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门科学,它起源于恩格斯的一部著作《自然辩证法》。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都非常重视关于自然界的唯物辩证理论,非常关心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辩证法》一书是恩格斯在与马克思的密切接触下写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科学及其所反映的整个自然界的辩证理论的结晶。在这部光辉著作中,恩格斯考察了自然科学发展史和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整体主义标志着环境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真正平等、公正的关系,人自身为实现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考察和探究之后,产生一个问题:生态整体主义是否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生态整体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世界观,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态学者鲁枢元立足生态实践,发掘中国古典资源,在《陶渊明的幽灵》中建构了代表整体性原则的陶渊明式生态精神,并阐述了陶渊明在忘怀、孤往、回归与沉醉的调适中实现自然、身体、心灵与语言整体统一的过程。而在《天地之中说聊斋》中,鲁枢元又通过对代表平等性原则的蒲松龄式生态精神的诠释,警示正在过度破坏生态的现代社会终将遭受自然的复仇,告诫人类以平等意识善待同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种类。陶渊明式与蒲松龄式生态精神的确立在丰富生态理论的同时,又为之注入了诗性思维与东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道德经》中所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有着正确的价值导向。书中对自然规律系统而深刻地认识,正是当今社会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典型的生态主义影视文学作品《阿凡达》承认自然在地球上的地位和价值,提倡尊重自然规律,反对人为地破坏自然界的有机结构来满足人类的贪婪和欲望。这正符合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道法自然"的生态主义观。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在纪念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的日子里,我研读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就本书的思想来说,完全称得上人类自然辩证法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其中关于哲学与自然科挚结合的论述,在今天仍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打算结合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对哲学与自然科学的“联姻”道路以及这一“联姻”的社会经济意义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6.
凯瑟的作品重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理念。无论是《啊,拓荒者!》中对土地的理解与尊重,《一个迷途的女人》中人与自然在精神层面的和谐统一。还是《死神来迎接大主教》中对传统文明的追求,无不体现了凯瑟浓厚的生态意识。在自然生态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精神生态出现严重危机的现代社会,重温凯瑟的自然观对于建立人类与自然界的新型生态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阐述英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通过代表作《魔法师》,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道德生态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生态失范的后现代社会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生态的失衡,给自然环境乃至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种种危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渊源。福尔斯希望建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关于自然科学和自然界辩证理论的结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占据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辩证唯物论在社会科学上的完整体现,那么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则是辩证唯物论在理  相似文献   

9.
正从环境教育、绿色教育到生态文明教育英国思想家斯宾塞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18世纪8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到来之前,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还远未达到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程度,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状态。但这一状况随着工业文明进程的加快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马克思和恩格斯关注工业生产对自然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指出:"对于我们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生态批评的相关理论,从自然生态(人与自然)、社会生态(人与人)、精神生态(人与自我)等角度,对奥尼尔的早期名剧《榆树下的欲望》进行分析和解读。阐述了剧中人物与自然、与他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扭曲是导致这一家庭悲剧的主要原因。人类只有克服自我中心主义,才能摆脱人性异化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12.
老子在其代表作《道德经》中所体现的生态主义思想,有着正确而健康的价值导向,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其中对自然规律系统而深刻的确信和认识,正是当代社会生态主义的内在要求.这在典型的生态主义影视文学作品《风中奇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意识到自然的地位和价值,懂得尊重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规律,不能去人为地破坏自然界的有机结构来满足人类的贪婪和欲望.这和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的“道法自然”的观点不谋而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3.
《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文明中,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两个人却都经历了一场关于精神和灵魂的救赎之旅。文章以生态批评的角度,从二者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矛盾关系博弈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者救赎之路的异同,探讨了外部社会关系与个体灵魂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影响,从而挖掘出两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主义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两个国家文明中,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两个人却都经历了一场关于精神和灵魂的救赎之旅。文章以生态批评的角度,从二者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的矛盾关系博弈三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两者救赎之路的异同,探讨了外部社会关系与个体灵魂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影响,从而挖掘出两部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主义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1962年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大胆地  相似文献   

16.
生态整体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类和其他物种一样,都是这个相互依赖的系统中的有机构成要素。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生命的生存及其生存的质量。都不仅依赖于它所生存的环境的物理条件,还依赖于它与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劳伦斯小说《虹》描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探索两性关系中的“星际平衡”及灵与肉统一,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对于解决当今生态危机具有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源是人的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扩张,而自我中心主义价值观是分裂思维的表现形式,要改变这种分裂思维为整体思维,需求助于以整体性为主要特征的生态哲学.生态哲学视野下的大学课程观以培养人的完整人格为教育目标,具有整体性与关联性、开放性、平等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较为集中阐释其科学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在此著作中,恩格斯深刻阐述了科学史视域下科学于近代逐渐摆脱神学禁锢而走向独立的历程;分析了科学发展与社会生产的互动关系;论述了物质运动形式与科学自身分化的关系;揭示了科学发展对人类哲学思维变革的重大意义。深入挖掘恩格斯的科学思想,对于我们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与作用,实施理性的科学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然-社会-人”的内在联系中提出了自然解放、社会解放和人的解放的整体性解放思想,显示其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把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置于全面揭示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视为人类自觉地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所呈现出的文明状态。马克思、恩格斯将生态问题放到自然解放、人的解放与社会解放的视域中考察,揭示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导致生态文明系统失衡以致引发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进而彰显出生态文明时代必定是人与自然和解、人与社会和解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代。  相似文献   

20.
布赖恩·巴克斯特在《生态主义导论》一书中为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进行了系统的阐释和辩护。他认为,生态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在许多重要方面有所不同。它以非人类存在物的内在价值和道德诉求作为核心主题,以整体主义作为其他生命形式拥有道德地位的形而上学基础。它还鼓励人们在实践的层面采取行动,将非人类存在物纳入道德关怀的范围,逐一修正现有的政治组织形式和经济活动模式,管理人类活动的范围,实现人类与非人类存在物之间的生态正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