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合上《红楼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个立体人物,然而,令我记忆深刻的独有探春。喜欢探春,不仅因其名字,更因其为人。首先,撇开她取名原意“叹春”不讲,单从“探”字可猜,探春应是个敢于探索、敢作敢为的女子!探春,一道男子般的剑眉,丝毫没有贵族小姐的娇气,反倒透出几分英气。再看看她的闺房,满眼文房四宝、书法名帖,可见她的诗情才志。她是“庶出”,但丝毫不亚于男子,常心系贾府兴亡,怀一腔复兴家族热血……从她的故事中,我悟出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相似文献   

2.
论探春     
在<红楼梦>贾府四姐妹中,三姑娘探春是一个十分突出的人物.她的地位,在"金陵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凤姐,而居于第四位.探春是曹雪芹笔下的一个正派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3.
探春是《红楼梦》中颇具个性的一个女性形象,作为出生于贾府这样一个钟鸣鼎食的封建大家庭之贵族小姐,她锦衣玉食,优悠有加;但她亦有一个致命的弱点,或说先天不足,那就是她的庶出的身份.这使她非常敏感,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而《红楼梦》第五十五、五十六两回关于探春帮助李纨料理荣国府的描写、可谓神来之笔.王熙凤因常年劳累,操心过度,再加上贾府年事忙碌,这位一向“自恃强壮”的二奶奶终于倒下了.王夫人只好命大奶奶李纨接管凤姐差事,暂时代理府中诸事.偏偏这位大奶奶是菩萨心肠,“尚德不尚才”,王夫人不放心,于是又让探春协助李纨、共同料理荣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所描写的贾府,是一个万难破毁的铁屋子,而探春是这铁屋子中为数不多的清醒者。她的“反庶”、兴利除弊、反抄检,企图挽狂澜于既倒等思想和行为,都是徒劳的挣扎,是清醒者痛苦的挣扎。探春的悲剧是“末世”悲剧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曹雪芹“补天”理想的失败,因而,探春的悲剧,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很多读者可能不太理解探春的这个"事"。她当着家,管着钱,她亲妈的弟弟死了,贾府照例要赏"抚恤金"。众人都赞同给一点额外的优惠,但探春坚持"没有额外"的,一点银子也不肯多赏。  相似文献   

6.
正《红楼梦》中的女性很多,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惹人喜欢的,总有几个。很惭愧的是,我一直比较"花心",老移情别恋,有时爱宝钗,有时爱黛玉,而这一次,我喜欢上了贾府的三姑娘探春。在《红楼梦》的开头,曾见识过林黛玉的出场,真是惊艳。曹雪芹老先生不吝笔墨,用一支生花妙笔,不厌其烦地夸赞她。相比之下,探春就没有那么大的排场。她首次亮相,是和迎春、惜春一起来迎接林妹妹的。但这并不代表曹老先生不喜爱她,他用了一个词"见  相似文献   

7.
李迪 《成人教育》2008,(2):85-88
探春是《红楼梦》中贾府的佼佼者,她有才情、有远见、敢说敢做,具有精明的才干;她机敏灵巧、工于心计;她自尊自强,极力维护自己的不容人侵犯的尊严。但由于“庶出”的身份,囿于世俗的偏见,她内心深处也有着强烈的自卑感。作者塑造这一形象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探春是《红楼梦》中颇富才情的一位贵族少女 ,作者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 ,对它寄予了“补天”的希望 ,以此表达自己的理想。但作为贾府三小姐的她 ,却有着先天不足的庶出身份 ,这使她敏感、自卑 ,且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本文主要结合探春协理荣国府的相关描写 ,探讨这位贵族少女的悲剧成因 ,并最终认为 ,其悲剧的产生 ,实源于她个人的出身所形成的独特性格及这种性格与她的家庭和所处时代的不谐和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大观园里,探春可以说是除宝黛之外,才情比较高的一个。论才干,曾与宝钗协理荣国府,能力不比凤姐差。书中把她比作一朵玫瑰花,又红又香,但是有刺。凤姐在对待贾府三个带"春"字的女孩中,对她最怵,连宝钗也认为她是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在外祖母的惦念和期盼中,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贾府.她的到来,成为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一件大事,从王夫人、邢夫人到李纨、王熙凤再到迎春、探春、惜春、宝玉等都来看望.表面上看,对于黛玉的到来,贾府热热闹闹、欢天喜地.但热闹、欢喜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冷漠. 先看王熙凤,她携着黛玉的手,先上下细细打量,笑着赞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后提到"姑妈",用帕拭泪,又转悲为喜,还携黛玉手问长问短,好不关切.其情感、神态之变化,令人"叹为观止".她的一切"表演",其实都是为讨好高高在上的贾母.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王熙凤的出场是这一回重要的情节之一。王熙凤的出场是在林黛玉进入贾府见到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及三春(迎春、探春、惜春)等人之后。这样写的目的是"欲画天尊,先画众神"(脂砚斋语),在诸神归位之后,王熙凤作为"天尊"的地位便格外突出了。在这位"天尊"未露面之前,我们先听到了她的笑语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脂砚斋评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定了,后文焉得不  相似文献   

