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与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创造了儒家的辉煌,而老子则建立了道家的伟业,他们两个都是我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孔子和老子的政治思想不但贯穿了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古代的发展,而且在今天也是光辉依旧,对当今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和谐观念和对和谐社会的憧憬,尤其是儒道两家思想中有着大量关于“和谐”的探索和追求,先秦儒家孔子的“中庸”思想,孟子的“人和”理念,汉儒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观念;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小国寡民”理想,稷下道家“以人为本”的思想,庄周追求天和、人和、心和的自由精神等,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以"仁"为其研究的核心,孔子把"仁"视为最高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标准。儒家学说在创立后的两千余年间,得以不断传承和绵延发展,在中国古代社会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思想中虽然有不少封建糟粕,但仍有很多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孔子是最早提出教育核心问题并尝试解答问题的"至圣先师",因此,以孔子诞辰日作为教师节对于中华民族而言应该是最能形成共识的文化符号和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4.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是中国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道德家。孔子开创的德育思想和传统,特别是首创的伦理政治哲学传统,不仅在儒家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个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作为历代崇奉的“万世师表”,其德育思想和实践是其主要表征,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思想和实践贯穿其教育思想和实践的始终,并为后人所不断创新发展。对孔子的伦理政治哲学,本论文研究重点置于以下几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道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流传很广泛的一个学派。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无为而治"政治思想是老子学说的核心内容,老子"无为"政治思想的理念及自然无为的态度,使人们进一步领会"无为"思想中的"有为"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学说以及他所提倡的伦理道德,许多都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之中,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行为。孔子的思想言行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内容包括孔子的学术思想、政治主张、教育理论、品德修养及其一生的活动情况,是中国古代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儒家道德与现代化建设沈晓梅,李书勤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虽然还包含着佛家思想、道家思想等等,但都没有居于主导地位。自汉代以后,历代王朝均以儒家学说为治国的指导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也起着支配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有关审美价值的学说是近代才有的,但是,我国有关文艺审美价值的思想,却早已有之。这种传统美学对艺术价值构成的认识,历来有以儒家思想为主的社会功利审美价值观,与以道家思想为主的陶冶性灵审美价值观。儒家的社会功利审美价值观可以追溯到其创始人孔子。下面试对此加以描述与审视: (一) 政治价值。受传统礼乐政治文化的影响,孔子极为注重文艺审美创作的政治效益。这是与西方美学家的价值观不同的。在西方,美学家们往往着重强调文艺的独立地位和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得意时都是孔子门徒,失意时都是老子门生,意在表明孔子与老子在对待社会现实上截然对立的态度——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标志着积极入世,有所作为;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消极出世,以无为消解不平。但实际上老子的“无为”思想本义是什么,老子提出“无为”的动因及社会意义如何,恐怕还得认真研读老子的《道德经》并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做出客观分析,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本文拟从“无为”本义,老子提出“无为”的社会动因等方面略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相似文献   

11.
在先秦时期的诸多学派中,道家思想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老聃作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了关于“道”的学说,把“道”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用以说明世界万物产生的根源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另一位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庄周则继承并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思想,使道家学说更加前进了一步。综观老庄的哲学思想,我们不难看出,“道”的论述在他们各自的学说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他们二者在“道”的论述上有些什么异同呢?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以求教于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前言     
老子是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他有丰富的哲学、政治、军事、美学、道德、文化的思想,是中国道家学派的开创者。其继者庄子对老子的学说加以全面发展,把道家学说推进到了系统完备的程度。在春秋战国的交替时期,西周时代的政治、思想、道德、文化等全面崩溃,社会转型动荡。此时,人与自然、人与社  相似文献   

13.
道家文化以老子为源头,由庄子光大,老庄思想既同源又异趣.其同源在于二者都以大道无为为本源;其异趣在于老子思想以无为政治为指归,以自然理想为最高境界;庄子思想则以人生为指归,以超自然理想为最高境界.但二者无论是同源还是异趣,均共同有效地构成了中国传统道家文化的主体,对我国的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传统文化是蕴含着古人智慧、品格的结晶,是了解古代杰出人物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多元共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五千年的文明源远流长,这其中有关切社会治理的儒家,有关怀生命自然状态保持的道家,有关心人生痛苦解除的佛家……它们相互碰撞、融合,产生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老子和庄子是两位有着杰出成就的人物。他们作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创立了古代灿烂的道家文化,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并且在世代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同志说:“老子是有极大智慧的古代哲学家”,“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古代哲学家中老子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庄子继承老子的思想和学说,并把它发扬光大。老庄的辩证观点和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16.
学人对先秦儒家艺术学的研究,多着重其“经世致用”的社会政治功利观方面.本文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先秦儒家的艺术心理学思想,指出它不同于老子、庄子等道家的哲学——心理学,而以伦理学和心理学的结合为特色,并肯定了它是中国艺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独特而强大的传统.在此基础上,对孔子、孟子、荀子的艺术心理学加以描述.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场由社会变革引起的关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各方面的大讨论中,音乐美学思想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尤其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以各自不同的美学观点,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开辟了新天地,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音乐美学思想的基础,构筑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音乐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先秦道家德育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之精华,实际上主要荟萃于儒道两家。儒显而道隐,显性的正统的儒家德育思想通过雅俗文化传播系统而泽润百世,丰博显赫而且有众仰的“师表”的名。道家所主张的道、德、德育都与儒家的意蕴不尽相同而且多有相逆,所以虽以潜隐的方式补充、协调着儒家显学,滋养万物也绵延百世,却因其谦退、守柔、不争、无为而无名。 先秦文献,唯有《老子》一书为道德专论,但是说道德论“儒”不论“道”,讲德育重视儒家疏误道家,却仿佛是约定俗成,这就不能不说是类似“文化霸权”的一种文化失衡现象了。道家的道、德及其德育,依然隐忍着自家的一脉传统延续下来,在与儒墨诸家显学的冲突、批判、超越的过程中互补融汇,以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德育阴阳互补、刚柔相济、自然无为与社会有为相结合的深在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儒学能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有五个原因:一是孔子把“家庭”作为培育其“仁”学的土壤,具有广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基础.二是以温情作为基调,使儒学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三是把儒学依附于政治,依靠统治阶级而成为统治中国的思想文化.四是儒家主张入世、进取,鼓吹“学而优则仕”,为“士”这一阶层提供了实现政治抱负和获得物质利益的途径,成为读书人首选的学说.五是道家和佛家作为儒家的对立面,通过“儒道互补”、“儒与庄禅互补”而求得社会心理平衡,买质上帮助了儒家.  相似文献   

20.
评析老子的“贵柔守雌”思想徐艳芳《老子》是一部探索宇宙、社会和人生的道家哲学著作。它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彩。其重要思想之一就是“贵柔守雌”。该哲学思想对于中国的政治、军事、哲学,对于中华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