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小珏 《科教文汇》2024,(4):179-184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一育”,具有强大的综合育人价值。“双减”政策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改革措施,旨在回归良好的教育生态。在个体生命历程中,“双减”政策对于落实劳动教育具有价值体认,而且极具现实可能性。基于生命历程理论中的“能动性”“时机性”“时空性”“关联性”等原则,“双减”政策为助力劳动教育提供了应为理路。在“双减”格局下,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使劳动教育回归价值理性,助力劳动教育大有可为,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引起对“新课程需不需要惩戒教育”争论的根本原因是支持方与反对方对其内涵的理解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就是“惩戒教育”中是否含有“体罚教育”的因素。本文界定的“惩戒教育”不合有‘‘体罚教育’’的因素,中小学教师可以艺术而正确地使用“惩戒教育”。  相似文献   

3.
王禹  安允充  郝超 《科教文汇》2023,(23):170-173
党的二十大对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给予了充分的关注,提出要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建设。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双创”教育逐步推广,中学“双创”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对象之一。语文学科作为中等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学科,应当与“双创”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方式,内植“双创”基因。文章在分析语文学科与“双创”教育间耦合性的基础上,探索“双创”教育融入中学语文学科的意义和路径,以期推动“双创”在中等教育阶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同一学区同一年龄的儿童不断减少,未来学校的班额也将会逐步减少,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呼之欲出。“小班化教育”的实施会带来与传统大班教育的差异,教师针对这种差异作好何种准备,是未来教育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小班化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培养培训着手,分析国际、国内“小班化教育”实验的经验,提出了适应“小班化教育”的教师培训策略。  相似文献   

5.
宁佳博 《科教文汇》2014,(21):132-133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探索“生本教育”中的“生本德育”工作。“生本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厚实的基础”的核心价值观。“生本教育”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有效途径。“生本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主流理论和实践模式。为此,笔者介绍本校在“生本德育”工作上有实效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职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劳创”)融合育人中不想“劳创”、不会“劳创”、不能“劳创”的难点,深入剖析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机理,提出“同轴互融”的融合育人创新模式,以培育“劳创”文化、构建“劳创”学习、激发想“劳创”的动力;以培养“劳创”教师、开发“劳创”课程、培养会“劳创”能力;以打造“劳创”空间、建设“劳创”社团、打造能“劳创”平台。为解决高职“劳创”融合育人难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徐安 《科教文汇》2008,(34):33-33
“以人为本”是当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理念,军校教育也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本文阐述了军校教育“以人为本”理念的内涵,探讨了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培养“全面、可持续的”人才,树立“统筹兼顾”的教学思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梁晓健 《科教文汇》2013,(11):139-139,141
“不准”和“提倡”是两种教育现象,但它们的背后,却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不准”是在消除学生发展的无限可能,是一种教育专制;而“提倡”却是在拓展学生发展的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姜天堃 《科教文汇》2009,(4):110-110
“和”与“仁”一样是思想家孔子的思想核心,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学思结合”、“启发教学,循序渐进”、“以身作则”等都体现了“和”这一思想。素质教育在现代教学中提倡以人为本,“和谐课堂”从现代教育方法上更好地诠释了孔子的“和”思想与其诸多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视角、辩证视角阐述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两者之间存在互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教育区域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实现高职教育“香”、“亮”、“忙”、“强”、“活”、“特”,进而推动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