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卓昊 《大观周刊》2012,(50):36-36
现代环境设计要运用好传统元素,应该在设计中自然地反映传统元素的精髓,并非在设计中生硬的强加传统风格元素。环艺设计的传统文化灵感更主要来自设计者对居住者内心深处的深层次心理需求的理解,是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自然情感流露。  相似文献   

2.
李倩 《新闻传播》2023,(18):62-64
“国潮”席卷中华大地,伴随多元化潮品中国传统文化以全新的形式走入人们视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和创意的风尚也让艺术与影视设计备受影响。为此,本文从现实角度出发,基于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的新媒体动画,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新媒体动画创作中的创新路径,以期为传统文化元素的优化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郭少丹 《东南传播》2011,(9):122-124
互联网为科普创作提供了新的媒介和平台,网络平台上的科普作品创作要在保证作品科学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创作能够提供更加直观、生动和易于理解的网络科普作品,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做好界面设计。本文从交互模式、美术风格设定和页面布局元素三个方面,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科普设计对网络科普的交互界面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新建 《中国广播》2010,(5):F0004-F000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标识是以其英文首字母CNR为创作元素。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梁柱。坚实有力,具备很强的力量感和权威感。  相似文献   

5.
吴俊卿 《出版广角》2013,(21):55-57
图书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永恒的追求是:积累来自生活与自然的体验,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是图书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源泉及灵感,也是设计创新的灵魂。图书艺术创作的过程,既是创作者身与心的创作体验过程,也是创作者思维方式与方法的有机结合过程。图书艺术创作者在创作中永恒的追求是:积累来自生活与自然的体验,从而产生思想的碰撞,这是图书艺术设计者的设计源泉及灵感,也是设计创新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徐延章 《图书馆》2021,(3):37-44
智媒体时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创设了万物为媒的服务情境,为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用户体验出发,结合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智媒体时代公共文化服务蓝图,结合新技术进行用户画像、资源建设、服务交互、信息设计和感知体验等公共文化服务蓝图智慧支持设计,结合智媒体时代发展分析公共文化服务设计的发展方向,旨在通过智慧化、智能化、智库化的用户体验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7.
交互艺术是现今艺术形态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为“交互体验”。数字媒体技术正在从创作思维、创作手段、用户体验等方面改变着艺术的表达形式。数字交互艺术将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基于观赏者角度创造出具有科技感和新奇体验的作品,提升了大众的审美主动性,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基于数字媒体艺术的交互艺术得到长足发展。以交互设计为创作主体的交互艺术,在外部交互设备不断更新的情况下其艺术形式、创作方式等都在不断改变。而穿戴式传感器的使用突破了交互艺术原本表演与装置感应空间之间的限制以取得更好的艺术表现。本文以穿戴式感应设备Myo腕带为案例,根据现场交互艺术的交互系统模式与交互行为特征,从交互信号规则与交互行为模式两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孟越 《传媒》2018,(12):81-83
在当前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业界共识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培养理念及路径已经不能满足融媒体时代信息交互及发展的要求,高校人才培养路径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声音技术革新入手,结合声音创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深入探讨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声音创作人才培养的理念与路径.  相似文献   

10.
毕磊 《传媒》2009,(12)
<狮子王>对欧洲传统文化的新塑造,非同凡响;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成功借鉴了日本传统文化,绩效优异;<功夫熊猫>、<花木兰>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出新意……当国际动漫业都在从传统文化中挖掘创作源泉时,中国的动漫产业能否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1.
数字媒体是新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发展的产物,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数字媒体具有更广泛的受众覆盖面、更高的开放性以及更便利的交互模式,因此也是现代社会最高效的传播工具。随着我国经济与文化的同步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地位受到严重冲击,文化传播与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而融合媒体正是最优的传播手段。本文以传统民族音乐传播为例,探讨融合媒体技术在音乐文化传播中的优势与特点,并讨论有效利用融合数字媒体技术开展民族音乐传播的具体手段。  相似文献   

12.
百善孝为先。在创新为主流的商品经济时代和科技突飞猛进的泛媒体时代,孝的内涵在不断扩大,尤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中,孝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产品广告中融入孝文化元素,可以增加品牌的亲和力,更有力地抓住受众的心理,从而实现广告目标;企业形象宣传中加入孝文化元素,可以提高企业的诚信度。如何以本民族的视觉符号来展现独特的设计灵感,在电视广告中有效表达孝文化元素、丰富孝文化符号形态、拓展孝文化内涵,是值得业界思考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元素在广告创意与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元素是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引起受众对中国文化精神的联想、同时能够引起"中国情结"共鸣的符号.文章从符号学角度分析中国元素在广告中的运用形式和策略,提出中国元素可以成为广告创意与设计的灵感源泉,可以运用中国元素进行与时代相连的现代式创新,可以借中国元素在广告作品中抒发情感,认为在广告创意和设计中充分运用中国元素,是中国式广告立足于世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薛朝婷 《采.写.编》2021,(10):142-143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在动画片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推进科技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种筱娜  赵茹 《新闻战线》2023,(23):81-83
作为举办地主流媒体,珠海传媒集团发挥东道主优势,将媒体深度融合的最新成果应用到航展报道中,创新叙事方式,建立与受众之间的心理连接;创新呈现方式,灵活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创新沉浸体验,实现场景传播中的多维交互,以更快、更新、更深的融合报道,实现主流价值的“破圈”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主要由儒、道、佛三家汇合而成。虽然经历过无数的战乱和政治运动的风吹雨打。现在又在经历着商品经济浪潮和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些传统文化的精神仍然顽强地延续到了今天。从许多当代作家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与灵感,创作出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这一事实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17.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强化深度报道成为传统纸媒实现突围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度报道的创新,除了立意新、题材新之外,在版面呈现时也要多考虑创新方式方法,力求表现形式有新意。标题的制作、可视化元素的运用以及媒体融合方式的创新都会给传播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结合《唐山劳动日报》“深度”版面在版面语言和策划包装上适应新形势下媒体阅读需要的实践展开思考,为更好开展纸媒深度报道提供启示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艺术是我国动画本土化的设计灵感源泉,而现代动画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动画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现状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到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其表现内容和形式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动画设计的实际要求,探讨了传播传统建筑文化的动画场景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味"可以理解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气息的中国元素。中国传统元素有着悠久的历史及独特的文化艺术内涵。在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上,怎样将"中国味"与现代的图书装帧设计两者间进行有机的结合,以充分体现出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个性,赋予作品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这已成为童书装帧设计者所面临的课题。本文将从"中国味"表现形式中的图案、文字、色彩等角度阐述"中国味"在儿童图书装帧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方倩 《新闻世界》2022,(8):15-19
大部分的设计作品都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同时代的设计作品,可以反映出其所蕴含的现实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着很高的艺术及历史价值。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上千年的积累沉淀,所以对于我国的设计作品而言,蕴涵传统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践以及知名现代设计作品展开研究,提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设计当中的运用方法,并以此思考传统文化元素在H5页面设计当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