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厉鹗(号樊榭)是清代浙派词中期的宗主和巨匠,在雍正、乾隆间的文坛上影响深远.其人耽闲爱静,博洽群书,著有<樊榭山房集>.厉鹗论词承浙派传统,崇尚清空雅正,虽生当盛世,词风却幽冷清峭,大不谐协.樊榭词共有200多首,从内容上可分如下五类湖山清赏之作,吟风弄月,寄情山水;感事怀古之作,表达其深沉的历史情结;感时即景之作,抒发闲情别绪;题画咏物之作,涵咏品鉴,形神俱出;闺情悼亡之作,哀叹其爱妾之早逝.最能代表其艺术风格的是其山水篇什.  相似文献   

2.
<正> 现代水墨人物画就其表现方法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形成了多种风格的流派。“浙派”即是其中之佼佼者。“浙派”就其精华而言,是指聚集在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的师生创作群体,其代表人物是该院的教师。五十年代中期,该院国画系以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等为代表的人物画家们,以坚强的群体实力开创了新浙派  相似文献   

3.
作为清代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擘,厉鹗承继了浙派之“清空”宗风,并以其孤淡幽冷的审美趣味与创作特征,成为“清空”艺术的真正代表。厉鹗在取境上多选择萧疏开阔的背景,并善于通过冷寂的意象,营造出深窅清隽的意境,用字上则趋向寒瘦,色调无华,呈现出清幽冷峭的特色,从而将“清空”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但厉鹗之作能“清”能“幽”而不能“厚”,后学流于枯瘠冷僻,浙派也从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4.
浙西词派是清代绵延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词学流派。但到乾嘉后期,浙派在创作上逐渐走入极端,在艺术风格上也呈现出种种弊端。作为浙派词殿军的郭麐奋起变革,不仅在理论上对浙派词之思想空洞、形式僵化进行了批判,而且在词的创作中多舒写性灵,努力实现对浙派词风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周京交游考     
《河西学院学报》2016,(4):91-97
周京在浙派诗人群体中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开一时风气的先驱人物。浙派能在当时掀起一股不可忽视的在野诗潮,浙派先驱人物的蓄势和鼓扬功不可没。周京在浙派早期地位的形成,与其杰出的诗才、多方面的才艺以及个性特征都有关系,但其能与其他浙派先驱心意相合,能大力扶持后进诗人,团结广大浙派成员,其广泛的诗文化交游活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南屏诗社考     
南屏诗社是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于浙江杭州的一个诗人团体,以厉鹗、杭世骏、丁敬为其主要代表。后人所谓狭义“浙派”,也正是围绕着此团体成员而展开的——其社员共同的艺术追求和旨趣爱好,无形中固化为一种独特的审美风格,并被后世冠以狭义“浙派”之名而流传千古。因此,对南屏诗社成员及其结社活动、总集编撰情况等进行考察,对于全面了解狭义“浙派”的形成过程,以及雍乾之际杭州诗坛的具体面貌,无疑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擘,厉鹗承继了浙派之“清空”宗风,并以其孤淡幽冷的审美趣味与创作特征,成为“清空”艺术的真正代表。厉鹗在取境上多选择萧疏开阔的背景,并善于通过冷寂的意象,营造出深窗清隽的意境,用字上则趋向寒瘦,色调无华,呈现出清幽冷峭的特色,从而将“清空”艺术发展到了极致,但厉鹗之作能“清”能“幽”而不能“厚”,后学流于枯瘠冷僻,浙派也从此衰落下去。  相似文献   

8.
以厉鹗为领袖的浙派通过韩江雅集、湖南诗社、焦山纪游,通过诗歌唱和活动,一方面完成了其以诗歌创作活动为中心的诗派成员的凝聚任务,另一方面,也使得浙派诸人的心志得以显现,实为浙派诗文化活动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从"西泠八家"的逐步崛起到影响至今,浙派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个不断演进变迁的过程。浙派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切刀运用,在篆法方面也有诸多创造性贡献。风行两百余年的浙派篆刻践行"印从书出"的理想,体现了独特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迄今为止浙派的研究情况,从浙派的界定、相关论争、浙派与清代文化的关系及浙派诗人与派系研究三个方面,总结至今在浙派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试图为深化该领域的研究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1.
清代浙派词以“雅正”为词学旨归。其内涵包括:倡醇雅——反对淫语艳词,力求雅洁清新,脱去亵秽;贬伉直——主张婉曲含蓄,认为词之正宗风雅蕴藉,排斥苏、辛一派的豪放词;标骚雅——提倡寄兴托意,借香草美人寄寓家国身世之感。厉鹗是浙派词中期的领袖和巨匠,对“雅正”说加以补充和深化。其词论独特之处首先是明确揭示“雅正”的标准是“格高韵胜”,其次是将寄托的主旨由家国之恨转为内里情志,此外就是对词体的尊崇。  相似文献   

