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臧先锋 《中国档案》2004,(12):22-23
城市发展需要历史与记忆,发展不能没有内涵与底蕴。崂山区位于青岛东海岸,内拥青岛高新区、崂山风景区与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三个国家级政策区,是大青岛“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战略中的五大方阵之一,农村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乡村在快速隐去,城市在加速走来。开展崂山记忆工程,用图片、声像的形式为一个地区的历史留痕,将地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在人们的心灵记忆,  相似文献   

2.
邓英姿 《档案时空》2016,(12):19-22
一、城市记忆与城市档案挖掘的背景及意义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存储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基本使命。现代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文化的竞争。而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城市文化带来了诸多影响,破坏城市历史古迹的行为屡见不鲜,城市面貌趋同问题日益显著。自2002年青岛率先提出“城市记忆”工程以来,北京、上海、大连等城市也纷纷开展了自身的城市记忆工程。  相似文献   

3.
日前,青岛市档案馆在全市社科普及周活动举办期间,继续面向社会推出“城市?记忆?文明——青岛历史文化讲坛”系列讲座,向市民宣传普及青岛历史文化,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青岛市档案馆继去年首次推出“城市?记忆?文明——青岛历史文化讲坛”之后,为进一步扩大这一品牌的社会影响,今年在选题和宣传推介方面加大了力度。  相似文献   

4.
陈水生 《山西档案》2015,(2):129-132
城市文化塑造了城市形象,城市的发展与改造调整了城市风貌,也使城市失去了各自的记忆。侨乡城市记忆工程要凸显侨乡地域文化特色,现代技术背景下城市记忆工程与地域文化相互影响,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过程中,要凸显侨乡城市风貌与形象,维护城市的历史性与完整性,强化城市历史文化存储,塑造城市记忆特色。  相似文献   

5.
赵华 《山东档案》2020,(2):49-50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建筑是城市的身体。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青岛历史上经历了德占、日占以及北洋军阀、国民政府等多重统治,使这座城市命运多钟却独具特色。青岛人不应忘记历经的各种磨难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应像善待“老人”一样,守住青岛这座城市的根和青岛人的魂。  相似文献   

