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刚刚送走了学习结业的六届函授学员,现在又来迎接参加七届函授的学员。暑去寒来,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我们的函授已经越过了七个年头了。累计起来,参加函授的学员已经有三万四五千人了。我们不能把每个参加学习的同志在新闻工作上所作出的贡献,都归之于函授学习,但是,正如许多学员发自肺腑的来信中所说的,函授学习的的确确给他们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前进条件。因此,我们可以负责地对你说,亲爱的学员同志,只要你踏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习,你总是会有收获的。按照惯例,每期学员开始学习之前,我们总是要把…  相似文献   

2.
在第14期新闻函授学员的来稿中,不少学员从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开始,写出了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故事。我们认为,这个写作的“第一步”走得好!据我们所知,很多函授学员是基层连队的新兵,平时学习、训练很忙,连阅读函授教材都是加班加点或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完成的,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采访、调查和搜集新闻素材呢?然而我们不少学员,偏偏在“没有办法”中找办法,既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采访,那就从采写自己身边的事开始吧。常写不辍,同样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下面选载的写“我”的故事都是本期函授学员写的,让我们通过他们的稿…  相似文献   

3.
向困难挑战     
刚刚送走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第七届学员,现在又来迎接第八届函授学员。我们的函授中心已经办到第八个年头了。时光流逝,八年的时间不算太短,可是,我们函授中心的工作人员却依然像刚刚着手创办函授时一样,始终是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生怕把这件事办坏了,对不起领导的委托,辜负了学员们的信任。我们总在努力试着作些改进,帮助热心学习的学员,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多地掌握一些新闻采写的知识和能力。不错,过去的七年里,在我们这个函授中心学习结业的学员已有三万多人,他们中济身于新闻战线,并且已经卓有成绩的人,也可以开列出一个…  相似文献   

4.
石翼 《军事记者》2005,(3):71-71
新学期伊始,学员们来信来电的话题!大都是询问如何吃透教材或如何多刊登稿件,而很少有人谈到阅读报纸的问题。我曾打电话问过几个学员:你会读报吗?他们都回答说:读报谁不会,只要识字,就可以读报。当我问及读报对学习新闻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时,一些学员就摇头了。  相似文献   

5.
炮兵突击     
40年前还没有偶像的说法,但按照现在的标准我是有偶像的。我的偶像就是我们松山炮校校长孙长明。其实不只是我,他是我们炮校学员共同的偶像。那是我当坦克兵的第二年,我当了炮长,到团里的训练队集训半年。我们的训练基地、靶场都在象牙山里,为了训练方便,就住在象牙山下的松山堡村。我们把这个培  相似文献   

6.
在第八届新闻函授教学即将结束的时候,函授学员余党政发来一篇新闻稿,标题是:《广西边防某团政治处专业军士廖开军今年转业轻松地进了一家省级报社当专职记者入新闻中讲的是,廖开军今年7月份转业,离开了生活了十三年的军旅,来到广西工商报驻防城港市记者站报到上班,当L了专职记者。从一个专业军士(按照军衔,军士仍是兵,而不是军官),一步跨入新闻界,当上专职记者,的确是够“轻松”的。联系到目前一些军队转业干部(且不要说退伍战士),由于缺乏一技之长,或在军队期间,“两用人才”的学习准备不足,来到地方时是颇遇到一些…  相似文献   

7.
新年的阳光打在我们的脸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许下良好的愿望。我们习惯这样说,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准备迎接新的开始。语气轻松得就像每天起床,打个哈欠,伸个懒腰。  相似文献   

8.
新闻有多种功能。功能之一,是宣扬先进,树立旗帜,倡导良风,净化思想。这也就是大家平时经常说的那种所谓表扬好人好事。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在体现这个功能的时候,必须认真而严肃地自问:我准备采写的这个好人好事,应该不应该提倡?能够不能够学习?我们希望学员们不要轻率地匆忙地作出决断,最好是反复推敲深思熟虑一番,然后再决定:写还是不写?要写该怎么写?我们从大量习作中选出3篇有一定代表性的习作,不妨当作几道试卷,请学员们先考考自己。试卷之一:学员贾彦峰报道:6月3日,某师进行尖子连队对抗比武,400米障碍单项比…  相似文献   

9.
说起来,人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应该再有什么特别牵心挂肚的东西了。您说,什么罪他没遭过,什么福他没享过,什么坎他没跨过,什么大起大落大红大黑大冷大热他没经历过?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都唱过千百遍了。但是,要有一天,谁要跟我说,嗨,老陆,你们家那一片的住户保不齐从今儿个起就全都上不了网了,我一准儿跟他急。那感觉就跟突然把我关进了小黑屋,或者把我扔进一个深八十米的枯井里后,就没人理睬了一样。  相似文献   

10.
"我准备离开这个城市了,我是来向你告别的。"一个朋友坐下说。"那你再准备到哪里去发展呢?"我问。"我准备往人情味淡的地方走,这里看着人情味浓,但干了这么多年,一点机会也没有。"他在这附近的好几个城市都干过,他说这一次他一定要走远,"走到南方的海边上去都行。"  相似文献   

11.
1997年第9届新闻函授学员登记卡:董少伟、男、22岁、战士、学号:06084通讯处:海城市81187部队政治处、邮编114200每一位函授学员都有这样一张登记卡。每一届函授都有几千份这样的登记卡。我们教务处正是从这些极其简单的卡片上开始认识学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大量习作源源而来,我们对学员的认识由生到熟逐日加深。这情形有如新栽下一棵小树,春天才破土抽芽,秋天已开花结果了。每一届函授都涌现一些春华秋实学业有成的学员。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登记卡上的那位学员。董少伟是81187部队战士放映员。他是“孔夫子”的同乡,1995年…  相似文献   

