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题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教师对话、心灵交汇、情感交流的载体。因此说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系有密切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创设既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使数学成为学生与知识、情境、情感交流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由此可见,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不仅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而且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让人文价值在情境中得到有效体现。那么,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才是有价值的呢?笔者认为,数学情境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和知识积累相联系,学生在情境中触发思维,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能力,让他们通过情境产生更多的联系,逐步将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与经验等唤醒,才能算是有价值的睛境。那么,如何通过隋境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体现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的理念,因此数学情境的设置即要体现知识与能力的价值,又要体现人文价值,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有价值的数学情境应该是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积累有密切联系的,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能够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产生更多的数学联想,比较容易呼唤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和模式等.那么什么样的数学情境才有价值呢?让我们通过以下的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程、新课堂的亮点.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标,要求问题情境既要有良好的数学思维材料,又要渗透一定的情意活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倾心关注学生的感受,体现数学教学的本质,凸显数学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内在潜能。使其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可见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那么,评价在教学中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7.
<正>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突出小学生的特点,既要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的浓厚兴趣,又要科学正确地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还要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有以下体会。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8.
1 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1.1 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情境是指在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时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情感和数学活动氛围。它具有学科性、问题性、生活性、情感性、预设性、生成性等特征。创设数学课堂教学交互情境既要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情境,又要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学科有抽象性的特点,要想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情境化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创设情境开展活动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师生之间通过活动交流情感,共同进步提高的过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应该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要从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入手开展教学。我们的课堂应该使学生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情境化教学能够最大地体现这一点,有效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效率。情境化教学时情与境的融合,是情感沟通与知识传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既要注重情境性又要凸现问题性;既要强调生活味又不能淡化数学味;既要讲究趣味性又要追求理性。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阶段七—九年级《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基本目标是让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关键是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课改的新理念,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在课改的实验中我体会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突出情境的创设是实现目标的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一、创设矛盾情境,激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的冲突和差别。这种认知冲突会激起人的好奇心,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又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要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叶柱 《江西教育》2004,(13):67-68
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促使数学评价改革作出积极的回应。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阐述所折射的理念,是数学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发展。那么,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命题,在新理念的召唤下该作出怎样的变革呢?笔者认为,新理念支撑下的数学命题改革,至少应体现以下四大走向: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我们对新课程的理念领悟不深,致使目前的数学课堂实效性不足。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值得广大数学教师研究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探索,谈谈对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思考。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隋境的创设是为了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情境应建立在学生真实的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又能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还应简洁明快、直奔主题、富有数学思考,切忌为情境而睛境。如在教学“打电话”时,我就以“老师旅游期间接到学校电话后要通知给每个学生”这个常见的联络网的设计为情境,由于活动要求明确、简洁,学生又有经验,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而“最快地通知到”的挑战性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活动中蕴含的优化思想切合教学需求,体现了情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数学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的重要源泉,是沟通学生与知识之间的桥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有效情境,以揭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应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激发其内驱力,使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状态之中,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具有时效性、层次性、发散性、开放性、趣味性,富于挑战性,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数学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重视学生的数学情感体验与发展,让学生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获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才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每个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该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那么,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命题,该作出怎样的创新变革呢?笔者认为,新理念支撑下的小学数学命题,至少应体现以下"四性"。一、返璞归真,凸显"生活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知识只有放置在学生自己的生活世界中,才会变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气,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不应该是枯燥的,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应围绕学生熟悉的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加强与生活情境的联系,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由生活情境走进数学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情境中去感知数学、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