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孙中山致徐谦的六件函电,为现侨居澳大利亚雪梨市的徐谦先生次女徐政女士所藏。经旅澳学者杨雪峰先生以《国父给徐谦几封未见发表的函电》为题,在台北《传记文学》(第四十一卷第五期)影印发表。现予选载,以飨读者。所加之按语,或有不当,敬请原提供者并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10,(6)
石楠(1938年8月—),女,安徽太湖人。著名传记文学作家。2005年,当选首届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文学作家。40多岁时石楠以处女作长篇传记小说《画魂——潘玉良传》扬名中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致陈果夫、立夫兄弟信函,是国共两党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文件。信函只署“九月一日”,不往年份。陈立夫先生坚持此函为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一日发来,沈云龙和肖挣却都认为是民国二十五年九月一日;杜桐苏说,他在民国“二十五年盛夏普奉命陪周恩来、潘汉年上莫干山晋见蒋介石,因而推断该函为前一年——二十四年所写”(《传记文学》第六十七卷第一期75页)。杜桐苏在这里把时间整整推前了一年,实际上他是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初夏陪周恩来和潘汉年由上海到杭州的,不是“二十五年盛夏”。《传记文学》上刊登苏道基《周恩来致陈果夫…  相似文献   

4.
韩兆琦先生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史》(以下简称《传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的出版,结束了中国传记文学“无史”的局面,本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 令人遗憾的是,该书所表现出的过大的随意性,大大削弱了其学术价值。这种随意性主要表现在颠倒了传记文学的根本特征及某些不够公允的论断上。 看过《传史》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强烈的印象:《聊斋志异》这部“借说鬼谈狐以浇胸中块垒”(《传史》)456页)的书,实属架空设幻之作,竟然被收进了传记文学史中。该书第8章第6节重点描述了作为传记文学的《聊斋》,并选登了三篇作为范本,篇篇写鬼神狐怪,荒诞神异。传记文学是以记载真实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其根本特征的,这是基本常识。如果连花妖狐怪都可以作传玉,那还有什么题材不可以算传记文学呢?无怪有人讥之为“新聊斋”、  相似文献   

5.
台北出版的《传记文学》第二十四卷第六期,刊载雷啸岑先生《周佛海离渝经过》一文,以自身经历叙述了周佛海离渝经过。文称:“……周佛海事前到昆明为汪安排一节,似与事实不符,周系汪出走一星期之后,仍以视察昆明宣传部各机构业务为名,于1938年12月25日乘飞机往昆明,弟曾亲赴珊湖坝机场送其行。……” 笔者根据《周佛海日记》记载,认为周佛海离渝为12月5日,而非12月25日。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室整理的《山东义和团案卷》(以下简称《案卷》),系根据山东巡抚衙门汇录新建陆军先锋队各防营和各府州县禀报编辑而成,全部文件自光绪二十五年八月起,至二十七年二月止。现存《朱红灯卷》、《先锋后路左营卷》、《各防营卷》、《济南府卷》、《泰安府卷》、《武定府卷》、《临清济宁沂州卷》、《兖州府卷》和《曹州府卷》,共十卷,六十八万字。《案卷》的出版,为进一步研究义和团运动提供了具有重  相似文献   

7.
传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文类。由于受到传统文化中“尊祖”、“重史”观念的影响,自汉至清的两千年间,传记作品的数量多不胜数。直到现在,传记文学创作仍兴盛不衰。然而相比之下,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却一直相对滞后。自1927年陈中凡先生所著的我国文论史上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问世以来,直到1996年顾易生、王运熙两位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七十多年过去了,传记文学理论研究仍无系统专门的论著问世。俞樟华教授的新著《中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8.
为继承和发展传记文学,台湾《传记文学》最近在纪念它出版400期之际发起成立了“传记文学研究基金会”,以拓展传记文学未来发展空间,加强史料的收集和研究,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人物传记资料的服务。基金会未来工作的重点是:口述历史、编写回忆录、出版图书、建立完整的个人档案及图片资料,奖励和赞助历史研究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王道成点校的《午亭文编》,2017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文献书刊之一。《午亭文编》50卷,凡诗20卷、杂著4卷、经解4卷、奏疏等各体文20卷、《杜律诗话》2卷,为清代名臣陈廷敬撰,收入《四库全书》。陈廷敬(1639—1712),字子瑞,号说岩,晚号午亭,谥文贞,清代泽州(今山西阳城市)人。初名黄敬,顺治十五年(1658年)进士,历仕顺康两朝50  相似文献   

10.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最早的木刻本是南宋绍熙四年(1193)所刻华亭知县杨潜修、朱端常、林至、胡林卿纂的《云间志》3卷,但宋刊原本未见,今所见者均为抄本与清刊本。稍后就是庆元六年(1200)华亭县学徐民瞻所刻的《晋二俊文集》(即《陆士龙文集》10卷,《陆士衡文集》10卷。此书为清宫天禄琳琅所藏,但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仅收入《陆士龙文集》,《陆士衡文集》未收入。直至嘉庆十二年  相似文献   

