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具有较好母语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造成大学生语文水平每况愈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板子光朝中小学语文老师身上打,这是很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语文教学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少,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我认为跟教师没有语文意识,或者说没有较强的语文意识有很重要的关系,可以说教师是否有语文意识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质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3.
我同副校长分工,我深入语文教研组,具体指导语文教学。有一次,我看五年级的作文,题目是《冬天的校园》。一位学生写:冬天很冷。草木凋零,大家都怕冷,躲在寝室里,我感到很无聊。这班的语文老师是新来的,三十多岁,教过初中,有相当的语文功底。他在评语中写道:“你难道没有看到老师在辛勤地备课、改作业吗?你难道没有看到同学们在勤奋攻读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陈望道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主要在于:关注语文基本理论建设,革新语文教材,尝试语文教学法的改革,倡导语文改革运动。他的许多主张切近实际,富于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他的探索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仍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建军 《湖南教育》2002,(11):38-38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里所说的“训练”,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为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和实践。重新认识语文“训练”的重点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务必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识记”和“运用”上。识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开卷有益”,都是强调识记的重要性。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只片面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实,没有识记,谈何运用?现在教材规定的识记量很少,一册书就那么三、四篇,三年高中累计起来不足20篇。因此,…  相似文献   

6.
如今可读的东西是越来越多,而中学生因课业繁重,读书的时间是越来越少,绝大多数语文教师虽深知阅读的重要,但顶着升学率的压力,又苦于语文素养的提高非一日之功,也只好望“读”兴叹。因此,不少初中时自认为语文成绩尚好的学生升人高中后面对语文试卷顿感迷茫,为什么我们学过的不考,考的全是课外的知识?高中教学中存在的弊病愈发使学生产生“教考分离”的错觉,  相似文献   

7.
在旅途搭话,人家知道我是语文老师,便聊教育孩子的话题。我很惊讶:他不是老师,但对教育的抨击一针见血。想一想,关于教育问题,尤其语文教学的问题,已到了路人尽知的地步,这说明:其一,教育是神会热点,人们比以前更为关注教育的发展;其二,教育或语文学科教学患病了,这毛病就暴露在人们的眼前。所以,针对批评指责,已不需要分辨什么,而是要改革!当务之急不是探讨“改不改”的问题,而应该是“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要“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采用建设性的措施,塑造未来的一个新语文!  相似文献   

8.
徐炜 《中学文科》2006,(11):4-5
本文通过具体阐释语文的“人文性”特质,从语文教学这个角度,分析了语文教学人文性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探寻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以及在具体语文教学中应用。  相似文献   

9.
人在高三,许多学生为语文复习而苦恼。一是语文知识涵盖面广,不知从何处下手,即使针对一些点进行了一些复习,回过头来,又发现还是会有遗漏,于是不知所措;二是语文成绩提高慢,苦苦用功一段时间,却不见成绩显著提高,于是兴味索然。由此产生两种情况,一是陷入题海之中,以量求质,但收效甚微;一是干脆放弃,美其名日“语感足矣”,结果是高考中语文成绩常常拖后腿,抱憾高三,、其实,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语感,此话有一定道理。但撞大运似的语感,不足以保证拿到高考所需的分数,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的实施,带来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悄悄变革,但是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高耗低效”的原因何在?作者在自我探问之后,归结为:一是教学的任务不够明确,二是教学的内容不够准确,三是公开活动的纷繁令人眩目,四是教师自身的素养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一张语文试卷,作文的分数占总分的三分之一左右,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作文分数快占到二分之一,语文老师指导学生习作,成了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了。老师们绞尽脑汁,大讲作文技法、秘诀,从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到修辞标点,以及什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是一到落笔,学生还是觉得不得要领,还是“不识文章真面目”,“憋”出来的文章,水平自然高不到哪去。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觉得有一条非常重要,那就是要在不断地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加强语文修养中,尽量使自己“语文化”。  相似文献   

13.
《之友》是一朵花,一朵开放在语教坛上的灼灼奇葩。它妍丽夺人,香飘校苑,沁人心脾。在众多语教学刊物中,它紧跟语教改的时代步伐,贴近一线语教师,联系语教学实际,辟出了一个姹紫嫣红的语教育教学园地,带来了语教育教学的勃勃生机。它花团锦簇,芬芳四溢,给语教师一片春意盎然,一个深情无限。  相似文献   

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语文教学每一位老师都进行过不同研讨,而且有许多名家名师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此我只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周学勤 《中学文科》2006,(12):79-79
语文教育大讨论自1997年开始,至今人们对语文教学的批评声几乎没有停止过。一时间,我们的语文教师承受了太多的压力,陷入了太多的迷茫。抱怨、委屈之余,我们应该更多地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是否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考语文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学形势的发展,对语文复习课及语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老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改革的大潮,解放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期在当前严峻的升学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语文教育家,他在70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形成了一种代表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实践发展方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思想。他一生追求和提倡教育民主,从30年代起,就提出“公民教育”,他说“普及教育是使没有受过教育的人获得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做一个合格公民”。教育必须面向全体社会成员,使人人都能通过受教育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他主张“教育要为社会而设计,要为训练成对社会做点事的人而设计;教育决不能为挑选少数选手而设计”。  相似文献   

18.
细心的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在课本上的标记往往可反映出一个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比如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及学习成效等。多年来我养成这样一个习惯:在课堂来回查阅学生练习作业时,同时留意学生的课本,认真地翻看学生课文中的标记,随时发现问题,从而诊断处理。  相似文献   

19.
薛业忠 《教书育人》2005,(12):23-23
也许是爬格子成了瘾,总想让别人也爬一回。特别是对那些与我一样都是语文老师的同行们,我曾在不同场合劝他们也拿起笔来写写文章。至于有没有用,我难断定,不过,我仍然固执地认为,作为一名教语文的老师,不会写文章,天理难容。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这台戏的质量,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思考或代替作者言论,笔者认为,这不是语文教师应扮演的角色,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