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的特点,把数学知识与童话结合起来,编写成数学童话故事,可以让"冷峻""严肃"的数学知识更加具有吸引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迫不及待地投入数学学习中。学生在童话故事的阅读中,能快乐地理解数学知识,掌握解题的诀窍,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童话故事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一段充满想象的故事,更带给他们思维的发展、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童话故事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使他们喜欢阅读。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听童话、看童话和编童话,使他们在童话中认识世界,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巧用"加减乘除",有意识地引领学生一起亲历探究过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让学生活跃的思维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一、"加"倍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参与课  相似文献   

4.
在童话教学中,教师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的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童话的主动性,让学生反复诵读童话、角色演绎童话、创编读写童话,这些活动都能够成为丰富的教学动机,为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所谓"童话",字面意思就是"儿童的话"。一位四岁的孩子走路时看到一些白云在很快地移动,就自发地做出了如下解释:"一定是某个开机器的人使白云移动的"。这些话就是与成人的思维特点与语言表达方式有天壤之别的"童话",这些话所传达的正是天真可爱的童心。  相似文献   

6.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童心、童趣,激发孩子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培养孩子进行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活跃孩子思维,提高孩子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7.
学生一旦对学习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自觉地克服困难,集中注意,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在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是使孩子学得愉快、学有收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何小琴 《新教师》2019,(8):61-62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本性是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上.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适时地"设疑",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困惑,促进认知冲动,进而拨动思维之弦.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巧妙地设置疑问.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要想生动、有趣、灵动、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就必须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思维的溪流在45分钟里汩汩流淌。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激活学生的思维呢?一、激活学生思维,就要变"讲析式"为"学生活动式"讲析,往往是学生被动地听,而设计问题让学生动,就变成积极地想了。如学习一首古诗,在学生读了之后,教师若只是一句句地讲析,学生就只能一字字被动地听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基地。在教学中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应是各学科的教学任务,语文教学作为我们的母语教学,更应成为活跃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为了活跃学生思维,使他们愉快而主动地进行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在发扬民主教学、教会学生质疑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激发学习兴趣是活跃思维的前提一位教育家指出:"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支配他们学习的往往是兴趣,有了兴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中,将童话的思维方式融入作文教学,能彻底解放学生的手脚,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自由地邀游于现实与梦想之间。让学生尝试编织一个又一个色彩斑斓的童话故事,在培植学生习作兴趣的过程中,训练并规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当学生对童话这种体裁和童话的思维方式有所了解并在头脑中储备了一定的新奇的童话表象时,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条件,激活这种种表象,使它们相互撞击而重构,使学生的习作水平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12.
思维障碍是指由于问题变化引起思维主体内部状态的紊乱和失调,并阻碍人的思维活动正常进行的主观体验。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思考问题大致是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对问题产生疑惑——发现问题的线索——酝酿解决的方法——得到启发从而使解决方法明朗化——验证结果的正误。但是,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完全遵循这个思维活动过程。就个体而言,即使这个思维活动过程产生了,也不一定是畅通无阻的。成功的课堂教学,应当千方百计地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使学生迅速进入这个思维活动的过程之中;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  相似文献   

13.
韩丽杰 《成才之路》2012,(2):11-I0006
创造性思维源于常规的思维过程,又高于常规的思维,它是指对某种物体、问题、观点产生的新的发现、新的解决方法、新的见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习的兴趣,并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重视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才能催发学生思维绽放花朵。童话故事充满奇妙的想象,是小学生非常喜爱的文学形式,学生在阅读童话与写作训练中可以提高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处理已生成的"动态",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科学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关键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处于活跃状态,积极思考。有的教师活动多、点名多、提问多的现象,表面看来,课堂活跃了许多,可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有背于新课标的理念,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之成为点燃学生思维和探索火花的导火索,则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作文过程是一个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直觉思维,兴趣、情感和认识活动,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活跃的创造的过程。课堂作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进而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8.
俞丛 《考试周刊》2013,(41):39-41
小学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作者在中段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中,把学生喜爱的一系列与童话有关的活动运用到学习中,在开展与"童话"有关的活动时,巧妙加入各种语文学习活动,如朗读童话、讲述童话、表演童话、创作童话等,较好地实现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科学课堂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热闹的探究场景。虽然很多教师认为"热闹"总比"冷场"好,但"热闹"并不意味着有效,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思维介入的程度。其实,在热闹探究的背后可能往往是学生思维不够活跃、不够流畅,学生科学思维发展受阻。在科学教学中以下这些现象可能会给探究活动带来思维缺失的危机,我们教师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魏文通 《甘肃教育》2008,(12):45-45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他们的思维,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活动代替学生的思维活动,使教学过程简单化,而应在学生可按受的基础上,想方设法使他们对要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地进入角色,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