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二、居民各类媒介接触空间分析1.空间中的媒介接触时长在本次调查中,媒介接触总时长为292分钟,其中在"自己的住所"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264.1分钟,在"他人的住所"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4.5分钟,在"私家车"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3.2分钟,在"出租车"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6分钟,在"公交车"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4分钟,在"地铁/轻轨"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1分钟,在"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分钟,在"街道上"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3分钟,在"工作或学习场所"中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9.4分钟,在"银行、商店、邮局、宾馆等室内公共服务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3分钟,在"餐馆、酒吧、茶馆、快餐店等室内餐馆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2分钟,在"电影院、歌舞厅、网吧及体育馆等室内文娱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0.9分钟,在"其他室内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2.4分钟,在"其他户外场所"发生的媒介接触时长为1.6分钟.(见表3)  相似文献   

2.
1各类媒介日均接触时长比较日均接触时长是考察各类媒介在居民时间分配占位的重要指标,接触时长越长,居民对该媒介的依赖度越大.图1展示了受访者在5周35天内平均每人每天接触各类媒介的时长,假日/工作日时间弹性指的是休息日(双休日之类的短假)或黄金周(国庆七天长假)和工作日媒介接触平均时长差异和工作日媒介接触平均时长的比值,反映的是周末(黄金周)和工作日的媒介接触时长差异,媒介接触行为大部分为闲暇活动,周末的闲暇时间比较长,故而一般认为周末媒介接触时长异于工作日,时间弹性试图分析从工作日转向周末所释放出来的闲暇时间在多大程度上刺激了居民的媒介接触行为.  相似文献   

3.
宋祎凡 《今传媒》2012,(10):45-47
为了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中观察当下大学生群体关于阅读产品的使用与消费情况,我们的调查首先涉及了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八种媒介形式的使用情况。根据受访大学生在"过去一个月平均每天"接触不同媒介的时长,我们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八种媒介的被接触状况分为"强接触型"(互联网)、"一般接触型"(图书与CD/MP3)以及"弱接触型"(期刊、电视、广播与报纸)三种类型。在大学生的日常媒介生活中,虽然对于图书的接触仅次于互联网,但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对互联网的超强依赖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日常媒介接触活动的基本生态面貌。  相似文献   

4.
杜蔚  ;董芃飞 《新闻世界》2014,(5):198-200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冲击,以往关于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调查的结论已不再适用。针对西部地区在校大学生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尚未有人做过系统性的调查研究。此次实证研究从媒介接触种类、途径、动机、时长、媒介可信度、重大新闻事件的媒介接触偏好等角度做出对四川省大学生媒介接触情况进行量化研究,并对以大学生群体为目标消费者的传统媒体的发展提出些许分析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倩  李昕言 《当代传播》2012,(2):111-112
家庭作为儿童接触媒介的主要地点和培养媒介习惯的首要场所,对提高儿童媒介素养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良好的家庭媒介环境,充分发挥家庭对于儿童成长的重要基础作用具有非凡的现实意义。"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课题组通过开展大规模问卷调查,对儿童媒介接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儿童媒介接触与使用的家庭因素进行研究并提出了从家庭和家长角度提高儿童媒介素养,培养儿童正确的媒介接触和使用习惯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姬江 《新闻世界》2009,(12):95-96
本文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八师为例,调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发现,兵团受众接触大众媒介的模式发生显著变化,网络媒体在兵团发展迅猛,休闲娱乐仍旧是兵团受众接触媒介的首要动机。根据对调查结果的深入分析,作者对如何提升广播、报纸在兵团的影响力和受众的媒介资源利用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依据2019年全国居民媒介使用与媒介观调查数据,对当下我国居民媒介使用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分析,可以概括为:手机是全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媒介,接触率与使用频率均位列第一;微信是渗透于各种场景、能够全方位满足人们几乎所有需要需求的"超级App";晚间是媒介消费的高峰时段,而电视在晚间时段仍然保持着"第一媒介"的地位;信息类App的接触率在一天之中随时间推移而降低,娱乐类App的接触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与2014年相比,手机的全民娱乐和信息选择倚重度大幅增加,体现出移动平台日趋主流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中国受众媒介‘接触—使用’状态定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我们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响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蔡楚泓 《今传媒》2012,(5):152-154
通过对"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有关农民媒介接触与使用情况调查研究论文的检索和研读,以"农民、农村、媒介接触、媒介使用、传播"等相关组合关键词对1991年至2011年相关成果进行综述,以资了解现状为继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贾凌云 《青年记者》2007,(18):43-44
问题的提出及其社会背景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专门针对青年与媒介接触情况的调查研究不少,较有影响的调查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的《"当代传媒与青年"抽样调查报告》,分析了不同青年对不同媒介的接触动机。而专门针对高校学生媒介接触的全面的、整体性的、透视性的调查研究,还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受众媒介接触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作为一个拥有将近70%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只有实现农村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在农村变革的进程中,大众媒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勒纳在其著作《传统社会的消逝》中,阐述了传播与国家发展的理论,他把大众传媒比喻为“奇妙的放大器”,即大众媒介因其特有的快速大量传递信息的作用,可以把社会流动和变革思想传播给其他成员,因而,大众媒介也成为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今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继续推进,中国的农村和媒介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么,农村受众接触、使用大众媒介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哪些新的特点?这…  相似文献   

