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作为人类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一个部分,社会生活中任何音乐现象离不开音乐传播.音乐的传播,从口头传播的原始传播形态发展到技术传播形态,无一不是与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音乐的应用范围和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文章浅谈了科技的发展对音乐传播形式的进化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现代音乐技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为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普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它颠覆了传统音乐技术的统治地位,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挑战。本文从科学技术进步与音乐艺术衰退的历时性分析的视角,管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现代音乐技术进步过程中面临的巨大生存问题,指出这既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必然,也是传统音乐文化面对科学技术现代化消极盲从,丧失了音乐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着力点,它是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地位与赢得文化话语权,重获塑造本国形象主动权的关键。中国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疑是值得输出的优秀文化。中国民族音乐对外传播应是我国音乐界亟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一、限制民族音乐对外传播的因素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中国民族音乐内容丰富,包括民族声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等多方面。丰富的民族音乐弥漫着中华民族之气息,彰显着  相似文献   

4.
“信义和美、拼搏实干、共建图强”的金华精神凝练概括了金华人民的精神特质,是金华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音乐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实践中创作出来的独特文化载体,在传承优秀文化、传播社会正能量、弘扬积极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以发扬金华精神、建立文化自信为立足点,通过对以金华文化和本地精神为主题的原创音乐进行研究,结合自身创作实践经验,概括本地音乐的整体创作情况和现有作品对金华精神的具体体现,探索如何从创作和传播两个方面去进一步激活本地音乐的创新发展,繁荣本地音乐文化,充分发挥音乐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传播金华精神,激励人们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继往开来,持久奋进,营造向上氛围,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
传统音乐对现代社会的建设有着美育和德育的积极作用,音乐的传播则是让这些传统音乐经久不息、源远流长、充满活力的原因所在,是传统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历史洗涤之后仍然能够传承至今的源动力之一。基于此,本文将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对我国当下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传播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基于全社会的传统文化学习的背景,提出有效地传承与传播策略,希望能促进传统文化在当下社会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早期新加坡华人移民基于共同社会经验和族群身份,形成了华族文化共同体和表征中华文化的“离散音乐”。由于缺乏祖辈迁徙异国的共同经验,互联网时代的华裔青年难以直接理解“离散音乐”中“故土”“乡音”等话语所塑造的情感结构。以鼟乐团为代表的华裔青年乐团通过“离散音乐”的数字化再嵌,以互联网作为社会文化感知的皮肤,让华裔青年群体感受和理解“离散音乐”,感知和延续祖辈情感,同时拥有了共同的互联网实践经验。由此而形成的“新离散音乐”,留存与播散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基因,重塑该群体对母国离散文化的情感结构,建构华裔青年情感共同体,以新的文化形式在当代华裔青年中传播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新媒体的到来给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发展机遇,它可以将传统文化通过新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体育文化在其中的比重非常巨大,而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可扩大其影响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德国汉学家卫礼贤运用比较的方法对中国与西方的戏曲、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文化习俗做了深入的考察,揭示中国文化重天人合一、戏曲和音乐艺术等蕴含和谐之美的艺术精神与民族审美特征;西方文化重天人相分及其戏曲和音乐重视听愉悦与刺激效果的写实之美,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文献学、民俗学等学科价值,而且开了德国学者研究与传播中国戏曲音乐等艺术“中学西传”的先河。本文从艺术学和中西艺术史的跨文化视域出发,运用比较研究和文献解读等方法对卫礼贤《中国心灵》中记载的中国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进行考释,阐发卫礼贤传播与研究中国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为推进对外文化传播,帮助武汉外籍人士了解与体验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地域文化,武汉市委宣传部国际交流传播中心组织举办了四场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分别围绕中国书法、绘画、音乐、江南园林等主题,以活泼生动、深入浅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琴艺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其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传播观,是我国传统艺术思维和思想意识的沉淀与结晶,是具有中国特色音乐文化的专属标志。古琴艺术中的"天人合一",不仅仅是其声响带来的音乐审美体验,更是琴器、琴曲、琴乐、琴道等多个层面带来的综合感知,是从传播意象、传播意境、传播空间等维度对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的阐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1.
