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标淡化是指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标识用于与驰名商标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致使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被削弱或商誉受损的行为。商标淡化行为基本上有弱化、退化、玷污三种表现形式。我国目前尚未明确规定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这给驰名商标的保护带来不利。今后我国可以从立法、执法和增强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方面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淡化是指冲淡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削弱驰名商标与其所表彰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降低商标所承载的信誉的一种新兴商标侵权行为。反淡化保护的对象不应仅限于驰名商标.还应扩大到著名商标和未注册商标;作为我国反淡化保护对象的驰名商标的“驰名”应限于国内:淡化行为不以实际损害和主观过错为要件。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代表了良好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搭便车”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通过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禁止以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称的一部分使用,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4.
淡化行为是一种现代商标侵权。为满足驰名商标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潮流,我国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借鉴各国商标反淡化立法的成功经验,建立比较完善的商标反淡化法律制度,对淡化行为依法打击,从根本上遏制和消灭商标淡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邱春梅 《考试周刊》2008,(9):237-23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进一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当务之急.驰名商标淡化是一种特殊商标侵权行为,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侵害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而且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和其它经营者的合法利益.因此,对其有反淡化保护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驰名商标对于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变得尤为重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它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企业商标特别是驰名商标的淡化现象极其严重。所以,准确地认识驰名商标的淡化类型和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对于更好地保护商标权人的利益和实现法律制度建设与国际水平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应建立系统的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加强与完善我国驰名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我国虽然已经引入了淡化理论,却没有对商标淡化的适用对象作出明确的限制,也没有规定商标淡化的例外情形,本文认为,淡化侵权的标准应当是:被淡化的对象是驰名商标:淡化产生损害后果;侵权人的主观过错推定责任以及侵权人商业性的使用商标.淡化的除外情形包括:合理使用、滑稽模仿和在先使用.  相似文献   

9.
商标淡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和独创性,对驰名商标实施太过周密的保护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商标淡化保护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因而,有必要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进行限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明确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并通过对要件的概括抬高反淡化保护的门槛.  相似文献   

10.
陈向军 《文教资料》2006,(32):190-191
商标淡化是指对于他人驰名商标的商业性使用,降低了该驰名商标指示和区别有关商品和服务的能力。本文主要采取了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1.
我国虽然已经引入了淡化理论,却没有对商标淡化的适用对象作出明确的限制,也没有规定商标淡化的例外情形,本文认为,淡化侵权的标准应当是:被淡化的对象是驰名商标;淡化产生损害后果;侵权人的主观过错推定责任以及侵权人商业性的使用商标。淡化的除外情形包括:合理使用、滑稽模仿和在先使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侵犯驰名商标的行为日益增多,驰名商标的保护已成为商标权保护的核心。世界各国均给予驰名商标比普通注册商标更高的保护。未注册与已注册驰名商标享有法律同等保护,禁止他人淡化驰名商标,驰名商标的保护内容扩大到非类似的商品(或服务)。我国商标法未禁止他人在商品上使用驶名服务商标,是一个缺憾  相似文献   

13.
为借助驰名商标的名气扩大影响,降低一系列成本,占据市场主动的目地,驰名商标所有人将驰名商标标注在其新开发、生产的商品上不受任何限制,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从驰名商标的概念、法律地位谈起,结合驰名商标在市场存在的现状,从而论述了驰名商标市场运行的自我淡化及其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应对驰名商标自我淡化行为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是基于商标功能变迁而产生的对驰名商标的扩大保护,有利于自由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利益。但随着现代社会对商标权人的保护越来越强,各种利益冲突也不可避免,如果不加限制地对一切未经许可的使用驰名商标的行为都构成“淡化”,则会造成一种“知识霸权”。因此,在适用反淡化理论时,必须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以维护公共利益,限制不合法的垄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商标淡化理论在各国以及在我国的立法体现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新修订《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对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完善进行构思。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淡化现象的存在有多种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需建立健全的驰名商标保护制度并完善相关立法并加强司法者对驰名商标的保护意识,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技能.另一方面,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发展的同时须注意对自身的管理和维护,避免自身的行为对驰名商标的淡化.  相似文献   

17.
商标淡化理论随着商标表彰性功能的崛起而崛起,它以广义的显性和广义的混淆理论(联想理论)为基础,将商标权和保护对象从识别性的保护扩及识别性和表彰性的保护,将商标权的保护领域从同类商品或服务扩及到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甚至扩及商品或服务之外的其他领域。较之传统的混淆理论和无谓竞争理论,商标淡化理论为驰名商标的保护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的内在价值使得驰名商标成为各国商标法保护的重点,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保护驰名商标的关键性因素,现行的行政认定模式不利于保护驰名商标权人的利益,应适当引进社会认定,为了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有必要对未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强化对以也名商标商品装潢的特殊保护,同时在商标法中增加驰名商标的反淡化条款,以解决驰名商标与域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9年以来全国法院驰名商标跨类保护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以及淡化理论下驰名商标审理数字模型的构建,发现我国法院几乎均采纳了淡化理论作为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审理依据,但在适用淡化理论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驰名商标的过度保护。商标权利人、其他市场竞争者,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平衡应是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司法实践中应当把握的杠杆,也是驰名商标跨类保护的进路。  相似文献   

20.
:驰名商标的侵权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保护驰名商标 ,须有相关的救济措施与预防措施 ,还须建立和发展淡化理论 ,以对驰名商标进行更深层次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