁,阻碍了新信息的输入。而当教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  相似文献   

20.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它要求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制定出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正确解读教材,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丰富教育评价形式.当语文教师将新的教学理念真正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时候,中学语文"实效教学"离我们就不再遥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