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0~11页。【教学准备】学生自己准备直尺;教师准备数位表、1×10和10×10方格纸、空白正方形、数字卡片。【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发猜想1.先出示一个3,在后面添上0,大小是否会改变?2.出示0.3,思考在末尾添上0大小是否会改变?你有什么猜测?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末尾添0、去0和小数大小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从整数末尾的0入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整数3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七单元117~11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与掌握小数的性质。2.能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观察发现的能力。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1.板书整数“6”,让学生齐读,然后在“6”的后面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变了吗?再添上一个“0”,问:数的大小有变化吗?2.板书小数“0.6”让学生猜想:在“0.6”的末尾添上一个“0”或两个“0”,它的大小有无变化呢?3.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有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学生实际,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小数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的课堂提问: 一、导入新课阶段宣布上课后提问:①在12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添上两个0呢?②在12000的末尾去掉一个0,这个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去掉两个0  相似文献   

4.
片断一:师:同学们对整数已经比较熟悉了,如3、30、300、3000等等都是整数。想一想,在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生1:把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整数就会扩大或缩小。如:30的末尾添上一个0是300,就扩大了10倍;去掉一个0是3,就缩小了10倍。生2:  相似文献   

5.
巧插分数     
[题目]你能写出一个比1/6大、比1/5小的分数吗?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分数的?还能写出几个这样的分数吗?解法一:此题可采用“添0法”进行解答,也就是在原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末尾添上相同个数的0。如:  相似文献   

6.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 ,才能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践。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先通过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得出规律 ,再引导学生去探讨规律的产生和它的普遍意义。首先出示商品的标价 :0 .8元 ,0 .80元 ;0 .75元 ,7.50元 ;1 5元 ,1 5.0 0元。然后问 :每组两种标价都是可行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问 :为什么可以这样标价呢 ?最后告诉学生这都是因为小数具有的特性。小数都具有什么特性呢 ?让学生看书并找出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又问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相似文献   

7.
教“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时,教师可以对教材进行加工,采用如下的引导方法:开始,在黑板上写出“ 5 =50 =500 ”(数字后面空两个字的距离),问:“这三个数相等吗?等式对吗?”学生当然知道它们不相等,那么,“给每个数添上适当的单位名称,能使它们之间相等吗?”学生没有想过添上不同的单位还能在它们之间划等号,于是积极思考,相互议论,可能得出一些等式,如: 5元 =50角 =500分, 5米 =50分米 =500厘米,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接着,教师针对“ 5分米 =50厘米 =500毫米”,又问学生如何加…  相似文献   

8.
之十三:例题的引入 妙在三个“5”上 教学“小数的性质”例1时, (把5分米、50厘米、500毫米写 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八册)教师没有直接出示例题,而是设计了这样的引入:先在黑板上写三个“5”,提问:这三个5相等吗?学生回答相等后,教师用等于号连接。接着,教师在第二个5后面添写上一个0,成50;在第三个5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成500。提问:现在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教师的提间,立即引起学  相似文献   

9.
<正>大家都知道小数的基本性质是“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那么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性质呢?例1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4、2.05、7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分析0.4是一位小数,2.05是两位小数,7是整数。要想不改变数的大小,把这三个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就要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改写0.4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才能变成大小不变的三位小数,即0.400;改写2.05时,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即2.050;7是一个整数,它的小数点“藏”在7的右下角,所以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三个0,即7.000。  相似文献   

10.
刚教完被乘数、乘数末尾有0的简便列竖式计算之后,发现在作业中,一大部分学生老是把积末尾的0漏添了。开始我也天天强调:“末尾的0要记住添上,要记住添上!”,然而老调重弹,效果甚微。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得另找蹊径。有一天,我带了一串充好氢气的气球进教室,这下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住了,一双双眼睛好奇地望着气球,心里在想:“今天数学课老师怎么带着气球来上课?”就在学生疑惑不解之时,我问道:“要是老师不留心,把系住气球的绳子给滑走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异口同  相似文献   

