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目的不仪是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对话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伪对话”处处都是:师生对话只要求学生回答“是”或“不是”,虽是语文课学生却得不到语文训练;与文本对话只在同一个知识层面转圈,没有引向深入;对话只是个别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没有全体学生参与;对话只是一种课堂秀,本质上仍然是接受式学习。一句话: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追求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很显然,“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从被动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从封闭  相似文献   

3.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包含了学生、教师与文本三者之间多方面的对话。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因为学生是学习主体,生本对话应始终贯穿于阅读教学整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克林伯格认为:“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标识。”因此,数学学习中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让生命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言:“教学的根本意义是交往与对话。”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交往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对话,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是师生之间一系列互动的外化,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狭义的“你说我听”式的语言交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耍致力于营造对话的氖围,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的改革引发了一场教室里教与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所谓“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是那些力图实现创造性的、合作性学习的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归根结底,静悄悄的革命是创建“学习共同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课堂需要更多静悄悄的精彩。  相似文献   

7.
数学学习中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和谐“对话”的过程,应引领学生进入平等对话的学习状态,让“对话学习”成为启动心灵的钥匙,让生命的个体在“心灵对话”中焕发灵性。这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应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里所说的“对话”,已不是一般语言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同时,阅读活动的本质并不在于只去探究文本的原意,而应鼓励学生站在自己特定的理解基础上,以特定的视觉去理解和诠释文本的意义。从这一角度看,阅读是一种创新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努力去实现这种过程,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语氛围。  相似文献   

9.
巴西的保罗弗莱雷在著名的《被压迫者教育学》中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了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对话教学已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践了“对话”式阅读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不少教师运用“对话”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尝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载体,以师生平等互动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话式”课堂教学方式.是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观念与模式的变革.明确支持学习的建构性、协商性和参与性。其理论根基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认为在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应始终以知识权威、文化先知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1.
顾孟武 《天津教育》2014,(15):103-104
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在主动倾听与互动对话的状态下才能得以实现,依托倾听与对话的过程,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通过对话共同发展的过程,真正的对话要从了解对方的意图开始,这就首先需要倾听,并从中寻找共同的话题。不去主动倾听,就失去了对话的基础,失去了对话的意义,对话就可能成为“独白”甚至是单方的“训话”。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教学原本就拥有对话的性格。按“人一应答性学习环境”的系统理论,学生所直面的环境都是对话资源,这些教学资源建构成一个教学的“场境”。这样的“场境”是发散的、开放的、多层次的,随着教学“场境”的变化,对话的层次在不断深入,对话的境界也在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追求走向实现学生主体性学习的新天地。很显然,“对话”意味着平等交流,意味着合作与探究。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从被动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从封闭性学习到合作性学习、从接受性学习到探究性学习的转变,使阅读教学充满个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平等”“对话”作为一种新思想、一种新形态,必将为我们的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6.
在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尝试把“平等对话”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会上在“对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下面以《项链》这堂课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开展“平等对话”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的确,“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对话,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一、语文教学:“对话”与“问答”的实践“学习,可以比喻为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之旅。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相遇,同新的他人相遇,同新的自我相遇;在这个旅途中,我们同新的世界对话,同新的他人对话,同新的自我对话。因此,学习的实践是对话的实践。”对话,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关系。可以说,语文课堂因为对话而精彩,学生学习因为对话而鲜活。在“对话教育”方面,我努力思考与实践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无疑,“对话”将成为阅读教学的一种新形态。然而,如何使“对话”更有实效,如何不断提升对话效应,使课堂充满酒力呢?可以通过“五式”互融,有效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