6.
每一座特色历史建筑都是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建构城市文化记忆的重要空间媒介,因此探究城市特色历史建筑的文化记忆建构与保护发展路径,始终是社会与学界持续关注的热点议题。文化记忆被激活与回忆的过程,就是被建构的过程。因此,从文化记忆的理论构型出发,对福州特色历史建筑进行记忆再现与叙事展开,挖掘其背后深藏的文化记忆与深厚的史学价值,再借助象征性文化符号与文化实践活动,探讨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发展路径,以期提高群体身份认同与文化认同,促进福州文化记忆与经济发展协同并进。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梅河路龙舒时代广场的形态空间设计为例,探讨"城市记忆"的城市设计思想方法与形态空间设计的问题,"城市记忆"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实质上是一个城市记忆载体文化传承与空间再现的城市设计问题。其形态设计绝不仅仅是对历史信息的简单复制,而是要传承其优秀的、有代表性的文化。其根本目的在于城镇形象特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9.
档案文化是在档案利用过程中对承载城市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档案资源进行解读、编研而升华出的档案成果。伴随着记忆工程在档案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发展,档案记忆逐步成为研究档案文化的全新视角。在城市档案管理中,档案记忆承载城市的文化,通过文化同构等方式为城市档案文化建设提供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档案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资源同时还是一种文化品格和文化传承,档案文化承载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最富价值、最有代表性的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实施城市记忆工程,就是保护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实施城市记忆工程,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是档案部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1.
世界全球化与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跨国间的经济、文化交往愈加频繁,城市实体的同质化趋势让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成为不得不被重视的问题。文化认同的形成在文化记忆理论的研究中与象征符号有密切联系。本文以文化记忆理论的视角对澳门城市"莲"符号的意义建构与传播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澳门城市的莲花符号在过去凝结了地区人民的精神共识,在回归后对符号意义的继承、更新和传播实践形成了扬·阿斯曼所认为的记忆的凝聚性结构,促进了澳门人民对地区和国家的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丁海悦 《山西档案》2022,(3):142-149+154
职业化、市场化、大众化的体育事业建设背景下,围绕着竞技体育项目职业联赛中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形成了多元异构的职业俱乐部档案资源,同时城市记忆工程的兴起为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建设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在城市体育文化记忆的视角下,职业俱乐部档案资源成为承载记忆的载体。职业体育俱乐部档案资源和城市体育文化记忆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匹配关系,具备历史文化价值、参考价值和经济价值等价值形态,并且将从文化保护、文化展示和文化产品三个维度对城市体育文化记忆工程提供信息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城市改造,引发的"城市记忆"问题,越来越受到档案部门的关注.2002年青岛市最早启动"城市记忆工程",通过摄像、照相等技术手段,全面记录21世纪初期青岛的城市面貌,在国内率先形成了规模化的城市面貌档案库.随后,"城市记忆工程"作为档案部门开展社会记忆传承与建构的有效模式,陆续在各级各类档案馆,特别是在国家中心城市档案馆启动,如上海、北京、太原、柳州、福州,辽宁的沈阳市、本溪市、朝阳市、大连市等相继开展了城市记忆工程,呈现出逐层推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并且由自发走向自觉,不断丰富和发展"城市记忆工程"的内涵,这说明,城市记忆工程得到了档案部门的广泛认同.如何使城市记忆工程健康持续发展,如何在开展城市记忆工程中保持城市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保存我们城市的记忆、历史延续,保留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同时,促进档案事业自身发展,笔者不揣浅陋,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4.
张荣清 《重庆档案》2006,(1):20-20,21
如果经济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地位的象征,那么文化就代表了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品位。作为文化事业一部分的档案事业,既是品位的体现。更是这个地区和城市的“记忆”之所在。在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飞速发展的今天,档案人的任何疏忽,丢掉的不仅仅是一份文件、一件档案资料,很可能是这个地区、这座城市的一段珍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日趋现代化的进程中,一些遗存在城市巷陌与民间角落的文化符号正在无可逃避地消亡,而这些“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中最难能可贵的记忆,地方民居、文物古迹、历史街区等众多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无不体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历史文化名城宜昌市同样面临着旧城改造新城升级的现状,城市发展与文脉延续的矛盾与冲突已成为城市品牌建设战略思考中不容忽视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唐伟 《档案天地》2015,(3):46-47,5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批中小城市涌起,它的历史街道、社会习俗、文化景点等都是一个城市记忆的构成要素。各大城市的高校对于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是传授知识文化的宝地,因此城市中高等学校对于所属城市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城市记忆的重要体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有特有的高校,而高校的建筑设计也传承了所属城市特有的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而雕塑作为建筑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8.
文化记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认同和建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根基.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互联网的崛起,文化记忆在被不断地遗忘和解构.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肩负着重构文化记忆的重要使命.本文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认为《国家宝藏》从仪式化、符号化、娱乐化三个方面重构了文化记忆,用现代的方式激活了古老的文化基因,引导大众关注并传承历史文化,打造了文化综艺节目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9.
曾娇丽 《青年记者》2023,(24):74-76+79
近年来,历史街区作为物质及文化双重意义上的“城市遗产”广受关注。在历史街区的保留与更新实践中,媒介特别是互联网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媒介与地点相分离”的情况已经发生转变,本文以上海市思南路历史街区为案例,探讨移动互联网时代历史街区“再地方化”的可能。研究发现,地理媒介促进符号空间与地理空间相互贯通,历史街区的媒介叙事与本地生活亦走向融合,公众通过线上线下互嵌的多样化传播实践,激活地点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将历史街区从景观化的“文化目的地”形塑为日常化的“文化枢纽”。  相似文献   

20.
城市记忆就是城市特色在人们心灵上打下的难以磨灭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烙印。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没有生趣的。记忆于人,无疑是根本的。失却了记忆,人在现实空间中也就迷失了自我。时间的痕迹对一个城市来说同样是必不可少的。而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致力于网罗城市记忆的人,她就是姚剑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