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关联理论是一种新兴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一种涉及到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方的交际活动。本文通过运用关联理论,对《驶向拜占庭》的查译诗和顾译诗进行比较分析,以对关联翻译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开创了认知语用学,并被认为是人类交际的总的原则,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这种被誉为"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Richards,1953),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是一种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本文简要阐述了关联理论,并以关联理论为基础比较了分别由威廉、杨先益和戴乃迭翻译的《孔乙己》译本中的一个段落,意在进一步说明关联理论对翻译活动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张耘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5):126-128
基于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框架,Gutt把翻译定义为语言交际是明示——推理行为,翻译是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是一种寻求最佳关联的认知——推理活动。因此,译者应准确推测作者原意,推理读者的认知语境,采用最佳的翻译方法,给出最佳的关联译文。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有效忠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联理论是人类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而翻译活动作为一项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就是要通过翻译的有效忠实,使人正确地认知和理解自然语言,达到翻译活动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认知环境是它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在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认知环境中文化因素的差异,认为为使译语读者在认知推理的过程中以最小的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明晰化是必要的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方法。关联理论认为人类语言交际是一个通过寻找关联进行明示——推理的过程,翻译活动是一项涉及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交际做了新的诠释,合理地解释了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是一种以认知为基础的交际理论。交际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明示-推理、创建最佳关联的过程。关联翻译观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静态的语码转换,同时也是一种动态的认知推理过程。在翻译的时候,译者应该认清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这种交际的翻译观和传统的忠实翻译观并不矛盾,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翻译效度和信度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桂仁娜 《文教资料》2010,(36):47-49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同时也是一种交际理论,其核心是关于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其运用可以延伸到翻译领域。文本探讨运用关联理论实现翻译中,尤其是商务翻译中的语用等效,达到作者、译者及读者三方的认知及交际等效。  相似文献   

9.
在认知的基础上,关联理论是研究交际和话语理解的一种方法。在关联理论看来,翻译是依赖于语境的交际行为。本文主要分析了关联理论、交际和翻译之间的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言语交流中的话语理解能力以及理解复杂的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理论和交际理论,对翻译有较强的解释力。该文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以《围城》英译本为个案,分析探讨人物对话的翻译现象,旨在证明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过程,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格特(Gutt)的关联翻译理论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认知-推理活动,一种涉及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这一交际行为包含两个明示-推理过程:一是译者根据原文以读者的身份经认知获得最佳关联;二是译者以交际者的身份在译文中向译文读者转达原文作者的明示和交际意图,而译文读者进行推理,以最小的推理努力获得最佳关联。本文作者试图以分析一首唐诗的八种不同英译本为例来论证其在翻译唐诗中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既是一种认知理论,又是一种交际理论。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这说明二者的兼容性。本文旨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围城》中相关的具体隐喻汉英翻译实例,分析探讨隐喻汉英翻译策略和方法,以此发挥关联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安琦  刘宁 《林区教学》2011,(1):63-65
按照关联理论的观点,话语理解不仅仅是交际双方动态的认知推理过程,也是依据语境信息寻找最大关联的过程。翻译的本质是一种认知活动,是译者根据动态的语境进行动态的推理,从而达到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最大关联。隐喻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其意义的理解离不开语境,因此,隐喻也是一种语用现象。结合关联理论中的最大相关性和语境两个概念框架,分析翻译和隐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关联理论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理解和表达都依赖于对语境的正确理解。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这一概念从认知的角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具体的翻译活动中,译者如何求得最佳关联,正确理解原文本并生成最佳译文是建立在对相关语境的准确把握这一基础之上的。从关联理论的认知角度来研究翻译过程中译者如何实现最佳语境关联对翻译实践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关联理论指导下,商标翻译需充分考虑译语受众的认知背景和心理期待,力求使潜在消费者以最小的处理努力获取足够语境效果。本文以商标翻译为例,从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个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视作者的交际意图和听话人/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定的动态问题,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本质上是一种示意一推理过程,说话人提供最大关联的信息,听话人则根据语境或认知环境对信息进行推理,挑选关联性最大的假设,获得最佳关联,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达到交际的成功。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涉及三个交际者和两次示意一推理过程,应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和译文语篇和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慧  文旭 《文教资料》2008,(13):40-42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旨在从交际和认知的角度来回答如何交际及交际什么的问题.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翻译进行了研究.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扮演着"双重"角色的翻译者会受到自身的理解能力、阅读水平、欣赏水平、认知推理能力的制约等,从原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文化的缺省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肖铭燕 《考试周刊》2011,(37):27-28
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翻译是一种认知—推理活动,涉及到大脑机制的交际行为。关联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但其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应辩证地、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其强大的解释力,又要看到其缺陷和不足。今后的研究应使关联理论在对翻译的描写和解释的基础上,更具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更有效地指导翻译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用理论.强调了语境效果及推理模式:翻译是一个对语言进行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二者都是对人类交际与话语理解进行研究.因此,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对翻译这一交际过程进行研究,能够全面、科学地理解话语,使交际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