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西安市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发生了很大变化.文中从1978—2003年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及人口数量等统计资料出发,分析了西安市粮食生产和耕地面积不同年份的动态变化,并简要阐明了其变化原因,同时也表明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已经影响了粮食生产,耕地资源的短缺已成为粮食安全生产的瓶颈.同时,采用单元指数回归分析与自然增长法,预测2010、202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稳定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耕地质量、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动趋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争粮食产量分别占全国比例变动趋势、粮食单产变动趋势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耕地资源与粮食增产的关系,并探讨粮食持续增产的耕地资源约束力,然后提出提高耕地产能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未来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粮食安全保障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粮食的有效供给,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根据粮食生产现实生产能力、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的变化,预测全国及各省份耕地资源2020年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并从宏观角度对粮食需求与粮食生产能力进行平衡分析,认为:如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取低方案(56483.54万吨),按400公斤、42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标准,得到粮食安全状况两个方案:取40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全国粮食自给率为98.47%;取420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自给率为93.87%。这说明,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如果能从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本研究最低评估方案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区域间协调,中国未来能基本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历来是事关一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要问题,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粮食安全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耕地面积0.095 3hm2,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尽管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人均粮食增长缓慢.随着人口总量的日趋上升和人均农业资源的日趋下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未来五年内,安徽省人均粮食产量在0.4551吨/人以上,并且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我省粮食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需要强化粮食安全意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耕地需求的压力;建立保障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利用1949-2007年的甘州区粮食生产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分析了近60年来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并从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复种指数等方面对粮食总产量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耕地增幅较小、人口增幅大的背景之下,粮食总产量和人均粮食产量均增大。主要原因在于:1粮食单产持续的增加;2玉米大面积种植且高产;3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村用电量等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4复种指数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剖析咸最市粮食生产条件与耕地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单元回归与自然增长法建模预测2010、203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变化趋势,并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指标,分析了全市及各县(区)不同年份的生活水准及人口承载力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农业发展新阶段进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很有必要。我国粮食安全目标已实现,但存在不少隐患:粮食生产资源在减少,环境条件在恶化;片面盲目“压粮扩经”的冲击,粮食生产能力降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减弱,粮食安全基础受动摇。因此,必须通过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保障粮食生产土地供给;政策倾斜,增大投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粮食流通;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尽快增强粮食生产科技进步含量等措施,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材料一2003年10月,中国在全球粮食市场大量进口粮食,导致国际市场粮价高涨,反过来刺激国内粮价再度上涨。材料二袁隆平认为现在定论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已经圆满解决为时尚早。由于粮价低,谷贱伤农,趋利避损的心理使一些地方纷纷出台措施,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加之城建大量占用耕地,粮食种植面积每年以2%以上的速度下降。他因此说,自己并不反对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但减少耕地面积和粮食播种面积应该在保证粮食总量供应不减的前提下进行。材料三为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中国加快农村税费改革的步伐,2003年在安徽、河南等省先行进…  相似文献   

10.
:在剖析咸阳市粮食生产条件与耕地资源利用特点的基础上 ,分别采用单元回归与自然增长法建模预测 2 0 1 0、2 0 30年该市耕地资源、粮食生产能力及人口的变化趋势 ,并以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为指标 ,分析了全市及各县 (区 )不同年份的生活水准及人口承载力状况。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耕地资源 ,积极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河南省的首位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豫中南地区的小麦面积占河南省的50%以上,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对维护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地区粮食生产取得了稳步提升的突出成绩,但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良种良法未充分配套使用、播种偏早、播种量偏大及农药与肥料投入不合理等。总结了近10年豫中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育种的主要进展,旨在加强小麦新品种利用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快小麦优质专用生产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制定小麦生产标准化规程,确保豫中南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中国耕地保护理念创新及其实施框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切实保护耕地是中国长期贯彻实施的一项重要政策,为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时期,耕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耕地保护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有必要对现有耕地保护理念进行反思,从注重耕地保护向注重农地保护的理念转变,构建耕地保持(保障口粮安全)——农地保持(保障食物安全)——农地保护(保障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多级实施框架,从而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对各省、市、自治区口粮安全和粮食安全状况的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良好,中国实施多级农地保护思路的条件已经具备,如妥善实施,可极大改善土地资源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近十年绵阳市耕地面积的数据,对此期间的耕地面积与人均耕地面积变动进行阐述;通过计算1960~2010年绵阳市的耕地增减率,利用SPSS对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绵阳市经济发展,总人口增长对耕地面积的下降呈现负相关关系.对影响绵阳市农业产值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说明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农业产值的提升较之耕地面积的波动有更大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已经上升为重大战略问题,粮食安全的重点正由产量安全向能力安全逐步转化.本文通过将农用地产能作为评价因素选入基本农田适宜程度评价指标体系,继而研究产能核算成果在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中的作用.实证显示,港闸区农用地产能由北向南逐渐递减,与基本农田适宜程度布局大体一致,说明产能核算成果对于优化基本农田空间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粮食主产区新型城镇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主产区对全国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城镇化路径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基于利益驱动、稳定需要、农民要求、资源优势等原因,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要求强烈。然而其城镇化呈粗放状态,表现在重数量轻质量、缺乏区域特色、与农业生产争人争地现象严重等方面。充分考虑粮食主产区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城镇化路径的顶层设计,通过规划、引导适当控制粮食主产区城镇化的规模和经济发展模式,不失为既不使粮食主产区错失经济发展机会、又承担起保卫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6.
土地流转制度下的粮食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国几个省份的土地分类使用数据论述了土地流转制度,当前土地流转的形式,土地流转中出现的“非粮化”趋势,土地流转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加大农业生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鼓励引导粮食生产;适度发展养殖业和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17.
拥有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农业劳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比较收益低引致的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逐步显现;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加速与受教育程度提升缓慢使得农业劳动力质量问题愈发突出。这种状况会从多个方面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体表现为:非"休耕"的土地撂荒现象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农田水利设施投工不足,削弱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农产品品质下降,不利于农业提质增效;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困难,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乡村振兴的农业劳动力问题破解路径是: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必要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