12.
抄捡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事件,它涉及到贾府长幼矛盾、主奴矛盾、封建统治者与民主力量之间的较量,是贾府走向衰落的转折性事件。查抄中显示了王夫人的无能与险恶用心,表现了晴雯、司棋等人反抗权势的人性光辉,还通过王熙凤、探春对贾府悲剧性命运作双重观照。这次事件使大观园的理想遭受到彻底毁灭,许多人物命运中透露出浓重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可爱又可敬的贾府三小姐贾探春,通过"結海棠诗社"、"协理大观园"、"抄检大观园"以及最终远嫁和亲,成为一个永恒的艺术形象。她的才情、能力以及反击抗争,让我们钦佩和感动。一个鲜活而美丽的生命就永久地定格在了读者的心中。  相似文献   

14.
《林黛玉进贾府》中迎春、探春、惜春虽然着墨不多,但为林黛玉、王熙凤和贾宝玉起到了很好的映衬、陪衬和反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她,曾伴随一代人长大;她,是艺术史上的奇葩;她,曾感动你我。是啊,世间巨著难数,却惟独红学风流。1.锄泪暗望悲暮春有人说《红楼梦》总能与春天联系在一起。书中的女孩,名字中有春的就有很多: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她们虽不是主角,却也以各自的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贾府中的明媚鲜妍。黛玉柔情似水,若要用一字概括她的性格——汝,水边的女人。她的温柔,害羞,文气,忧愁,都如暮春的水,透明,纯净,没有一丁点儿的瑕疵,可是最终还是因为命运的安排,落了个人去楼空。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中…  相似文献   

16.
魏莉 《四川教育》2007,(8):54-55
近日,我有幸在“2007年度中国小学数学经典课堂展示活动“中聆听了刘劲苓老师教学的“数的再认识“,尤其是最后一个练习环节让我感慨良久,她那精致而人文的课堂练习设计让我难以忘怀,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7.
带刺儿的玫瑰——试论探春的性格张思铭张思光贾探春是《红楼梦》中最引人注目的形象之一。初识探春,是在黛玉进府时,那不过是几笔写意式的描述:“削肩细腰顾盼神飞……见之充俗。”略具形神之概,却也给人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她虽是蔗出,却也锦衣玉食,使奴唤婢,无...  相似文献   

18.
在贾府能够清醒预见到贾府日后的危机,并有其相应对策,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只有两个人——秦可卿和贾探春。本文从预见时间、角度、解决方法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从而体会曹雪芹赋予这两个形象所蕴含的深刻丰富的政治意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贾元春是贾府的一个重要政治资源,她利用自身的地位给贾家带来了许多特权,使贾府一度势焰薰天;贾元春也是-个贯穿贾府由盛而衰的关键人物,作者通过她与贾府的微妙关系,为贾府的命运埋下了很多伏笔,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对贾府结局的真实构想。  相似文献   

20.
在贾府能够清醒预见到贾府日后的危机,并有其相应对策,欲挽狂澜于既倒的只有两个人-秦可卿和贾探春。本文从预见时间、角度、解决方法等方面比较其异同,从而体会曹雪芹赋予这两个形象所蕴含的深刻丰富的政治意义、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