音乐的情感特质和舞蹈的“表情动作”功能,使现代音乐舞蹈剧在对《红楼梦》情感世界的揭示及其文化传播上,显示了比传统表现、传播方式更明显的优势。同时,它也对受众的文本解读程度和艺术鉴赏水平等自身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定势与文化传播——国际汉语教师的认知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定势是人类一种普遍的认知方式,对跨文化交际具有深刻和直接的影响。国际汉语教师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文化定势:基于自我有限的教学经验所形成的文化定势;基于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定势;基于自我所崇尚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定势。无论国际汉语教师站在哪一种立场,持有何种文化定势都会对国际汉语教学产生影响,从而阻碍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正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在2016年3月7日《中国艺术报》刊发的《加大对中国音乐文化国际传播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一文中认为:融合中外,和而不同。在传播音乐内容方面,要选择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代中国人生活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既充分融合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又坚守保存中国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做到"融合中外,和而不同",方能真正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例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文化传播能力作为孔子学院基本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包含了多个要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一带一路”沿线孔子学院发展带来不少障碍,但却为传播中医药文化提供了新契机,如孔子学院办学性质、定位和模式的适时转变,中医药文化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成就,以及“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间形成有机的“契合”。面对大变局,孔子学院需要通过全方位创新办学模式,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建设,积极“拥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影响,进一步营造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氛围等,从而进一步提升其传播中医药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宋洋 《文化学刊》2011,(6):35-39
中国音乐文化是由各个不同的区域音乐文化组成的,对区域音乐文化进行梳理不仅能够彰显这一区域的音乐特色、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地推进这一区域音乐事业的发展,对当下和未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本文以音乐社会学为视角,以辽宁区域内的音乐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特点,深度关注辽宁区域音乐作品的演变历程,从而更好地为辽宁区域音乐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6.
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中国传统乐器琵琶所带来的清雅、明快的音韵之中,还深深地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美。 “一件艺术品,只有当它把作者内心中激荡的感情传达给听众的时候,它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才能由此引起听众内心情感的激荡”。真正的音乐是“发自内心”,也  相似文献   

17.
正国际传播在国际政治及国际关系中已不仅是一般性的工具或中介,而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关系密切。它对国际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展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手段。如何讲好中国的故事,发出中国声音,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国际传播显得越来越重要。从2017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国际传播作品质量来看,很显然这些作品越来越重视国际传播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8.
美国黑人发展了独特的黑人文化,如街舞、街头涂鸦和嘻哈音乐等。其中,嘻哈音乐(Hip-Hop/Rap Music)是一种由美国黑人创造、推广和表演的音乐类型,也是当今世界流行乐坛最广为传播的音乐类型之一。然而,在这种音乐中,黑人歌手会在他们的歌曲里直接使用“nigger”(黑鬼)。“Nigger”作为一个被赋予了明显文化和种族特征的词,对美国黑人而言是带有贬义的禁忌语。但是,在嘻哈音乐中使用“nigger”已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可接受行为。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可以对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潜在后果展开分析,并对了解其他世界文化的发展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文化传播对象国的文化政策的基础之上。只有了解了对方的政策,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华文化的世界传播,从而促进中外文化的友好交流,提升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欧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点对象之一,而其作为区域性国际组织有其自身的文化特点。本文通过分析欧盟文化政策,为中华文化在欧盟国家的传播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苏慧  王达 《文化学刊》2022,(7):145-148
本文首先对国内电商直播的文化传播特征进行综述,通过对国内电商直播的优秀品牌案例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文化传播特征,从而进一步阐述文化传播特征在国内电商直播的优势和作用。由此得到启示:重视实现视觉转型、优化团队的传播形态、整体构建健康的传播环境。据此为中国产品的国际销售和文化传播路径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