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德育得以有效推行和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个体道德意识的形成;二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三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德育得以有效推行和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个体道德意识的形成;二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三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初中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培养学生德育观念,所以德育成为学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主任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德育主要是结合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他们的实际出发,针对思想观念、价值意识和道德心理等方面进行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生道德思维发展的阶段性与道德教育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发展的制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德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儿童道德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根据儿童道德心理和生理发展的水平以及知识的积累、社会...  相似文献   

5.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认知——发展理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和知识、道德发生发展的理性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的德育方法是由杜威提出的,后由认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代表皮亚杰、柯尔伯格、埃里克森等推进和发展。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首次提出了发展性的德育思想,他认为思维在德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发展是德育的根本目的,而发展是通过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实现的。道德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密不可分的部分组成。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依据。而道德认识是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职能都是育人.德育主要解决的是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与发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和理想追求,使之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就与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时俱进的德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另一方面,人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的形成表现出来,有些道德表现往往反映着人的心理问题.可见,只有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德育功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德育和美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担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德育旨在塑造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美育则主要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德育工作者亦在不断寻求德育教育形式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在此,笔者试图探讨狭义的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的一些问题.我认为,德育和美育之间,有着互相交织、互相渗透、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辩证关系,“德”是“美”的灵魂,“美”能促进“德”的养成.因此,在德育中引入美育的因素,融德育于美育之中,这对于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意识的树立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富有成效的促进作用.一、当代德育应加强道德情感的培养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需要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处于核心的主导地位,是人的心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行为的直接动力,人的社会行为主要归因于需要.因而道德需要的学说成为德育的基础.以需要为基础和中介,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的关系的反映就是情感.道德情感则是与道德观念密切相连的人对道德现象的情绪体验和爱憎态度.我国传统的德育心理理论,将品德结构分为知、情、意、行四种成分,其中知、情、意属道德意识范畴,道德情感处于道德认识与道德意志的中间地位而成为道  相似文献   

9.
德育即道德教育。道德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人们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也是评价人们行为的标准。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再现为道德品质,德育实质上就是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人的道德品质的发展受生理、心理发展的制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发展的,德育工作者应从实际出发,了解儿童道德心理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逐步地根据儿童道德心理和和生理发展的水平以及知识的积累、社会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等条件,将道德教育目标层次化,找准教育的起点,通过适当的道德教育方法方式技巧,分阶段逐步提高,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习惯和行为,以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国外的道德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职能都是育人。德育主要解决的是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道德品质,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解决的是促进学生心理成熟与发展,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确立正确的生活方向和理想追求,使之在学习、工作及人际关系方面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就与德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渗透。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生机,与时俱进的德育,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另一方面,人的道德品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起着导向作用。有些心理问题往往通过道德的形…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1、德育途径论。该观点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的一种途径。诚然,学生道德品质 的形成与某些心理发展水平密切联系,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质、内容, 还是从产生源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其发展中伴生的个人问题 ,较少直接涉及与社会规范关联的道德问题。从功能看,心理健康教育应促进整个素质教育 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德育目标的实现,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看作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 ,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心理障碍矫正论。这种观点认为,学…  相似文献   

13.
德育就是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德育工作就是要培养全面的完善的道德品格和人格,包括思想道德、心理品质等。怎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使他们的心理意识在新形势下不被扭曲,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呢?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为此做出努力,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德育即道德品质教育.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所表现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家庭教育中的德育.由于其环境与学校和社会不同,基于这种特殊性,它对人的影响显得更重要。因为忽视了德育.将会造成孩子的心理畸形、观念异化甚至会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实施德育呢?  相似文献   

15.
“知、情、意、行’’四者的有机统一,是蔡元培的德育“成德”心理观。他认为,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四者缺一都不能构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6.
曹树 《早期教育》2005,(12):10-10
幼儿园德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这是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幼儿德育规律.然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者又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所以,我们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也要适时渗透道德认知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论述了体育运动的特性对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影响,并阐明了在体育运动中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策略,探讨了德育心理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的道德意识迅速发展,处于伦理观念形成时期,也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时期。初中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环节,它的实施成效直接影响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对塑造初中生的道德角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主体维度、价值维度、实践维度三方面着手,进行整体把握,探索增强初中德育活动实效性的策略,为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的德育活动,是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道德观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过程,学校生态道德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加强学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提升学生生态道德意识,践行生态道德,显得非常紧迫且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德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教育,包含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是将社会思想转化为学生有道德、有意识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这就需要教师在学校教育中适当渗透道德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修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加强小学德育的有效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