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沉默的爱     
母亲是哑巴,是买来的媳妇。父亲很粗鲁,也很懒惰。母亲没有娘家,一辈子没走过亲戚,更没出过远门。母亲生来就是哑巴,在生下我们之前,没有言语,没有表情,没有欢乐,也没有忧伤。她只是默默地干粗活儿,做可口的饭菜,烧热乎乎的炕。生下我们几个孩子之后,母亲有了表情,有了咿咿呀呀含混不清的话语,有了辛苦劳作后的笑脸。她用甜甜的笑意和简单的情感哺育着我的童年。小时候,村里的孩子常拍打着我的头,指着我的鼻子尖叫:“看哪!他是哑巴崽子,哑巴崽子!”他们从不和我玩,于是我只有整天趴在母亲的背上做梦,抑或是在她劳作时矮小的身旁堆土。那时,…  相似文献   

2.
沉默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哑巴,是买来的媳妇。她没有娘家,一辈子没走过亲戚,更没出过远门。母亲在生下我之前,没有言语,没有表情,没有欢乐,也没有忧伤。她只是默默地干粗活儿,做可口的饭菜,烧热乎乎的炕。生下我们几个孩子之后,母亲有了表情,有了辛苦劳作后的笑颜,甚至有了咿咿呀呀含混不清的话语。小时候,村里的孩子常拍打着我的头,指着我的鼻子尖叫:“看啊,他是哑巴崽子,哑巴崽子!”他们从不和我玩,于是我只有整天趴在母亲的背上做梦,抑或在她劳作时在她矮小的身旁堆土。那时,我只知道母亲的怀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尽管那里永远悄无声息……我的父亲…  相似文献   

3.
《山东教育》2005,(19):126-127
“今天的孩子会说话吗?”这个问题绝不是故弄玄虚。上海市教科院附中语文教师马山美对此问题有一个比喻,“就像一些人学的是‘哑巴英语’一样,现在不少学生十分怯于或者根本不知怎样当众表达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4.
家庭速写     
每一个家长部希望自己的孩子早一天学英语。Louisiena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英语了,几年下来,单词是记住了不少,但还属于“哑巴英语”。在她上一年级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来到了YOU&ME学校,这里的环境及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立刻吸引了我和我的女儿,我们终于找到了适合她的学习方式,经过再三考察我们最终选择了YOU&ME。  相似文献   

5.
1.案例描述:来了个“小哑巴”一早,“她”由爸爸抱着,偎在爸爸肩头走了进来,网圆的脸,圆圆的眼睛,不哭也不闹。随后跟着“她”的外婆,手里提着个鼓囊囊的包,刚进门就急着解释:“老师,我的宝宝她还不太会说话,也不愿说,就像小哑巴,所以现在还用尿不湿,麻烦老师了!”我顿悟:“哦,原来朋友介绍的就是她!”虽然先前曾托人向我介绍过她的情况,但我还是惊讶于她稚嫩的外貌,茫然的眼神,感觉比一般小小班孩子小许多。  相似文献   

6.
有一天,我在大街上碰到一个学生,学生甜甜地向我问好。在一旁的奶奶问道:“她是你的什么老师呀?”孩子连忙回答说:“她是我的语文老师,我很喜欢上她的课。”喜欢?我有一丝欣喜。孩子们在学校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很大部分取决于我们教师。作为一名语文老师  相似文献   

7.
话题热聊     
《学前教育》2024,(1):54-55
<正>杨惠芬(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幼儿园)网络用语的流行导致孩子说话只会用那些“奥利给”“真给力”“come on的喂ABC”,很多家长甚至教育学者都说:语文都死了。真的这么严重吗?其实这一类网络用语是一种“社交货币”。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的时代烙印,像我们当年也会有某个圈,追某个星,这些也是我们的“社交货币”。我们要允许孩子拥有这样的“社交货币”,这样孩子才能融入到现在的社会群体。我的女儿是一名小学生,我特别注重她语文的启蒙,但是我也会鼓励孩子去掌握这些“社交货币”。  相似文献   

8.
今年,女儿陈悦通过严格选拔,入读剑桥大学的法律专业。回顾女儿的成长,我为她的每一点进步感到欣喜和骄傲。不做“哑巴”勤阅读陈悦1987年出生在安徽省合肥市。出生30几天,她就被托付给上海的阿姨抚育。直到!岁,陈悦才来到英伦,与我们团聚。小小年纪来到异国他乡,一切对于陈悦都是那样陌生,其中最陌生的当属她不会讲的英文。因为在语言上是个“哑巴”,即便被个别调皮的学生推进水坑,陈悦也只能一个劲地哭,别无他法。回到家中,她泪汪汪地向我们诉说学校发生的事情。我们一面安慰她,一面趁势告诉她,要想适应英国的生活,最终融入这个社会,首要…  相似文献   

9.
车斌 《陕西教育》2005,(3):37-41
我们看到的聋儿韩羽,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是个哑巴,她像正常孩子一样开口说话,而且还口齿比较伶俐、非常有见解,无论从智力还是性格等方面来看,她的发育都十分良好,特别是她难得的自信更是超出了普通的孩子。虽然她仍然没有听力,但是却能通过看别人的口型来准确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她深情地说,  相似文献   

