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因果必然性的性质是什么?因果必然性和归纳概率的关系如何?我们将给出因果陈述逻辑的自然语言系统,同时也对该形式语言的范围以及用形式化来界定的一般特征进行阐述。把因果陈述逻辑看作是一个形式语言,从而讨论这种形式语言的基本的性质。条件化模态逻辑的最大特点是把模态演算建立在演算的条件逻辑的基础上,它用条件蕴涵来定义可能、必然等模态算子,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条件模态算子之间的关系,使它成为与古典模态逻辑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的模态逻辑系统。  相似文献   

3.
勃克斯因果陈述逻辑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勃克斯构建的因果陈述逻辑系统集中体现了他对“因果性”模式的研究和探讨。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因果必然”、“因果可能”和“因果蕴涵”概念,并在因果可能世界语义学中对它们进行了诠释。无论是因果陈述逻辑公理系统的语形还是语义,都为归纳逻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而这一逻辑系统所具有的强大的理论创新功能也为归纳逻辑成为科学认知的必然逻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宋柔先生开发的CCRL检索系统对2000年1月<人民日报>中的"因为"因果句进行了穷尽性调查统计,分析了"因为"因果句中因果正序与因果倒序的各种形式及其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指出在教学中因果倒序应与因果正序一样列为语法教学内容,而在教学顺序上应晚于因果正序,而且其内部各种形式应按照难易顺序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双向因果链包含上向因果链和下向因果链,指系统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把句子看做一个系统,句子成分就可以构成不同的层次,因此有句子的双向因果链。通过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例,可以看到双向因果链分析对于句子解读的重要作用。所以句法分析引入自然辩证法中的双向因果链概念显得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双向因果链包含上向因果链和下向因果链,指系统层次间的相互作用。如果把句子看做一个系统,句子成分就可以构成不同的层次,因此有句子的双向因果链。通过以“王冕死了父亲”为例,可以看到双向因果链分析对于句子解读的重要作用。所以句法分析引入自然辩证法中的双向因果链概念显得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8.
客观物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辩证唯物主义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我国哲学界由于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因果性”札记中的思想存在着误解,因此将“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等同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以前者作为因果观念的客观前提,导致因果现陷入诸多理论误区。只有坚持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客观前提下建立起来的新因果观念,才能走出我国传统因果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纵观西方因果观念的历史演变.它与必然性、决定论的相互纠缠有其特定的自然科学背景。近代.休谟提出了因果性批判;卡尔纳普试图从语义学角度来定义因果必然性。对待决定论的态度取决干不同阶段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被认为是非(因果)决定论的量子力学却在某种意义上保留了因果必然性(微观因果性)。  相似文献   

10.
因果关系的挖掘与发现有助于研究人员辨别出在军事仿真中的关键事件和行为,在瞬息万变的战场环境和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中梳理出战争发展脉络。提出一种基于仿真对象输入输出函数的因果追溯方法,围绕军事仿真中的仿真对象,以其输入输出事件为切入点,研究该对象一段时间内行为序列的因果关系。将系统中复杂的交互关系转化为函数映射,可以将因果分析问题简单化,减少人力消耗和主观因素对因果追溯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因果追溯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因果标记词语的语义来源出发对因果复句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沟通古代与现代,联系共时与历时。汉语主要因果标记词语从语义来源上可以分为十类,即缘起类、依凭类、受益类、意欲类、连贯类、达至类、致使类、终结类、故旧类和推断类。根据标记词语的语义来源和特征,可以将汉语因果复句分为三类,即行为因果复句、说明因果复句和推断因果复句。其中行为因果又可分为前阶因果和后阶因果,前阶因果包括起因、凭因、动因三类,后阶因果包括顺成、使成、达成、欲成、终成五类。汉语因果标记词语由客观域向因果域转化,因果复句的类型由行为因果向说明因果和推断因果转化,这一过程体现了抽象化的规律,也体现了关系隐喻及像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复句是从句子走向篇章的桥梁,复句关系是篇章结构关系的雏形。复句分类应着眼于篇章结构的基本关系,从本质上揭示复句内分句与分句之间内在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王涛 《考试》2011,(3):40-41
【例题】 1.在一场革命中有人大声疾呼:“公民们,拿起武器来!现在的问题是胜利还是陷入凡尔赛反动分子和教士们的毒手,这些穷凶极恶的家伙已经拿定主意……要我们支付他们卖国的代价。”这场革命爆发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  相似文献   

14.
因果相联     
王有永 《小学生》2008,(11):38-38
  相似文献   

15.
书面言语是最精心组织的言语形式,要求儿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是一种复杂而又真实的思维活动。本研究以我国1800名小学生的作文为研究样本,使用人工标注、信息自动检索技术和描述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儿童的因果表达特征,并以此探究儿童因果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研究发现:第一,儿童的因果复句表达虽然整体上随年级递增呈上升趋势,但各年级具有不同的阶段性特征;第二,面对不同认知复杂度的因果表达,儿童在书面言语中倾向于说明性因果表达;第三,儿童在因果表达上存在"五年级现象",即五年级儿童对因果逻辑表达更为敏感。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小学生的语言教学提出了系列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出于理由的行动如何被理由解释,学界分为因果主义和非因果主义两派。因果主义认为理由对行动的解释是因果解释,非因果主义认为理由对行动的解释不是因果解释。因果主义面临怪异因果链条的挑战:在某些情况,理由引起了动作,但这些动作不被视为行动。因果主义者试图刻画理由引起行动的正确方式以回应怪异因果链条,但这些尝试不成功。非因果主义面临对比解释难题的挑战:如果两个理由都能解释行动,只有诉诸因果事实,才能说明行动究竟出于哪个理由。文章主张一种承认理由具有因果作用的非因果主义。理由具有因果引起和非因果辩护双重作用,但只有后者才能解释行动,理由的因果事实与理由对行动的解释不相干。  相似文献   

17.
行动者“有意忽略做某事”能否作为一种行动,行动哲学家们对此争论不休。不少哲学家反对把它看作一种行动类型,主要理由在于很难说明与之相关的因果效力问题。“有意忽略”中因果效力的解释面临直观上的二难悖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哲学家们提出了四种主要应对方案,但它们都存在着不足之处。基于“有意忽略”中事态于行动者的因果依赖关系,可以尝试给出一个因果依赖新方案。因果依赖方案虽然不是从事件因果的角度寻找“有意忽略”的充要条件,但有助于理解“有意忽略”中的因果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佛教因果思想包含了因果不虚、因果可转及因果性空多个层面,它强调因果乃自然法则,与一般宗教的因果说在施报主体、承受方式、终极目标等方面完全不同。佛教因果思想的公平、自由和道德性原则具有深刻的哲理依据和特殊价值,对现代人安顿生命、谐和社会、改造环境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上册有《逻辑的力量》单元。因果推理是逻辑思维中的一种。因果推理包括由因推果、由果推因两种基本形式。文章通过案例分析,介绍说明了因果推理的概念、类别,辨析了其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误区,介绍了因果推理在阅读与写作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20.
“于是”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连词 ,又是汉语中历史最悠久的连词之一。然而 ,目前关于“于是”的研究还很不够——有人认为它是顺承连词 ,有人认为它是因果连词。本文在大语言观思想指导下 ,在分析“于是”的历史发展和三种用例的基础上指出 :现代汉语的“于是”是一个多义多功能连词 ,既可以表示顺承关系 ,又可以表示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