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从诞生伊始,就以中国农民的当代生活为背景,深切反映当代农民的思想感情和农村的社会情状。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们对农村以及农民的关注,带动了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艺术创作的繁荣发展。进入新世纪,《刘老根》、《希望的田野》、《圣水湖畔》等电视剧的播出,促使了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电视剧反映新时期农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今天,农村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必然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文化建设的开展和完善,给农民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同时,我国农民自身的发展也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动力。分析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发展之间产生良性互动的理论逻辑,并探究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发展进行良性互动的历史和现实逻辑,有助于深化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并为推动农民发展和更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们的文学创作主要是面向市场和城市的,即便是农村题材的创作,也是写给城市人读的。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疏离了文学,而文学也在西部贫困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缺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单纯依靠文学界的策动是不可能的,采用动员农民全员参与的“诗歌公社”的方式也是不可能的,依赖于文化市场的力量更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的选择是将西部贫困地区农民的文学阅读与西部农村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现实中需要采取的措施是:建立起毕业大学生支援西部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制度,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文化建设管理机制,继续坚持推行“三下乡”活动并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封建社会人口的主体,为封建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在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在落后的生产力和自然经济的束缚下,农民具有勤劳、朴实、善良、敢于斗争的美德,又有愚味、保守、落后、甘于贫困的意识.这种"农民性"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现代科技文明社会格格不入,障碍着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因之有必要对"农民学"进行深入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电视屏幕上,农村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能够突破历史剧、都市情感剧、谍战剧的封锁,占据一席之地,受到城市受众和广大农民的喜爱,究其原因,是因为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包含的大众文化因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探讨的是农村题材电视剧中大众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的历史可谓是当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农民思想变迁的历史。从阿Q到小二黑,从梁生宝到陈焕生,从枣花再到谢永强,就是一部中国农民发展的变迁史,真实反映了我国农村近百年的发展变化。从当下流行的农村题材电视剧分析可发现农村题材作品所代表的文化身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作品的基调、农民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母题都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以及商业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湖南省衡南地区农村"三下乡"社会调查为例,分析了小农意识在我国农村中的主要表现及其社会原因,提出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抓好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来改造小农意识,推动农民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农村题材电视剧热播荧屏,其原因在于其小品化的叙事,贴近农村生活,塑造了平实自然的农民形象,注意突出地方特色文化。但农村题材电视剧也存在着故事情节过于夸张,题材内容重复化,有的人物形象塑造过于平面化,一味追求土味带有庸俗化色彩等不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赵本山系列农村题材电视剧在中国荧屏上占据了重要一隅。它以其特有的娱乐性、平民化以及精彩的剧情和人物获得了农村题材剧喜剧创作的巨大成功,但同时,模式化的创作和产业化生产方式也带来了农村题材剧难以为继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农村图书营销策略论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村图书营销关系到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整体素质,必须与出版策划形成一体化力量,以个性化选题构建内容特色和营销亮点;把握农民读者的现实购买力,找到合理的市场对接点;整合营销,开辟多种渠道,形成发行合力:充分发挥、利用和延拓"农家书屋"的功能与作用,构建农村图书营销的传播平台;放眼长远,开展读者调查,注重培养农民的阅读习惯、提高其阅读水平,实施可持续营销战略.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报告文学创作更加注重题材的深度挖掘和形式的创新拓展,突出表征之一便是对于"三农"题材的重点开掘与认真打理.其中,具有代表性并形成社会轰动效应的作品当数《我向总理说实话》、《中国农民调查》、《革命百里洲》等.这些作品的面世,不仅对当代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明显有助于社会公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并且从整体上优化了转型时期我国报告文学的创作格局.以湖北农业、农村、农民为表现对象的《革命百里洲》,无论在题材开掘还是形式拓展方面都堪称此期"三农"报告文学系列中的精细之作  相似文献   

12.
田英杰 《教师》2013,(4):126-126
农民问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问题,农村题材的创作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现象。出于对农民问题的关心,处于不同时代的赵树理与高晓声都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的农民形象,向人们展示了历史转型时期的农村农民风貌,表达了他们对农民问题的关心。但是由于地域文化、时代风貌与个人经历的区别,在创作心理上便形成明显的差异。本文选择在农村题材创作中有重要意义的作家赵树理、高晓声进行纵向比较,探索与把握他们在对待农民问题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文化发展是顺利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抓手之一。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有助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能够为农村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政治保障,两者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也有助于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类型化创作道路上,要适当利用类型化特征带来的创作优势,也要打破并跨越类型化界限,在稳定固有受众的基础上,吸收新的受众群体,在竞争中保持活力。为此,创作者们应当更加深入地了解农村、农业和农民情况,把握现代农民的所思所想所为,以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在农村题材电视剧类型化特征日益突出的现在,让电视剧作品挣脱类型化枷锁,解放被类型化解读方式限定了的受众,追求艺术创作个性化,应当是艺术创作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正>1.研究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当前农村体育事业乃至全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大,建设好农民群众身边的活动场地设施,是实现农村体育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河北省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进行了社  相似文献   

16.
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宇 《考试周刊》2011,(30):34-35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为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我们要创新动力机制,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增强设施建设和活动组织的针对性有效性,创作发掘乡土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农村廉洁文化蕴含着对诚信农民建设的要求。加强农村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农民抵御消极腐败文化的影响,培育农民的廉洁价值理念,强化诚信观念,提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弘扬家庭美德,营造诚信农民建设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文学农民题材占有绝对优势,这一创作现象说明中国作家与农村文化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从而构成了百年中国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即对农民意识的批判。从思维方式的农业文明特征、叙述方式的传统文化属性和介入现代工业文明话语的失败,也表现出百年中国文学农民话语写作对工业文明的漠然和阻隔。总结中国文学现代进程怠惰与滞缓的经验与教训,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农村问题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邓小平从农村文化建设的地位、目标、内容、路径等方面,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封建传统浓厚、农民多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文化的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0.
浅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和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前提,也是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该从建立和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的高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从思想和体制上清除有关障碍,才能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