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进步的阶梯     
陆晓蕾 《班主任》2012,(8):34-34
正刚接手一个新班,我便发现学生小徐的"不一般":站没站相、坐没坐相,一有机会就和周围的同学大声说话。课上,他不但接老师话茬儿,还不时和同学"打长途电话",做小动作,甚至怪叫;课下,他不仅乱扔垃圾,不高兴时还把别人的东西往天花板扔,甚至把其他同学摔倒压在身下……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向我告状。面对他的众多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
我喜欢光着脚在房间里走,客厅、餐厅、卧室、阳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小时候喜欢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小时候,妈妈看到我赤着脚就会说,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穿也要有穿相。  相似文献   

3.
谢宗玉 《初中生》2009,(12):8-9
我喜欢光着脚在房间里走,客厅、餐厅、卧室、阳台……都留下了我的“足”迹。小时候喜欢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小时候,妈妈看到我赤着脚就会说,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没有,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穿也要有穿相。  相似文献   

4.
我不要长大     
我即将小学毕业了。随着自己不断长大,我的烦恼也越来越多。 平时,爸爸妈妈东一句“你已经长大了”,西一句“你该懂事了”,听得我头都疼了。特别是妈妈,总喜欢唠叨:女孩子要学点规矩,坐要有个坐样,站要有个站相;说话不能高声,笑不能露牙,吃饭不能粗莽,走路不能蹦跳……我的妈呀,简直要逼死我了!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孩子,我一向要求很严格。尤其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的观点也许很传统,但却根植在我的心底。从以前对自己的孩子到现在对全班的孩子,我形成了自己一贯的要求和自己认为正确做法。因此,看到有些孩子不好的习惯,如进餐时边吃边玩;坐椅子上歪着、跪着;迟到或经常缺课等,我都会很严肃地指  相似文献   

6.
古人孟子曾经说过: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着亦必以规矩。任何技巧的获得,都是先经过模仿获得的,逐渐熟能生巧后才能有所创新,渐入佳境,直至达到灵活自如。  相似文献   

7.
邹素花 《家教世界》2014,(Z2):27-28
<正>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发展孩子平衡能力的体育活动,平衡能力,并非仅指孩子是否能够走稳路,它还包含了很多我们平时不够了解和关注的内容。研究发现,平衡感发育不良会造成儿童站无站相、坐无坐相、容易跌倒、拿东西不稳、心烦气躁、好动不安、不专注、人际关系不良、有攻击性,甚至由于脑机能不  相似文献   

8.
正父亲是个农民,据说只读过《三字经》《千字文》,没有多少文化。但他对子女的家教很严,从"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这些日常的行为规范,到做人要"诚实、正派、善良"这些为人处事的大道理,他都时常引导。有几句话,父亲常挂在嘴边,当时听了不觉得什么,现在回想起来,却让我感觉终身受益。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不怕补,就怕脏。"小时候家境不好,穿衣服基本上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兄弟姐妹们经常得穿打了补  相似文献   

9.
依葫芦画瓢     
周晓霞 《初中生》2011,(20):24-27
古人云:"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意思是说,任何技能的获得,都必须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学工匠如是,学作文亦如是。特级教师于漪更是认为:仿写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乡里的匠人带徒弟,很少言语教诲,重在让徒弟在旁边观察摸索。与其甲乙丙丁讲文法,不如让同学们照葫芦画瓢,让他们在模仿中揣摩、  相似文献   

10.
于忠德 《成才之路》2011,(10):84-85
"人,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为教师这一行业,它的劳动过程具有特殊性,既有有形的教育(即文化知识的传播),也有无形的教育(即做人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既教书也育人"。  相似文献   

11.
白国宁 《学子》2009,(10):37-37
中国有句古话,叫“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个人不注意站相和坐相会被别人认为没有教养。其中,坐姿的重要性在面试中体现的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2.
人,是应该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 或许有人要问,那么何谓“站相”,何谓“坐相”呢?是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站立时如“弱柳扶风”?还是施耐庵所形容的“坐定时浑若虎形”?说实  相似文献   

13.
这就是我     
李小兰  薛飞 《初中生》2012,(32):52-53
正朋友,你想了解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吗?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自己说了可能不够全面、客观,还是请看大家对我的评价吧!爸爸妈妈说:"你是一个女生,你看你怎么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啊!躺在沙发上不说,还把脚搭在桌子上,像什么样子呀!每天就只知道宅在家里看电视,不能出去转悠转悠吗?也不嫌闷,唉!"这些话呀,早已成了  相似文献   

14.
古人孟子曾经说过: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着亦必以规矩.任何技巧的获得,都是先经过模仿获得的,逐渐熟能生巧后才能有所创新,渐入佳境,直至达到灵活自如. 所以从模仿入手指导学生写作,会让学生更容易找到感觉,开拓思路,并通过长期的练习,最终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地.  相似文献   

15.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如果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不坚守政治规矩,迟早要分崩离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深刻阐述了守纪律讲规矩的重要性,强调党员干部要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纪律和规矩意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在心,自成方圆一考生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常常坐在秋千架上,用一口稚嫩的童音背诵那怎么也背不完的《弟子规》,争抢着在老师面前看谁背得又快又好。那"首孝悌,次谨信"的"圣人训",至今也深深印在脑海中。从"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的敬老,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自律,再到"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的厚道,一条条老规矩犹如一个慈祥却又严厉的老人,谆谆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相似文献   

17.
古人的坐姿     
我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之邦。“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站如松,坐如钟”古人对坐姿颇有讲究,因为它是中华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贾谊在《新书·容经》里是这样规范坐姿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教师自身艺术教师具有良好的自身艺术,是发挥良好课堂教学艺术的基础与前提。这里的自身艺术可以理解为自身素质。除了基本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等以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艺术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切不可东倒西歪,或常常倚靠在讲台上,给学生一种疲劳、无精打采的状态,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教师的穿着  相似文献   

19.
读有读相     
顾盛杉 《教学随笔》2011,(10):14-15,40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其实,读也有读相。摊读,就是将书放在桌子上或者膝盖上,用一种审视的目光,对那些文字进行检阅。人对书,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这样的读相,有些认真的味道。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听老人对孩子说,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貌好不如相好。这就是说一个人,除了漂亮的相貌和服饰外,还要有好的姿态。好的姿态,给人以美感,反之则是不文雅、不文明的。家长如何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体态、姿势?古人早巳提出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