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一般是指14岁以上,25岁以下的公民,约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文革前我国青少年犯罪仅占犯罪人总数的20%—30%,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出现青少年犯罪的第一个高峰,1980年犯罪人数达36万。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出现青少年犯罪的第二个高峰,1990年犯罪人数达82万,约占我国犯罪人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我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文革”前,我国青少年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30%,可以说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可是现在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竟这70—80%。因此,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和挽救失足的青少年应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也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我主要就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前几年,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影响,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令人担忧。据1989年2月15日《文汇报》载,在中学生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替别人做作业,要收“劳务费”;考试替别人作弊,要收“技术转让费”;压岁钱花不完,在班里“放贷”。更令人忧虑的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回升。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统计,1950——1959年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0%左右;1959——  相似文献   

4.
一九九○年十月,从我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协会第四次会议上获悉,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约占全部罪犯总数的75%.一九九一年八月十一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林准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郑重指出,在我国,当前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一九八五年到一九八九年,全国判处刑事罪犯中,少年罪犯的比例从6.38%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问题,且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为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各国都有专家研究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我国也于1999年6月28日颁布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此问题予以了相当程度的重视。上海地区在控制青少年犯罪率,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作出了较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对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进行EPQ人格问卷、EMBU父母教养方式量表测试,比较分析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和父母教养方式。研究结果表明:边缘青少年的L分显著地低于犯罪青少年,在N、E、P维度上差异不显著。边缘青少年在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偏爱被试、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各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犯罪青少年。边缘青少年和犯罪青少年的父母亲在过度干涉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资讯     
<正>2013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明显下降本刊讯(张迿)2014年4月3日,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召开全体会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组长、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秦宜智在会上表示,过去一年我国青少年犯罪人数明显下降。他指出,过去一年,在中央综治委的领导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21家成员单位在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完善未成年人法制建设和  相似文献   

8.
记者从10月25日在京举行的"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犯罪展览"上了解到,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正在向低龄化发展,90年代以来,犯罪初始年龄比70年代提前了2~3岁.同时,青少年利用计算机犯罪也有发展蔓延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暴力化、集团化特征,犯罪形式也日趋多样化,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类犯罪是游戏性犯罪,这类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无明显性、长期性犯罪目的,只是在某种特殊场合下一时起意或随意地违法犯罪的一种犯罪形式。青少年游戏性犯罪比例的高涨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2002年9月21日全国预防犯罪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罗干强调,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青少年教育,积极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要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游戏性犯…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年鉴》统计:1950~1959年间,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0%左右;1959~1965年间,比例为30%;文革十年间约为60%;1985年为71.42%;1986年达到72.47%。青少年犯罪造成了千万个家庭的悲剧和社会的不安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灾害,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而,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统一认识,进而寻求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当前社会治安和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急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试从社会角度作些初步的分析。一、犯罪低龄化是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明显特点。  相似文献   

11.
《家长》2004,(Z2)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的低潮期后,近年来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犯罪特点有四个突出表现:从犯罪主体分析,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从犯罪手段来说,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涉毒案件数量剧增;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另外,青少年自身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在犯罪中往往组成团伙以聚力壮胆。分析这几年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可以看出,这些团伙的组织水平和犯罪水平都已发展到一个…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家说:少年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犯罪学家却大声疾呼:这是极易犯罪的“危险期”。 1955年青少年犯罪仅占所有刑事犯罪的20%,而到了1982年占62.9%,1986年占72.5%,1987年占74.4%,有些地区这个比例还在提高。显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亟待综合治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在青少年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育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教育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相对忽视了品德教育,特别是法制方面的教育。不可否认,教育上的偏失是造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逐年增高之势。据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曾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犯罪性质恶性化趋向明显,暴力性加重。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因特网的迅速发展,网络犯罪已经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一个新形式。青少年网络犯罪智能化高、隐蔽性强、犯罪手法多样、社会危害性大。从根源上说,青少年网络犯罪是其个体素质与社会环境的各种条件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要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研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成因,探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对策,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切实有效地防控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6.
网瘾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瘾与青少年犯罪密切相关,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导致部分青少年沦为双差生,陷于网瘾的恶性循环之中,彻底迷失自我;促使部分青少年经济上入不敷出,铤而走险,走向犯罪;诱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努力戒除青少年网瘾。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许多家长将自己孩子的失足归因于社会。其实,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最直接、也最关键,导致青少年犯罪的最主要症结还是在家庭,要预防青少年犯罪必须把基点落在家庭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犯罪领域里的一个新热点,在数量上有上升的总体趋势。本人对青少年犯罪的总体状况作了较细致地调查研究,认为当前青少年犯罪有如下几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偶发性,亦可称作偶然性。在青少年犯罪档案里,盗窃、奸淫幼女、伤害等三种类型犯罪,占犯罪总数的90%以上。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的道德观念、法律观念很淡薄,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活动的能量超过了认识的水平。特别是短暂的暴发性的能量付出,有时还要超过成年人。因此.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身上,往往表现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被称为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其中青少年犯罪是当今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日本政府正式发表的2001年版<青少年白皮书>称,盗窃等青少年犯罪、特别是恶性犯罪明显增加,占到了少年犯罪总量的一半以上.美国校园暴力猖獗,4年来已有数十人死于非命.而我国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趋势也一直居高不下,这种现象已经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如何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探索青少年犯罪特点及成因,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经是摆在各级学校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会长康树华曾就大学生犯罪做了一项调查:20世纪6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1%;20世纪70年代,大学生犯罪约占青少年犯罪的2.5%;而近几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7%.这个比例的上升,让我们需正视,究竟应该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本文将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