12.
产生于元末明初的《南溪笔录群贤诗话》,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部分文字可补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之缺.据现有文献,该书最早刊刻于明正德五年,分前、后、续三集(卷).《四库全书总目》、《天一阁进呈书目》等所谓二卷本,实为三卷本之残本;《四库存目丛书》影印三卷本残本却标为二卷本;《千顷堂书目》所言四卷本,亦当为三卷本.  相似文献   

13.
《张居正大传》的作者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朱东润同志。朱先生硕学高寿,为世所钦。在他数十年辛勤劳动之中,著述宏富,涉及的方面较广,“传记文学”(即传叙文学)这一文学园地中的一隅,尤为朱先生独具慧眼,苦耕不辍,而卓有成就者。朱先生自己说,他在民国初年,“读到鲍斯威尔的《约翰逊博士传》,我开始对于传叙文学感觉很大的兴趣”,对它“作切实的研讨,只是民国二十八年以来的事”。那么就以1939年(民二十八年)来说,迄今也已有四十多年了。朱先生对传记文学,不仅有理论上的探讨,并有实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藏一部《穆堂诗文钞》,十一卷,四册,书名页题“道光辛巳年镌”、“穆堂诗文钞”、“临川李氏容轩藏板”,卷一卷端著者题“临川李绂巨来著”。卷前分别有嘉庆二十三年(1818)宋鸣珂、李宗瀚《序》,乾隆九年(1744)李绂《序》,穆堂居士《自序》,嘉庆二十三年程卓樑《叙》,卷未有嘉庆二十五年李友裢《跋》。  相似文献   

15.
李之亮先生所作的《宋代郡守通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共九卷(以下简称《通考》),即《北宋京师及东西路大郡守臣考》(京师卷)、《宋两浙路郡守年表》(两浙卷》、《宋福建路郡守年表》(福建卷)、《宋河北河东大郡守臣易替考》(两河卷)、《宋两江郡守易替  相似文献   

16.
郑州市图书馆藏《春秋胡传》三十卷,卷首一卷(包括:春秋胡传纲领一卷,春秋胡传凡例一卷,春秋胡传序一卷,春秋列国东坡图说一卷,春秋胡传诸国兴废说一卷,春秋正经音训一卷,春秋提要一卷)。宋胡安国撰,林尧叟音注。明隆庆五年(1571年)兴正堂刻本。是书半页九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双鱼尾,四周双边。首有明成化壬寅年(1482年)余干(今江西省境内)刘宪《重刻春秋胡传序》,卷三十末页有“隆庆辛未年孟夏兴正堂刊”牌记。古代诸家书目未见著录。《中国古籍善本目录》中编号为2751。郑州市图书馆藏《春秋胡传》@韩富荣…  相似文献   

17.
传记文学在维吾尔文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18、19世纪在维吾尔族民间甚至兴起了一股传记创作的潮流并达到了其创作的鼎盛时期,《乐师传》就是这一时期维吾尔族传记文学的代表作。《乐师传》是研究维吾尔族音乐史、维吾尔语的发展史和文学史的重要文献。同时《乐师传》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写作风格专门记载了历史上的维吾尔文学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大师们的传记,在维吾尔传记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司空曙,字文明,一字文初,排行十四,广平(今河北永年)人。安史乱起,避地江南。代宗大历初任拾遗,德宗建中年间贬长林县丞。贞元四年(788)前后,为剑南四川节度从事、检校水部郎中。官终虞部郎中。其事迹散见《元和姓纂》卷2,《极玄集》卷上,《新唐书》卷220《卢纶传》附,《唐诗纪事》卷30,《唐才子传》卷4。司空曙的著作,《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司空曙诗集》2  相似文献   

19.
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40万字)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9月29日花山文艺出版社和河北师范大学联合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了“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读书活动暨《钱学森》出版首发式”。 在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大会文件精神的时候,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长篇传记文学《钱学森》,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和团委,又及时在全校师生中开展“学习钱学森,构筑时代精神家园”读书活动,这是贯彻十五大精  相似文献   

20.
《中兴馆阁书目》由北宋秘书监陈骙编撰,仅用八个月时间,于淳熙五年(1178)完成。原书凡七十 卷,叙录一卷,著录图书40486卷。嘉定十三年(1220),秘书监张攀又主持编撰《中兴馆阁续书目》三十 卷,著录淳熙五年后馆阁收入的新书14943卷。《书目》和《续书目》在当时曾与《崇文总目》并行,后皆 散佚。1932年,赵士炜撰《中兴馆阁书目辑考》五卷,《中兴馆阁续书目辑考》一卷。是近数十年间查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