12.
在媒介业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情况下 ,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介要想成功地解决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首先必须搞清楚自己在整个大众传播市场上究竟处在一种什么位置上 ?它的运作空间到底有多大 ?本次调查从一系列判别性指标中选择了两个重要标识———人们与传播媒体实际接触规模和接触时间———进行考察 ,以便为媒介业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参照系。一、北京居民接触各类媒体的日平均规模  如果说 ,受众群规模的大小标志着媒介在传播市场的空间维度上的容量大小的话 ,那么 ,人们与传播媒体实际接触时间的长短则是标志着媒介在传播市场的时间维度上…  相似文献   

13.
网民的政治社会化,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以"2015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logstic有序回归对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官方媒介接触或置于制度性规范管控下的媒介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官方媒介接触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就自媒体媒介接触对网民的政治社会化的影响而言,既存在积极影响又存在消极影响,而海外媒体接触与政治社会化程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会阻碍网民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媒的发展已经步入分众化时代.作为关注社会发展变化而又具备一定购买力的大学生受众,他们和媒介之间的关系、行为状况是怎样的呢?为了解重庆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的现状,给本市媒介和有关方面提供依据,我们特进行此调查。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城市儿童媒介接触与道德发展的研究报告卜卫一、研究动机和目的自八十年代初,随着电视、录音机、录像机、电子游戏机等大众媒介的普及,城市儿童的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触大众媒介成为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以电视为例,1990年,98%的北京儿童家...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负面影响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欣  项国雄 《新闻界》2005,(6):75-76,101
华东师范大学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分别对上海和河北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进行了凋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接触媒介基本都是以获取信息、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在主流媒体中,除广播、报纸外,电视和杂志的接触率有明显下降;网络以及手机等新兴媒体成为新宠。本文以此为参考,分析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的特点和倾向性,进而探求大学生媒介接触状况对其成长的不良影响,并就建构一个良好的媒介环境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成都市餐饮业女性服务员为研究对象,调查城市中这一弱势群体对媒介接触态度、接触频率、接触内容等状况.调查显示,女性农民工接触媒介比较被动,显示出消极的一面,并且她们对媒介及信息内容的选择趋向单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基于天津居民的"时间—空间"多维研究范式的考察报告之一。这项研究以人的实践逻辑为中心、以全媒体生态下时间、空间和心理三维度透视的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模型为研究范式,并阐释了时间预算法在此次媒介接触行为测量新模型实现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长达五周的日记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从行为、空间、心理三个维度透视不同特征的受众群体媒介接触行为及其影响的差异。本文的  相似文献   

19.
谈谈我国受众媒介接触与使用中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分析了近年来多次调查中受众媒介行为的性别差异及调查者不同的结论后,指出,在各种媒介接触和使用的日常活动中,不同性别的受众在传播内容的选择上存有某种系统性的兴趣偏好,男性受众对于新闻类传播内容的接触和兴趣,往往强于女性,而女性受众对文艺类传播内容(戏曲除外)的接触和兴趣则要强于男性受众。某些调查还发现不同性别受众在接触媒介的类型、和时间频度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比如女性更多地使用电子媒介,而男性使用印刷媒介的比例高于女性等。作者认为,这种差异可能是由非性别因素(如女性的整体文化程度、妇女的闲暇时间等)引发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我国西部农村儿童媒介接触的现状,本文选取陕西省华阴市作为调查地点,以此透视当前我国西部农村儿童的大众媒介使用状况。希望从媒介接触状况的角度来分析大众媒介对提高儿童现代性的作用,同时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