11.
案例一、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任意报一个两位数,由教师组成“数字列车”。学生:(1)28,教师:28→16(2)15,15→5(3)87,87→56师:请仔细观察,第一节“数字车厢”和第二节“数字车厢”,这里有一个秘密,哪位同学能发现这个秘密?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很快都举起了手。)生:我发现前一节“数字车厢”中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就是后一节“车厢”中的数:2×8=16,1×5=5,8×7=56。师: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真聪明!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要求:开数字列车,老师说前一节“车厢”,学生马上说出后一节“车厢…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 上教版《数学》第八册“小数的性质”。 教学实录 1.出示:一个数的末尾添上1个“0”,得到的数是原数的( )倍  相似文献   

13.
数学练习题     
三年级 一、“‘375’这个数是百位数”这种说法对吗? 二、用1、2、3、4、5、6、7、8、9组成一个最小的十二位数,每个数字用一次,其余各位上是“0”,写成后读出来。 三、“70003050000”应该怎样读? 四、一个九位数,个位上是9,十位上是2,任意相邻  相似文献   

14.
[习题]用数字卡片摆数。 (1)用1、2、0、0四张数字卡片按“写法”摆数,并读出摆好的数: ①末尾有两个“0”的数(?)( ) 读作 ( ) ( ) 读作 ( ) ②末尾有一个“0”的数(?)( ) 读作 ( ) ( ) 读作 ( ) ③末尾一个“0”也没有的数(?)( ) 读作 ( ) ( ) 读作 ( ) (2)用1、2、0、0四张数字卡片按“读法”摆数: ①一个“零”也不读出来的数: ( )、( );②只读一个“零”的数:( )、( )、( )、( )。 (3)用1、2、3、0四张数字卡片按要求摆数: ①最高位是“1”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②最高位是“2”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③最高位是“3”的四位数中,最小的数是( ),最大的数是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提问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你发现了什么?”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经过思考 ,提出的问题各具特色 ,求异创新的思维火花不断闪现 ,着实令人惊叹。笔者曾听过我校黄老师的两节课 ,面对学生的诸多见解 ,黄老师巧妙引导 ,层层深入 ,在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串中 ,激发学生不断探索 ,收效不错。教例1“10以内数的认识”(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复习课上 ,一位教师出示了这样一幅图。★★★★★★★★问 :看着这幅图 ,你知道了什么?经过一番独立思考 ,学生们纷纷举起了小手。生1 :…  相似文献   

16.
趣味添数     
1+234-5×6=2005这是用1~6排成的一道算式,可是它是不能成立的,因为它的左右两边并不相等.如果在某个地方添上一个0,就可以变为等式了.很显然,这个0只能填在2与3之间,形成:1+2034-5×6=2005“12345679”是一组缺少“8”的数字,我们给它添加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它成为这样的式子:1+2+34×56+7+9=20051+23+45×6×7+9=20051+2+﹙3+45×6﹚×7+9=2005可是,它们也是不能成立的,请你给每个式子添上一个数字1,好让它成为一个真正的等式,你会做吗?答案在9后面添1便可.趣味添数@吴长顺…  相似文献   

17.
一、“梳理教材意思”是阅读的基本要求 1.圈画式阅读。如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学生先阅读例题.由生活经验懂得0-3元=0.30元.通过阴影部分大小比较,得出0.3=0.30。接着,再让学生看直尺,填一填,比较出0.100米=0.10米=0.1米,从而领会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其结论中的关键词“末尾”,  相似文献   

18.
卢琪  王黎敏 《山东教育》2003,(33):34-34
活动目标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对数字的兴趣。活动准备1.活动前布置任务,请幼儿在周围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2.教具:0~9数卡二套,有数字的物品若干,数字信息若干条。3.学具:幼儿人手三套0~9的数卡。活动过程一  相似文献   

19.
[题目]某实验小学“亲和园”里养了一些鸡和鸭,已知养鸡的只数比鸭多108只,养鸭的只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后得到的数就和养鸡的只数一样多。鸡和鸭各养了多少只?  相似文献   

20.
教学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33面例11“200支铅笔装1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时,有个教师是这样教的。师:这道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可列式为8500÷200,因为要我们求8500支里面包含有多少个200支。师:对!8500÷200怎样算简便些呢? 生:把被除数与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计算简便些。师: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生:商的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0倍,即把它们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