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现今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追求目标,也是教育领域不懈努力、乘风破浪的前进方向,但现阶段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突出问题——"人"的缺失,让历史课充斥着"无可奈何",趋向于"索然寡味",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且让历史教育失去理想与意义。而历史教育拥抱"人",能够架起一座"学生"与"知识"的连心桥,促成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也能够实现"历史"与"时事"的融汇,强化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鉴于此,"如何让历史教育拥抱‘人’"是一项意义非凡的研究课题,也是促成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正>"横平竖直",从小到大老师、家长都这样教育我们写字。于是我们一个个挺直了小身板,照着田字格虚线的横平竖直,把汉字一笔一划写成了真正的"方块字"。越是方正的字,越是能得到"优☆"。时光飞逝,我们长大了,可写出来的字方方正正,总觉得有些幼稚。当我进入大学,第一节书法课老师竟然说:"中国字,横不平,竖不直,才能美!"顿时大家都笑了。可细细想来的确如此。若是你翻开小学语文课本仔细观察,田字格里每个楷体字都是横不平,竖不直,横划左低右高一点儿。竖划呢,有的向左偏一些,有的向右偏一些。就连最像田字格的"田"字,在  相似文献   

3.
教材简析: 本写字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练习5中的"写好铅笔字",练写"十""丰""牛"等字,这些字的主要笔画是横与竖.横与竖是汉字的重要组件,写好这两个笔画是学生写好汉字的基本前提.掌握由横与竖笔画组成的字的结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书写规律,为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们不能让"三乐"教育仅仅停留在让儿童拥有健康的心态、快乐的情感、阳光的表情等这些外在表现上,也不能只关注当前的目标。作为教育理念,"三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一种幸福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幸福的儿童,为儿童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因此,"三乐"教育不仅仅追求外在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培养儿童稳定的、深层的幸福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让儿童充满阳光,充满幸福,一路有"乐"。  相似文献   

5.
回眸16载班主任工作历程,发现自己的班主任经历可概括为一句话:孜孜以求,诲人不倦,做教育的有"心"人。这个"心"包括了"爱心、细心、恒心、公心、耐心、齐心、慧心……"。我以为:"爱心"是一切班主任行为展开的前提与基础;而"细心、恒心、公心、耐心、齐心"则是一种工作的态度;工作中,我不缺"爱心",缺得是"慧心"——德育工作的方法与技巧。教育好"潜能生",让每个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是我做班主任的追求!所谓潜能生,普遍的理解是对问题学生、差生、后进生等落后学生的一种礼貌称呼。"潜能"一词  相似文献   

6.
<正>英语或许能够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自然景观,法语或许能够传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在我心里,没有哪种语言能够比得上汉语的美丽。我曾经悄悄地和汉语有个约定——相伴一生!记忆里,第一次打开书本,我的世界便有了色彩。缤纷的色彩,精美的文字,宛如一幅幅图画,美得让人流连。也是那时,妈妈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写出了第一个汉字。横是横,竖是竖,撇是撇,捺是捺…  相似文献   

7.
"横"表演的杂技逗得大家哈哈笑;"竖"跳的芭蕾舞真美妙;"撇"像一根丝带,随风飘呀飘;"捺"有个小滑梯,  相似文献   

8.
横,《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阑木也,从木,黄声”。历史演变到今天,该字的意义和读音均有了重大的变化,但仍可依稀看到其保持的参差错落之意。“横”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虽有许多纷纭复杂的用法,但在现代汉语中,最常见的用法仍是汉字笔顺中的名称,即以一平画为一横,与“竖”“直”“纵”相对。  相似文献   

9.
正班级管理是教育的一项基础工作,班主任是学生人生旅途上的一盏明灯。我从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深深感受到管理班级,引导学生得用"心",会用"心"。即对学生有"爱心",对班级能"操心",对工作有"耐心",自己有"进取心"。一、爱心。班主任对待学生要有爱心。作为一个班主任,一天到晚和孩子们在一起,深知他们需要我的关爱。我在平时喜欢与学生拉家常,如"天气冷了,你多穿衣服了吗?""最近进步很大,继续努力!"与学生交谈沟  相似文献   