12.
经过近12个月的函授学习,解放军报第12届新闻函授班即将结束。这期函授学员,从分布上看,覆盖面很广,大部分是驻全国(除台湾省外)32个省、市、自治区的解放军、武警部队基层官兵以及一些军队院校学员,还有少量地方学员。从年龄结构上看,多数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有80岁的老人。这反映了函授学员们对军报函授的信任和重视。这对我们函授中心全体工作人员来说也是鼓励和鞭策。我们感谢广大学员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从阅读学员习作和来信中看,他们的学习是认真的。学员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完全是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新闻写作,特别是地处…  相似文献   

13.
说起来不怕你见笑,我的第一篇是由打扑克“打”出来的。这篇题为《扑克新打法——“双抠”》的稿件竟上了《解放军报》周末版。那是1991年5月,几位老同学从内地来疆出差,在招待所寒喧时,他们提出要打扑克。可在打法上各持己见。我说就入乡随俗,按照新疆的玩法打“双抠”。几个老同学头一道听“双抠”,于是乎都傻了眼。我说“我当教练,保你10分钟学会”。按照我介绍的规则,先“实习”了两把,到第三把他们便全部入门了,而且兴趣很大,那一夜竟然“抠”到了凌晨五点。临散摊,一位老同学说回去后要宣传推广这一新玩法。“对呀!何不…  相似文献   

14.
现在说电视剧的创作,我记得刚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就在北戴河召开了一次笔会。在那个会上,我说了这么几句话,我说,有些电视剧,那怕是上、下两集的单本剧我都看不懂,我说的还是国产片,不是说的进口片。结果底下就有人哈哈大笑,散了会还说,汉元还真幽默,说我把搞电视剧的一些人挖苦得够呛。其实我是真的看不懂,别人觉得奇怪:你这个61年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人说这单本剧你都看不懂?我说就是。他们不相信。我说我是真的看不懂,结果这真心话还被说成陈汉元真幽默,这跟幽默毫不相干嘛,我就是没看懂嘛。那么我就分析我没看懂的原…  相似文献   

15.
在第八届函授学员开学之际,我愿同新学员谈谈心。谈什么呢?谈个老题目:实践出真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新闻函授中心已举办七届了,已有35000多位学员领取了军报新闻函授中心的结业证书。这个结业证虽不是通讯员的合格证,但起码说明学员们通过一年的函授学习,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新闻写作知识。可为什么有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同志仍然不能胜任通讯员工作,在写作上进步不大呢?我看不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重要因素。新闻写作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无论你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多么深多么广,它最终要落实…  相似文献   

16.
第九届函授教学即将结束。一位学员饱蘸激情地给函授中心的老师们写来一封信,那信里首先引用了他最近从一本书里读到的一则故事。故事说的是有一位樵夫因为救助了上帝的信使莫克瑞,莫克瑞便回报樵夫一柄金斧。樵夫有了这柄金斧,自然是披荆斩棘,得心应手,收获越来越丰。学员的信中说,函授中心的老师也像莫克瑞一样,给了他一柄金斧,使他能够在从事新闻工作的道路上,披荆斩棘,奋勇前进,并且也的确开始有了收获,若干稿件已经见诸报端。他还说,虽然我们仅仅交了有限的一点学费,谈不上对老师们有什么帮助,老师们却都像莫克瑞那样,…  相似文献   

17.
一个“早”字,基本上概括了我们《上流早晨》栏目的特殊面貌。每天早晨7点直播,它是最早同上海电视观众见面的节目;它每天要提供从午夜至凌晨刚刚在上海发生的新闻,是最新最快也是最早的新闻报道。可以说,正因为这个“早”字,才使它独具魅力,一开播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然而,这个“早”字对我们节目组的每个成员来说,却意味着是迎接一场改变生活节奏,增加工作强度的严峻挑战! 每天早起就是件很不轻松的事。记得儿时常嘻嘻哈哈地唱那首“我们每天起得早”的歌,可那时哪有可能每天早起?随着《上海早晨》的开播,我总算真正尝到了每天早起的滋味:凌晨4点半,当别人还在梦中遨游的时候,我就得赶紧起床准备上班了。说实话,难得一天起个早并没啥,可天天早起对于贪睡的  相似文献   

18.
在欢庆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我情不自禁地回忆起50年前自治区10周年大庆时那一幕幕难忘的情景。 当时,我正在呼和浩特市苏虎街小学上六年级,听老师说,1957年5月1日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0周年纪念日,呼和浩特市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到时候我们要放假去迎接贵宾,参加游园活动,还要看赛马等,我们高兴得心都飞上了天。  相似文献   

19.
利学的普及如果离开了舆论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从这一点来说,科技界的确非常感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们对这件事是这样的重视,而且全力以赴地去做,如果其他舆论界都能这样做的话,我们的科普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另外我想谈的是,科技界的宣传意识要是和舆论界的科技意识结合起来,那就会大大促进科普工作。在这个问题上我有一个认识过程。1995年年底中央人民广播电白“专家热线”节目的主持人于红同志找到我,说让我去作一次热线直播节目,讲“863高技术研究计划”,同时还要回答一些热心听众的提问。我想,讲高技术还要回答听众的提问…  相似文献   

20.
今年我有幸作为第11届优秀学员在军报函授中心实习了3个月。短短90天中,令我最难忘的是函授中心的老师对学员那份执的爱和高度负责的精神。我深深感到函授中心是培养新闻报道初学成才的摇篮,函授中心的老师就是学员的启蒙良师:是他们,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和知识琼浆浇灌了渴望求知的学员;是他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员从这里开始实现人生梦想,迈向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