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兰亭墨香     
阳春三月,已无早春的雨润如酥,亦无六月的酷暑难捱,正是远足踏青的好时节。我摒弃城市的喧嚣气焰,只愿与原野青山结伴而行。刚下车,在翠竹一角,隐隐微现出小桥、流水、青砖、白瓦,这标致的江南元素放在东晋,或许出落得比现在更加醉人心脾。脚下延伸出一条石子甬道,小路尽头通往一扇木门,这便是我此行的目的地——兰亭。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曾种兰于此,随后东汉时建有驿亭,兰亭便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2.
走进王世红的办公室.直接闯入眼帘的是他窗后的一片翠竹。因为喜欢竹子,所以对竹子怀有特殊的感情。爱竹之人定然有着像竹一样的君子之风。“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这句诗,想起了竹的高风亮节,想起了属于倚竹人的那份高贵品质。于是,我带着欣赏与尊敬的双重感情采访了这个在人生路上一帆风顺的智者。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江南第一漂的乌溪,在离芜湖市不远的泾县.前不久,我去那儿旅游,这是我与大自然第一次难忘的亲密接触. 上午十点多,我们到了乌溪.坐在车上,望着两旁绵延不绝的群山,心情激荡起来.山,有的孤峰兀立,盛气凌人;有的连绵曲折,温柔可亲.山上长满了绿树、翠竹,郁郁葱葱.群山周围,云雾四起,缭缭绕绕.  相似文献   

4.
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江南的四季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正是江南四季的清秀与灵动,造就了江南人的优雅、淡泊、平静与高洁。我爱江南的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江南的春天更是如此。江南的春,在带走了冬日的严寒之后,迎来的是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它夹杂着生命的律动,仿佛是一个生命的孕育。江南的春,来得比北国早,当北国寒风凛冽时,江南的新芽,已经露出了它那羞涩的笑脸。正如朱自清的《春》一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我爱江南的夏:"小荷才露尖尖角,  相似文献   

5.
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座右铭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很欣赏这句话。  相似文献   

6.
胡静 《学语文》2007,(4):34-34
文人高士多爱竹,众多咏竹作品成为中国古典文化长河中璀璨的风景。苏轼咏竹诗没有被浩如烟海的诗文湮没,其艺术生命犹如劲节俊逸的翠竹"霜根雪节,下贯金铁",穿越时空而不朽,其中流播最广影响最深的莫过于《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  相似文献   

7.
金志坚和我是老相识,现在又是我们的老校长。他性情耿直、颇有才干,年过半百了,还如饥似渴地攻读英语、钻研教育学。最近,我恰巧到老金的家乡办事,他托我顺便看看他的女儿——翠竹。我认识翠竹是在1979年春季,那是我奉命给老金送平反决定的时候。旭日初露,霞光万  相似文献   

8.
胸有翠竹     
生命的真谛,并非如彩虹似的玄虚,而是如翠竹般的朴实.   --题记   世间的奇花异草,珍木名树,都很逗人喜爱,但我最喜爱的却是百年长青的翠竹.……  相似文献   

9.
扬州个园     
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意"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相似文献   

10.
《上海教育》2013,(16):12-12
石桌静立,粉墙黛瓦,翠竹环绕,一派幽静清雅的江南书院之景。七宝中学校内的这栋古色古香的三层建筑,便是"学子人文书院"。外展的屋檐和飞翘的斗拱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典雅之美,前端仿东林书院的石牌坊更显古朴厚重。在人文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扬州个园扬州的个园,是一座独具风格的名园。它是清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上兴建起来的。当时园中遍植翠竹,盖取东坡诗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以示主人不俗。又因竹叶形状很像一个“个”字,故名“个”园。个园以四季假山的堆叠精巧而著名。  相似文献   

12.
梦里江南     
我从小生活在西南,没有去过江南,但江南却是我魂牵梦萦的地方。我所知道的江南,是婉约明净的江南,是草长莺飞、杂花生树的江南;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莲叶何田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江南!江南,流淌着唐风宋韵;江南,  相似文献   