12.
钟玲(以下简称"钟"):张老师,您好!我一直想问您一个问题,我们的工作站冠以"浙派"这个称谓,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接受"浙派"这样的提法.那您认为我们"浙派"有哪些共性的东西?我们又该如何保持特色又能兼容并蓄?  相似文献   

13.
王辉 《华章》2011,(11)
蒙古族的那达慕活动以"男儿三艺"--摔跤、射箭、骑马为主要内容,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狩猎时代.最初,"男儿三艺"作为草原民族基本的生产生活技能,"教战"功能显著;其后,又以娱神媚神的功能,参与到敖包祭祀等宗教活动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要愈加迫切,"男儿三艺"逐渐表演化,其娱乐性不断增强.今之那达慕,已发展成为蒙古族传统的民俗节日.  相似文献   

14.
一、艺友式语文活动学习的设想 1.艺友式语文活动学习的内涵“艺友制”来源于1928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晓庄师范开展教学做合一,为培养师资而应用的一种培植教师的方法,陶行知称其为艺友制教育。艺友之艺是艺术,也作手艺解,友就是朋友。他认为凡用朋友之道教人做艺术或手艺便是艺友制。他鼓励凡学校有一技之长的人便可招收艺友,大家“共学共教共做”,艺友双方就在这种共同的交流中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15.
南宋词人刘过首倡的"沁园春"调"咏美人"题创作,在雍乾朝得到52人唱和,存词315首,唱和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以浙派为主的大唱和,承脉朱彝尊体物词创作风格并不断创新,在钩■事典的极致化、吟咏对象的冷僻化、创作视点的散片化、道佛文化的审美化等方面,显示了雍乾朝词人们的探索。但是,这些唱和作品,在创新的同时也开始追逐浙派之末流,失返其根本,出现了大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他首创吹笛循环换气法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但随着新兴娱乐文化的不断涌现,为了使《二凡》《三五七》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笔者通过本文就赵松庭艺创作特点做详细梳理思考。  相似文献   

17.
清代词选多为专业词家编纂,手眼甚高,在选本的功用上,往往侧重于推尊词体、开宗立派,而于示人词法方面则略有忽视.许昂霄坐馆于涉园张氏,因指导张氏子弟填词之需,编选《晴雪雅词》,评点《词综》,偏重于词法的讨论与示范.另外,《词综偶评》、《晴雪雅词》的选词理念和批评主张,对浙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所批判,提出尚自然,贵性情等创作思想,来纠正浙西词派的偏至,一定意义上弥补了浙派的若干不足.  相似文献   

18.
赵松庭从事笛子艺术工作六十年,被公认为中国笛子的代表人物之一,浙派笛子艺术的创始人,并被誉为“江南笛王”。他首创吹笛循环换气法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但随着新兴娱乐文化的不断涌现,为了使《二凡》《三五七》得到更好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笔者通过本文就赵松庭艺创作特点做详细梳理思考。  相似文献   

19.
清代浙派领袖厉鹗一生创作以描写江南山水为主要题材,堪称山水诗人。由于仕途多次受挫以及不谐俗的孤僻个性,厉氏宦情淡薄而转向山水自然,以求得涤荡胸襟、消解苦闷。生活阅历狭窄与气质情趣的孤澹,决定了厉氏偏爱描写清寒、孤寂的山水之境;而逃禅倾向,又使厉氏喜写佛寺山水,以得禅悦之趣。虽然其诗风格欠丰富,又好用僻典替字,但清幽的风格、典雅的文词,使厉氏山水诗于王士禛、朱彝尊之外自树一帜,并影响到浙派诗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20.
金农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诗人的人格特征在诗中有多方面体现。金农诗通过"鸥"、"鹤"、"菊"、"梅"等众多意象营造出意象体系,含蓄曲折地表现了作者的人格取向;又通过个性化的表现方式直接传达了作者狂放不羁、率真洒脱的性格和感情意绪。同时,金农的交游取向也突出地体现了其人格特征,他的交游网络除了和浙派人士具有特殊渊源者如卢见曾、鲍鉁等个别官员外,多限于浙派人士,其中以隐逸和布衣之士为其交游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