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早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有:(1)辛亥革命的推动;(2)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群众性“抵制外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4)受爱国心的驱使和利润的刺激,民族资产阶级大力投资新式工业等。关于其中的“主要原因”,好多同学误认为是“辛亥革命的推动”。正确答案应是“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具体理由是:首先,19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帝国主义列强对华大规模资本输出成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严重障碍和压力。他们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和财政,垄断了中国的铁路、采矿等重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二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有三处,分别出现在“导语”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中。“导语”中的表述为:“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企业,标志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想象的共同体--孙中山的"民族国家"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民族国家”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重要想象和话语形态,孙中山则成为这种“想象”的努力实践者。在其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民族主义”思想日渐明晰,并最终把反满口号与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目标联系在一起,把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并现实地调整了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为中国的现代性追求奠定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其民族政策主要表现为:“顺其情,分其势”的羁縻政策;“结为甥舅”的和亲通婚政策;推进文化交流、发展生产、稳定经济的教化政策;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扫除威胁、威服四方的民族征战政策;“贵中华,贱四夷”的民族偏见、民族歧视政策。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提高近代工商业者的政治地位 ;使中国出现了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期”。辛亥革命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贡献 ,应该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增长迅速,并购控股等成为主要投资方式,中国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利用跨国公司来发展民族工业,实现经济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这是2006年12月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教学观摩与研讨会上的一节课。这节课以荣氏企业为典型,展现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这是教学的创新。这节课可以按民族工业的发生、发展来讲,也可以用一个家族企业的兴衰,贯穿基本脉络。其二是教师充分研究了教材,充分挖掘了教材的资源。如人教版教材以“历史纵横”的方式,介绍了1928年以后南京国民政府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正文肯定了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这与以往的说法不同,教师注意到了。有的教材就没有写这一笔。新课程不仅要摸索教学创新的途径,还要注意基本史实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前,“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近期,中国京剧院等传统的戏曲进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演出了传统的优秀剧目.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响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曾说,“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强大,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越凸显出来,就是民族的灵魂问题,民族的文化就凸显出来。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有人来继承、来研究,要培养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人才”。他还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灵魂,这种灵魂更主要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没有民族文化、没有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根”。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所以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去创新,都不能离开本身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民族理论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在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实践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认真学习邓小平民族理论并以之为指导具有重要意义。西部大开发符合邓小平民族理论中关于“各民族之间真正平等”的思想,“处理民族问题有助于巩固国防”的思想,“两个离不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一节中的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尤其集中在上海、广州两地。从历史的角度看,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这些区域市场条件好。首先,原料供应充足。自南宋以来,中国经济重心便转移到江南。经过长期的发展,到明清时期由于政府的重视,已形成一批区域性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如清时: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利种棉者则有十分之七八”。浙江的嘉、湖是著名的蚕桑产区,树桑之多难以数计。广东顺德出…  相似文献   

11.
“实事求是”本是古人对认识事物方法的概括,它对于塑造民族思维方式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历代中国人循着这条路径,丰富、拓展、成就了我们民族务实的性格和行为方式。毛泽东同志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对“实事求是”进行了重新解释,成为指导中国人民革命的思想武器。中国古代哲学的“实事求是”是经验论的命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实事求是”是实践论的命题。在当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正在贯彻“实事求是”,但又难以完全避免经验论的“偷袭”。我们应该努力,在现代化的同时,使“实事求是”成为全民族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民族和国家都属历史范畴,“中国”主要是自秦汉以来多民族与国家间矛盾、融合、同化所形成的。“中国”的内含和外延也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中国”内部的民族与政权间的联系不仅有通婚、互市,也有征伐和劫掠。文明民族对落后民族的同化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文学历史悠久,编著成书匪易,但不宜固守现状 诚如一位学者说:“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生活的反映”、“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智慧的表现”、“中国文学是中国民族精神的寄托”,其价值自然是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绝不是任何人所可随意否认的。就因为“中国文学史的性质,是记述说明中国文学发展演进的大势,研讨历代重要作家的成就,分析过去重要作品的内容,从民族混合上,地理发展上,乃至从政治演进、经济变化、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上册第109页第三段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工商业,得到一次发展的机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里的“春天”究竟指什么?是指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还是发展的原因条件?抑或既是发展的原因条件又是发展的状况?大自然里,有春暖花开的现象。其间的关系是:春暖———花开;因为春暖,从而花开。春天会有花开,但春天不等于花开。辛亥革命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新投入资本不断增多,新办厂矿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中小资产阶级成长、大…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文化类型的相互影响与各民族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从经济化类型变迁及相互影响角度,探讨了中国各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来源,战略抉择和模式探索,本认为:由于我国长期坚持(汉族)农耕经济化和(西方)工业经济化先进论,形成了“农业化”和“工业化”体制,客观上带来了各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生态危机,严重威胁到了民族化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抛弃“狩猎→畜牧→农耕→工业”单线历史进化论,使各种经济化类型并存发展、相互制约;对传统经济化类型改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各民族提升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手段。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了推动民族的科技创新、进步,中学教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推行以培养创造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一直是历代王朝实现国家统一、民族振兴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对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历代统治者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边疆民族政策。清代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其采取的边疆民族政策呈现独特的历史特点,“满蒙联姻”“因俗而治”“分而治之”、利用宗教等都成为了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制定的依据和内容。对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度依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对当今民族地区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和谐处理可供历史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鸟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是实现优化配置的中枢环节。人力资源流动在民族地区表现为“双逆向流动”,这种流动所产生的“虹吸现象”,降低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总体素质,拉大了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人力资源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充分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坚持有效投入,实施梯次开发,是解决“虹吸现象”的战略途径。  相似文献   

20.
钟穗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19(5):107-111,128
通过对1927-1937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原因的考察,结果表明抗日战争前10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程度的继续发展,有时甚至有较快的或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