13.
猜燕·观鱼     
吴冠中画江南小景,带着记忆的乡愁,构图常常点缀以燕子。他标明是墨彩画而带了燕子的作品,典型的有《双燕》《秋瑾故居》《高空谱曲》等。他说:“燕子来自我的故乡江南。我与燕子是乡亲,她们经常出现在我的画面中:双燕、群燕……是画中线、面间的联络员,是占领空间的哨兵。”  相似文献   

14.
学习宋代大词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恰逢有吉林长春的教师听课,我顺势导入:“今天教室里来了几位北国长春的客人,北国风光与江南截然不同,著名画家徐悲鸿曾拟了一幅非常有名的对联概括了两地的风景,下联是:杏花春雨江南,描述的是柔美婉丽的江南风景,同学们知道上联吗?”一学生回答说:“铁马秋风塞北。”我肯定了他并指出:“是铁马...  相似文献   

15.
中国之美     
1美国秋天的树林是美丽的、迷人的,唯有一个生长在异国他邦的美国人才能完全领略。令我不解的是,在我回美国之前,竟然从未听到有人谈起过它。我先前一直生活在中国,那儿一片宁静,风景如画,自有其独特的可爱之处:清瘦的翠竹摇曳生姿,荷塘倒映出庙宇那翘起的飞檐,  相似文献   

16.
一史学界有朋友问我,鉴赏书画与研究历史有否相通之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研究江南文化史,定会涉及江南绘画。从书画鉴赏角度,我在课堂内教学,曾不揣冒昧地将白居易“忆江南”词改动一字,变成“江南好,风景旧曾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画江南!”从地理上看,古今画家产生最多的地方在江南。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十洲,清六家王时敏、王鉴、王、王原祁、吴历、恽寿平,皆为江南人士。他们及其大批弟子,生在江南.长在江南,熟谙江南山水、风土人情,作品传世,使得美术…  相似文献   

17.
念想江南     
1月27日晴我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却总向往江南。每当诗词歌赋中,出现"江南"二字,便会陡然觉得,那诗,有了一种润润的,被濡湿的感觉。被那淅沥的江南梅雨浸透,渗入柔婉的江南气息。提起江南,便像打开一幅古朴的卷轴,内中朦胧而又精致的水墨意象渐渐浮现:一座弯弯的小石桥,石缝中长满翠绿的青苔;石桥伸展,跨过一条曲曲折折的小河;细雨蒙蒙,落入河面泛起圈圈点点的涟漪;小河流淌,下游迷迷蒙蒙的风景渐显。若隐若现的人影,或有伞,或无伞,向四面八方散落;青砖青瓦的平房,夹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小巷;曲曲折折的小巷,铺上朴实无华的青石……  相似文献   

18.
江南情     
安详 《师道》2006,(5):61-61
记得第一次看到“江南”这个词语的时候,便从心里不可遏止地爱上了它。也许你只听到这个名字,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是个柔情似水的地方,它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韵味。古老、优雅,在我心中是江南的代名词。对于传统文化,我一直心驰神往,而江南的古镇正好给了我感情的依托:窄窄长长的街,窄窄长长的河,江南的流水,如树上的枝,枝上的杈,杈上的叶,叶上的脉,那么静谧、多情、缠绵,与那千年的古镇不离不弃。真想待在摇荡的小船上,看着那绿得如丝绸般的河水,穿行于小桥、流水、人家之中,永远也不要醒来!苏州城外的小镇周庄,是作家三毛朝思暮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例1]《史记·货殖列传》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褥……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汉代中原地区主要采用什么耕作方式?同时期的江南仍然流行怎样的耕作方式?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有哪些特点?  相似文献   

20.
翠竹赞     
我是北方人,与竹子缺少缘份,偶尔在公园里、庭院中看到几丛竹子,也许是因北地雨水稀少的缘故,总难得见其神韵。北宋苏东坡是我非常崇敬的文人,每念及他“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痴迷劲,就想到南方去看看那真正的竹林,后来读到郑板桥“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的诗句,就更对竹子多了一份情思。终于,春雨时节来到江南竹乡,放眼望那竹林,山下连着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