10.
[原文] 1 安琪小姐从报纸上看到,为了准备圣诞演出,成人学校将开设天使训练班。 2 “这太好了,”她想,“今年将度过一个无比美妙的圣诞之夜。” 3 在报纸的另一面,她又读到一则信息:一些残疾儿童急需志愿者献出爱心帮助他们。放下报纸,她在日历上,在自己能够帮助那些孩子的日期  相似文献   

11.
季云飞 《家庭教育》2004,(5B):32-32
家园活动内容。还是在小班“报纸发声”活动中,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玩一张报纸,看看孩子能用多少种不同的方法使报纸发出声音。除了我们上一期讲到的鼓励自己的孩子去尝试各种方法、观察孩子的表征水平外,家长们还要观察孩子的态度倾向,是乐于尝试,还是在成人的鼓励下尝试,抑或根本就不愿尝试?  相似文献   

12.
4月6日 晴 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没有人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她也从来不和任何人说话,人们都以为她是个哑巴,所以人们为了方便议论她,都称她为“哑姑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英语是当今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而且这一学科也得到了各方应有的重视,家长送孩子去补习班,老师平时督促学生多进行英语训练。然而在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其中最严重的一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哑巴英语”。  相似文献   

14.
西子姐姐:我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女孩,跟爸爸一起生活。爸爸收入不高,经济不宽裕,脾气也不好,有时还拿我出气。妈妈有意要我和她一起生活,爸爸又一直不肯放手。西子姐姐,请你帮我想想办法啊!一个急等答案的女孩爸爸虽然经济不宽裕,也难免拿你出气,但“爸爸一直不肯放手”,说明爸爸爱你,舍不得你。父爱是很深沉的,他不会轻易表露。姐姐给你讲一个故事,一个和你一样的小女孩,她有一个哑巴爸爸。她从小没有妈妈,两三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的爸爸是哑巴,她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哑巴爸爸,宁愿让哥哥给她梳头,疼得龇牙咧嘴,也不要哑巴爸…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校园内外》栏开辟“学习辅导”小专栏,目的是通过母女之间自然放松的对话,让母亲给女儿作一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杨明明老师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认为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阅读兴趣及提高阅读能力。她希望家长能够指导孩子及时总结学习规律,她也愿意为家长朋友提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便于家长在指导孩子时参考。家长朋友有什么需求可以给编辑部写信、发电子邮件,我们会转交给杨老师。  相似文献   

16.
“老师,你看,这个拼音她就读不好,我想请您教教她。”一天放学后,孩子家长拉住我急切地说着,一边的孩子手上捧着一年级的语文教材,泪汪汪的。“其实没关系的,她才五岁。”我说。“怎么没关系?她班里的好多同学都读得很好了,再不读,她可就要输在起跑线上了!”看着家长和孩子一脸的愁容,我心里也真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7.
今天批阅学生日记时,看到朱名的妈妈在朱名的日记本上写了两封信,一封是写给朱名的,一封是写给我的。在写给我的信中,朱名的妈妈是这样写的:老师:今天晚上与孩子交流时,孩子说家长也可以给老师写信。我便想借她的日记本与老师交流。从上四年级开始,朱名回家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我这语文老师太好了!”这样的话几乎每天都有,有时还求我说:“妈妈,你给老师写个信吧!就让他一直教我们到小学毕业。”这样的话她说了好几遍。后来,我问她:“你老师怎么好法?”她说:衣老师尊重我们,理解我们;他的教学方法好;还没有架子,还帮我们打扫卫生……”这…  相似文献   

18.
无声的爱     
前不久,我在《经典美文》杂志中,看到张建伟写的《哑巴父亲哑巴爱》。文中非亲生的哑巴父亲,用大海一样的胸襟包容着“我”的一切,用残疾的躯体托起“我”的希望。体现了一种人性的美,给人以心灵的感憾和洗涤。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哑巴父亲”用特殊的“哑巴爱”诠释了爱的深刻内涵。我也曾见到过一位“哑巴”父亲,每当上学和放学时,他就早早地守在教室门口,忘情地关注着他的“哑巴”孩子。若是看见了教他孩子的老师,一定乐呵呵地从衣兜里翻出“好东西”硬塞过去,不亦乐乎地作揖、比划,嘴里还“哇哇”地说个不停,时而退求,时而感谢……我是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每当面对这些残疾学生,“哑父”的影  相似文献   

19.
一堂小学语文公开课,老师问学生:“花为什么会开?”A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B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C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漂亮!”D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它摘走?”突然,E孩子问了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脸笑了!”老师的回答,让人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0.
    
“唉,这个小孩可真是可怜!”妈妈手里握着张报纸对爸爸说道。“什么呀?来,给我看看!”爸爸从妈妈手里接过了那张报纸,继而便是一阵沉默。“这孩子的父母也太粗心大意了,孩子那么小,居然把他一个人留在家里。”“那入室抢劫犯抢完就走了吧,小孩子又没惹他,干嘛要杀他呢?唉——”爸爸放下报纸也开始大发议论。“现在的社会多复杂,连我们这些大人也常上当受骗!”妈妈也附和着说“我看,要不咱家把防盗门换成三重锁的吧?放寒假了,孩子一个人在家我不放心,如果——”“妈,你想像力也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