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赵鑫 《英语辅导》2010,(4):196-198
在希腊诸多神话故事中,不乏反映婚姻与爱情的故事。本文通过对这些故事的分析,思考与探寻希腊社会关于婚姻制度的演变,并且针对爱情故事总结出几种爱情模式,对研究西方的生活、思维、文化都是一种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当前社会生活中关于爱情在观念与实践层面广泛存在的种种疑问,本文对此论证了这些现象与我们相关理论的滞后具有某种一致性。笔者在梳理有关爱情的各种理论,详细考察爱情的静态结构及相关因素的复杂互动关系的同时,探讨了爱情发生与发展的自然过程及规律,指出爱情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重新对爱情作用更为确切的定义,并就爱情教育的重要性及基本方法给出了提示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黄钰 《海外英语》2012,(4):188-189,194
"海枯石烂"——中西方爱情诗歌中出现的意象之一,常用来表达对爱情的坚定。《摸鱼儿》作为在中国诗歌中首次出现"海枯石烂"这一意象的诗歌,其作者元好问表达了对爱情的同情与惋惜。《一朵红红的玫瑰》作为在西方的一首著名爱情诗歌,其作者罗伯特·彭斯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妙向往。该文通过对两首爱情诗歌作者的生活、写作背景阐述,分析了两首爱情诗歌中"海枯石烂"这一意象。  相似文献   

4.
对爱情及婚姻的态度,中、西方历来都有不同的理解,因而中西方作者在其各自的作品中赋予主人公以不同的性格、理念及其生活.简·爱的幸福和含烟的悲剧充分体现了中西方认识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池莉小说中的“阴谋与爱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池莉在自己的诸多小说中描写了“爱情与阴谋”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女主角往往是爱情“阴谋”的实施者,她们以种种手段谋取“爱情”,谋杀婚姻,从而制造了一幕幕爱情和婚姻的悲剧。在对传统的“阴谋与爱情”故事的重新演绎中,池莉无疑超越了中西方文学史关于阴谋与爱情的书写,表现了其女性主义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用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感情世界。本文按照西方文化历史的发展顺序,描述了不同文化阶段西方人不同的爱情观,并以诗歌展现不同时期的爱情特点。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之一。有史以来,中外诗人们均为我们留下了无数歌咏爱情的美丽诗歌。由于中西方审美、语言乃至宗教等诸多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中西方古典爱情诗歌,无论从表现手法还是意象营造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拟从比较中西方爱情诗歌的角度,简要分析其中反映出的中西方审美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爱情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不少爱情作品,在教授这些作品时,有必要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通过这些婚恋作品的教学,让学生去辨别生活中的美与丑、高尚与卑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9.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爱情的朦胧期和憧憬期,对异性产生亲近或倾慕等情感,并把这种朦胧的情感认作就是爱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试着从教材中的爱情教育因素和生活中的爱情教育因素两个维度对此问题做一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10.
张爱玲的作品以女性为中心主题,通过婚姻和爱情反映出女性的生活和思想意识。镜像是构成张爱玲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镜像从侧面反映出她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意识,从而反映出张爱玲追求男女平等、生活独立、情感自由的爱情意识,批判了传统观念中陈旧的婚姻中的奴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国家,许多学者对爱情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对爱情都持有各自不同的观点。Davis(1985)认为爱情等于友谊加上两个集束:激情与关心;Rubin(1970,1973)认为爱情与喜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并通过研究爱情与喜欢的区别,建立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斯腾伯格(1986,1988)在研究爱情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爱情三角形理论等。本文从爱情起源理论、爱情分类理论和爱情观理论这三大方面,对国外心理学领域中的爱情理论做一简要介绍。通过对相关理论的介绍增加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同时也为我国开展类似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爱情 ,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 ,爱情每每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关于神职人员的爱情的描写中 ,便有了“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三部作品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3.
西方文学中的爱情女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艺术魅力,在这一形象中蕴含着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是通过艺术把人生与生命世界审美化;现实社会中,为什么美丽的爱情总是伴随着最深沉的痛苦?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一书中关于爱情的种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爱情这种人类原始情感出发去探寻生命的奥秘以及生存的选择方式。同时也注意到爱情伴随着的各种痛苦体验与悲剧元素,力求从这些要素中找寻爱情的奇妙所在。  相似文献   

15.
唐传奇发轫于初唐时期,兴盛于中唐时代.在中唐传奇所完整保存的近40种作品中,大多数题材取自现实生活,涉及到爱情、历史、神仙、政治等多个方而,其中以爱情题材的小说成就最为突出.这些爱情小说突破了志怪的局限,通过描写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表达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在这类小说中大量运用了相恋男女双方或一方为追求爱情而遭受磨难的情节模式,本文称之为"情痴落难"模式.  相似文献   

16.
田星 《今日中学生》2012,(27):34-36
田星开场白:爱情是美好的。可是爱情是理想、情操、观念、事业等诸多因素融合的结晶。由此可见,初中生的爱情,都不具备这些条件,因而,是盲目的,往往会导致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一塌糊涂。因此,面对"早恋"导致的各种烦恼和后果,不纠结,学会放下,才能回到快乐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深切的女性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港女性作家亦舒的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既现代又传统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香港女性在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的时候,无可奈何地陷于中国情感和传统与西方现代文明挑战的文化漩涡之中的人生图景,体现了亦舒对香港女性生活的深切关怀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诗经》中的爱情诗表现了诗经时代爱情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对爱情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爱人品貌学识的质朴要求,女性对爱情的大胆主动,婚恋由开放转向保守,在诗经的爱情诗中得到了突出而形象的表现。这种最纯美、最本真的表现至今仍让我们心神激荡。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爱情的描写,常常出现“人性”与“神性”的抗争。本文试从《红字》诠释西方宗教下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20.
影片《白》中存在着“统治式爱情”与“伙伴式爱情”这两种模式的冲突与转化,其中“统治式爱情”主要是因为“性”和“金钱”消解感情的因素造成的,它体现了“统治式爱情”中地位的不稳定性、平等之不可能、爱情的不自由性这三大特点,从中可以看出导演对“伙伴式爱情”的呼唤与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