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敦煌文物和文献是敦煌学众多分支学科研究材料的基本来源。因学科门类和研究目的不同,各分支学科在利用研究材料时或侧重实物、或侧重图像,或侧重文献记载,在研究资料的全面性上多有欠缺。敦煌写卷名物类文献既是同时材料,又是即时材料,涉及学科门类十分广泛。以写卷名物为研究视角,可补图像、实物及其它材料之不足,因此,敦煌写卷名物类文献对敦煌学的研究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敦煌,凝聚着连绵相沿的历史和不曾中断的文明,是丝绸之路上的耀眼明珠。敦煌宝藏现世以来已走过百年风雨,敦煌学诞生后亦经历世纪沉浮,《寻梦与归来:敦煌宝藏离合史》以讲述故事的手法,回顾了一个世纪以来敦煌文物流散的历史,以及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呕心沥血,追寻国宝、研究国宝,最终将“敦煌学”带回故土的历程。这本书在展现敦煌学当年面貌的同时,折射出这一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对中国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刻洞察。它不仅是一部“真正的敦煌学学术史”,更是一次带领读者追寻文化情感的心灵旅程。  相似文献   

3.
敦煌壁画舞姿,其动态、神韵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凸显中原舞蹈特点,又融入西域特色风格,独具艺术魅力。以下本篇考究敦煌壁画舞姿,为传承敦煌壁画舞姿艺术作出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在数字化时代敦煌学文献数字化的必要性,以及数字化对敦煌学研究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概要叙述了敦煌学数字化的缺陷、现状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术期刊是民国时期敦煌学研究成果发布的重要平台。随着学术期刊的繁荣与定型,民国时期敦煌学也逐渐由文献刊布走向专题化研究,诞生了最早的一批敦煌学者,成为国际显学,完成传统研究范式向现代研究范式的转变,促进了敦煌学研究在20世纪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敦煌遗书内容广博,弥足珍贵。1900年首批发现,后历遭劫掠。大批遗书散落海外,分藏在一些国家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敦煌遗书推进了中国和中亚的历史学、考古学、语言文字学、民族学、宗教学、文学、艺术学、方志学、历史地理学和科技史等各个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海南档案》2006,(3):41-41
国家图书馆如今收藏有16000号敦煌遗书.总长度达1万多米,约占世界敦煌遗书总量的三分之一。日前,首批30册通过缩微翻拍的《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正式出版。  相似文献   

8.
敦煌莫高窟以其令人惊叹的壁画闻名于世,成为鬼斧神工的代名词。在这些令人瞠目结舌的文物资料中包含了大量现代体育项目的源头和影子。这些资料引导着学者一步一步走进历史,解开敦煌古代竞技体育之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校录研究敦煌文献的某些文章和著作中存在一些误录、误校的地方,本文通过核对原卷,对这些疑难字词进行了重新校正,以期对敦煌文献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阐述了“国际敦煌学项目”数字化技术和应用,介绍“国际敦煌学项目”产生的历史、发展、现状以及在互联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魏晶 《今传媒》2016,(8):170-171
从战国到魏晋时期,竹木简牍是重要的书写材料。汉晋简牍的出土和公诸于世,对书法界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三个方面来阐述敦煌汉简的字体:一是笔法;二是结构;三是章法。目前对于敦煌汉简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材料的整理研究,而从字体的角度出发,研究敦煌汉简字体的文论目前尚属空白,一方面反映了研究敦煌汉简的史料相对较少,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尚未充分认识到其价值。敦煌汉简的研究存在着很多空白,关于其史料在挖掘和利用上有很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写本断代是敦煌文献整理研究的先行工作之一.综合前贤所论,本文认为敦煌写本的断代可从内容、书法、字形、纸质和形制四个大的方面着手,进行综合考察.本文条分缕析,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介绍1921年叶恭绰等人初步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1925年扩展辑存范围正式成立敦煌经籍辑存会,以及之后的会务进展情况,还有该会重要的代表性成果《敦煌劫余录》,最后探讨其停顿的时间及原因。  相似文献   

14.
IDP项目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敦煌文献数字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敦煌文献,又称敦煌遗书、敦煌写本、敦煌卷子.是指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土地庙、敦煌西北汉长城烽燧遗址等地出土的十六国、北朝、隋、唐以至于宋代的多种文字的古代写本和印本.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陈寅恪曾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本世纪初,敦煌文献大批流失海外,我国学者痛心疾首.自此,国内学者想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需到国外搜集有关资料,但常常遭到拒绝.  相似文献   

16.
徐一超 《新闻世界》2013,(3):162-163
敦煌文化既是继往开来的典范,又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的先声。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大力宣传敦煌文化,可使敦煌在国际上得到更多的认知,使更多国际友人了解敦煌了解中国,拉近敦煌与世界的距离,实现经济效益与文化效益并举,使敦煌更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敦煌文字数据库是国际敦煌项目IDP的一个子项目 ,目标是利用敦煌写卷建立一个互动的中文文字数据库。这个项目不但能帮助学者研究写卷 ,而且为研究文字提供一个实用性很高的工具。由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 ,人们对研究古文字学的热情日趋高涨。尽管敦煌文献发现已经有一个多世纪 ,然而利用这批文献进行文字研究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迄今为止 ,尚未有一个综合性的研究成果 ,本项目即尝试填补这一空白。1 概况迄今为止 ,学者研究古文字的成果有印刷本和数据库两种形式。从其功用来讲 ,两者的差别不是很大 ,绝大部分网上古文字数据库可以说是印…  相似文献   

18.
敦煌文献是西北文献中独具特色而又极具价值的情报源。本文对敦煌文献的考查、整理、传播和利用的情报工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总结国内外敦煌文献编目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敦煌学情报工作有待于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已建和在建敦煌学数字化项目的基础上,对敦煌学数字化的现状进行了评析,揭示了敦煌学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如重复建设、版权纠纷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