10.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在写字教学中,借助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来指导学生书写的方法,就是通常说的"占格法",这是低年级写字指导常用的方法。请看一个教学片段:师:(出示"沙")小朋友们,  相似文献   

11.
砖是稻田切下来的方块字 稻草成为最朴实的花纹 泥腥味弥漫院落 两竖一横,一横两竖 大门如果关上,  相似文献   

12.
<正>"有余数的除法"是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在"表内除法"教学中,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余数除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认识竖式计算除法,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如何教好"有余数的除法"有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13.
折是由不同的笔画复合而成的,主要的复合形式有横与竖的连接、横与长撇的连接、撇与横的连接、竖与提的连接等,形式复杂多变而且非常难写,尤其是圆转的折画更容易写不好。折画简单的有横折、竖折、撇折,复杂的有横折钩、竖折折钩、横折弯钩、横折斜钩、横折折折钩、横撇、横折折撇等。一、折画的写法(一)横折的写法:横与竖画的连接叫横折竖,简称横折,其连接处称"折"。折有方折、圆折之分,在"口"字中用方折,在口字框中用圆折,圆折写法与方  相似文献   

14.
为让学生认真做好数学作业,我设计了"创优异成绩上北京"的作业竞赛游戏.教师画一表格贴教室内(如表,表内左竖栏站名从京广线上按序选定,下横拦全班学生姓名).学生作业得一次"优秀",便将硬纸画的"列车"移动两站,得"良好"者移动一站.每次作业后,教师主持"开车仪式",宣布各前进的站数,由各组组长开动"列车".不论何人,列车到"北京"一次,便在该站内画红旗一面,再将"列车"退还起点站继续比赛.以红旗最多者为优胜.这种游戏,能激发学生作业兴趣,养成严肃认真  相似文献   

15.
数学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处理好"两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率。所谓"两馈",是指"反馈矫正"与"前馈控制",简称"两馈"(反馈和前馈)。"反馈矫正"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发现其对输入的信息产生了认知偏差,从而采取措施加以矫正的过程。反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矫正",变错误为正确。比如,学生列竖式计算一个数乘以两位数时,列出下面的竖式:  相似文献   

16.
正每接手一个新班,为了尽快组建自己的"内阁",又不想受前任班主任的影响或自己直觉的干扰,于是常常制造"事端"来观察这帮孩子,以便量才录用。"哇——教室里好乱啊!"第一个推开门的佳佳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瞪大着双眼,嘴巴也张得大大的。是啊,教室里是够乱的——课桌横不成行,竖不成列;凳子东一张西一张,更有的横躺在过道里"睡大觉";垃圾桶也倒在地上,里面的垃  相似文献   

17.
一、困惑 运算中竖式除法是最难理解的,它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为一体,其形式也与加法、减法和乘法有很大差别,本身又是抽象、简洁的符号,不少老师在教学时使用应对这个困难的"绝招",将除法竖式总结为"商、乘、减、比、落"五个步骤,并让学生进行记忆,以便能顺利地写出除法竖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家训"是传承儒家思想文化的载体,是休闲教育的一种基础。"女训"是"家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涉及德、言、容、功等方面。"女红"是"女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女红",能让女性修心怡性,增长智识,陶冶情操,丰富休闲生活。不论"女红"女训"还是"家训",都对调整社会结构,整齐民俗家风,节制财物之用,理顺社会关系与人间秩序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正>我曾说,无论教育如何"现代",都别漏掉一点:培养孩子的"身世感"。即在精神、文化、情怀和风物记忆上,做一个有"祖"的人。具体地说,即做一个有祖国的人,做一个有故土的人,做一个有家传的人。你从哪里来,你是谁,你到哪里去?一个人,只有打通了时间,找到自己与历史、个体与族群的联系,他的生命方可定位,方有"来龙去脉"和坐标系,他对自己的生命角色才有完整感受,才能"立身",  相似文献   

20.
王德明 《中国教师》2014,(13):62-64
<正>"仁"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不可偏离"仁",坚持以人为本还需以"仁"为本。学生轻生是当代教育的一个最令人心痛的话题。一个个触目惊心的事例、一组组骇人听闻的数据都在警示我们:"人本"教育杜绝用生命来学习。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还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幸福的情感。孔子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仁本"要求我们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轻松、享受到快乐、品尝到成功、体会到关爱。孟子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