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色翻译是将普遍存在于生态翻译中的绿色方法与绿色理念相结合的一种生态翻译实践表征形式,其本质是基于生态翻译学进行的绿色行为方式与绿色行为活动.将绿色翻译置于生态翻译学的语境中来考察其相关特征发现,共在性、共生性、和谐性奠定了绿色翻译的生态翻译学基础.绿色翻译具有本体意义上的和谐性,绿色翻译所内含的三个基本问题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具体体现为:译者生存的境遇性问题、文本生命的生成性问题、翻译生态的交互性问题.基于生态翻译学的立场来考察绿色翻译的这三个问题,有利于译学界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绿色翻译这种特殊的翻译实践活动,从而以整体论的方式推动翻译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涉及"生态学"和"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阐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研究的意义,应用生态翻译学主要核心理念,如翻译生态系统的"和谐统一"论、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论、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论等来指导社会科学论文英文摘要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3.
生态翻译学是用生态学的视角来解释翻译活动,是本世纪初新兴的一种翻译理论流派。从生态翻译学概念的提出入手,综述了目前的研究成果,概括了生态翻译学的主要内容。从生态翻译学的六个层面论证了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是互为印证的,并指出许渊冲对我国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在继承和发扬我国翻译理论上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分析宋词词牌名的许渊冲英译本,可得知许渊冲的译文讲究翻译生态平衡,并且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分析角度体现生态翻译学的适应与选择.该文在梳理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宋词词牌名英译案例中许渊冲先生的具体翻译实例,客观讨论了生态翻译学所阐述的思想.通过研究生态翻译学,在诗歌研究,尤其是宋词词牌名研究方面给后人提供相对新颖、全面的研究视角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旅游广告语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涵义、生态翻译学对翻译教学的启示、旅游广告语的特点、生态翻译学对旅游广告语翻译的启示等方面探索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广告语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6.
刘炳善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还是我国杰出的翻译家.其翻译作品下笔细腻,用语地道,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生态翻译学成功地将生态学理论融入到翻译学中,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文章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解读刘炳善的翻译思想,提出刘炳善在翻译过程中积极主动地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使得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各因子和谐共生,从而创作了高质量的译作.刘炳善的翻译思想对当今翻译研究与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前,生态翻译学因其以"译者中心"的生态视角,重视不同关系间的协调性和动态平衡,强调翻译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有效提升了翻译质量,已被越来越多的翻译研究者接受和推广。在生态翻译学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之下,如何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体系中值得教师思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研究翻译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了生态翻译学理论对翻译教学实践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理念,对人类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伴随着时代思潮,生态翻译学于二十一世纪初应时而生.文章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阐释、分析生态翻译学中类比思维、系统理论、动态视角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希冀丰富和完善生态翻译学的理论体系建构,促进中国翻译界在世界翻译研究中的话语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翻译学思想。生态翻译学中的和谐统一的整体原则、翻译主体译者主体性原则和适应与选择原则在功能翻译理念体系中都有其独特的表征系统。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功能翻译理论、翻译原则与翻译类型学本质上是对生态和谐整体原则的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一个跨学科的翻译理论,是运用生态理性、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综观的整体性研究,是一个“翻译即适应与选择”的生态范式和研究领域。该文简述了“生态翻译学”的立论基础,重点综述了“生态翻译学”在应用文本及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英译研究现状,以期推动“生态翻译学”应用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翻译学视域的角度,对翻译实践中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分析。首先通过对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和技巧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生态翻译学视域对翻译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以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作为隐喻翻译技巧的指导依据,探索在翻译实践中更加科学合理的隐喻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从"生态学"和"翻译学"视角进行翻译研究,是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研究。基于生态翻译学,将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和奥巴马胜选演讲的中译本进行对比指出,生态翻译学对时政文体翻译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翻译学给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代表了翻译学科建设的新方向。本文主要以中国典籍中的《易经》翻译为例,论证了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可取性。同时生态翻译学也为典籍翻译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政府工作报告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发展建设成就和理念的重要文件,其中包含较多的中国特色文化词,对翻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研究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进行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策略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分析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了解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分析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难点,以找到解决翻译困难的有效方法;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探索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文化词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三维转换等视角探了讨英语专业学生生态翻译伦理意识的培养,提出了翻译课堂生态与翻译课外生态相结合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从探讨内部动力和外部启发着手,文章简要梳理分析了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兴起和发展。翻译研究学派倡导翻译应该以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为背景。翻译学文化转向的出现是翻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破,为翻译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前景。随后,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也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7.
盛俐 《绥化学院学报》2013,(11):108-111
“生态翻译学”是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联姻,提倡从生态学的视角来研究翻译.文章将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探讨《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中源语和译入语间的三维转换,对葛浩文这一成功译作进行解码,为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以期更多的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被更好地推向海外.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60年代翻译界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解构主义翻译理论,打破了人们对传统翻译学的认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加之当时西方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与壮大,自然而然便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翻译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小妇人》是由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奥尔科特所著,集中表现作品中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经历,反应了当时女性的独立意识,呼吁女性独立自强。因此本研究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1997)及男性译者洪怡和叶宇的汉译本(1992)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刘明舒 《海外英语》2023,(6):5-7+20
生态翻译学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提出,旨在将生态学中“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引入译学研究中,并创造性地将翻译活动定义为译者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的适应与选择。生态翻译学的提出为当代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近年来,这一由中国学者提出的翻译学理论逐渐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进行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的对比研究既有助于论证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合理性,又能促进中外不同理论视角的融合与发展。因此,该文章将生态翻译学与西方翻译理论中现存的多元系统理论、归化与异化理论及副翻译理论进行对比,旨在发掘其中的异同点,为翻译理论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秦川  杜静雅 《现代英语》2023,(19):96-99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就高校翻译教学模式创新发展进行详细探讨。首先,就生态翻译学的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包括基本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发展历程。而后讨论了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高校翻译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已有教学问题以及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多项翻译教学改革策略,旨在促进生态翻译学在高校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并进一步完善高校翻译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