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忠实在《白鹿原》的创作中体现出的文化心态是矛盾重重的。从对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对传统儒家道德的景仰和膜拜。但在塑造悲剧女性形象田小娥时,又显示出作家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质疑与批判。也许正是因为这种复杂的心态,《白鹿原》作为传统伦理规范的一曲挽歌才显得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2.
《自鹿原》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意蕴的历史小说巨著,小说以关中地区白鹿原为背景,真实地展示了从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近50年间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剧烈冲突。小说中塑造了田小娥、兆鹏女人、白灵等悲剧女性形象,揭露了封建传统文化冷漠残酷、灭绝人性的一面。作者以他对旧时代女性生存状态和悲剧命运的深刻把握,在对封建传统文化弊害的深切反思中,呼唤现代文明的到来。  相似文献   

3.
陈忠实《白鹿原》塑造了田小娥这一具有丰富解读性的女性人物,对其形象的解读众说纷纭。目前,学界已经注意到了田小娥这一形象的女性意识,但是对其自发的觉醒路径关照不足,没有突显田小娥这一自我觉醒的女性形象与以往被启蒙者、启蒙话语觉醒的女性形象的不同。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批评的视阈下,把三重人格理论和升华防御机制理论结合起来分析小说人物田小娥,展现其女性主体意识从觉醒、实践到升华的完整路径。  相似文献   

4.
鹿三在《白鹿原》中的意义在于通过他与白嘉轩的亲人般的主仆关系折射出中国阶级关系往往被温情脉脉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关系所掩盖的悲剧本质;通过他刺杀田小娥这一悲剧事件,揭示出其文化及人性内涵:即对封建道德的捍卫及反叛.这是鹿三形象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中的田小娥是作者陈忠实在小说中塑造的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她的人格形象最复杂、心理描写最细微,把握好田小娥这一人物的心理变化,也就能很好地理解她悲惨命运的根结所在。田小娥的多重人格导致她最终的悲剧性结尾,这种病态性心理是由社会、家族等外在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系列中,茅盾早期创作的“时代女性”形象群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她们”真实反映了时代和生活.凭借其内蕴的丰富性和特异性一出场就为人们所瞩目。这些女性形象塑造方面的成功主要是受茅盾自身独特的生活体验、茅盾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作为一个男性作家作者在塑造女性过程中的无形介入等因素的影响。这一形象群无论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是作家自身的整个创作历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不断涌现的藏族女性作家以她们细腻深刻的笔触,冷静理性的情感,围绕藏地神秘的风土人情,并融合自身独特的文化视野与时代感悟,塑造了一系列带有民族文化积淀与精神印记的藏族女性形象。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循着这类女性形象特殊的角色定位,揭示藏族女性作家对其个体存在意义的反思与追问。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裔作家拥有双重文化身份,具有双重文化视野,他们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出了想象中的中国文化形象,同时根据切身观察体验塑造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国文化形象。从形象学的角度研究这些可以发现美国华裔作家在后殖民语境下塑造中美文化产生的影响、存在的问题以及美国华裔作家还应做的努力,以便在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促进美国华裔文学的发展、增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马克.吐温的《哈克.费恩》利用一个儿童历险故事对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进行了讽刺性的模仿。作家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有意识地突现出来,以便清晰地暴露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形象塑造方面的主观性,情节安排方面的专制性,手法表现方面的夸大性,从而表现出浪漫主义创作方法下事物的陌生性。  相似文献   

10.
美籍华裔形象是那些由美籍华裔中国作家自己塑造出来的中国人形象,以异国读者为受众,或以处于异域中的中国人为描写对象,这些形象都具有超越国界、文化的意义,形象学上称之为自塑形象。作家在进行形象的创造时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创造者的文化身份在形象塑造中起关键作用,而形象创造是确立创造者主体性作用和重建自我文化的一个过程,在他国文化吸收过滤中构成创造者本人文化身份建构。  相似文献   

11.
当我们倘徉于中国现代文学画廊时,对男女作家塑造的婀娜多姿的女性形象作些比较,就会发现,由于男女作家在生理、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伦理道德观念、审美心态和情趣上都有着差别,这就便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各自不同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童养媳是“男尊女卑”、“长者本位”等封建宗法思想与贫穷落后的经济联姻所孕育出的怪胎。童养媳的形象是中国文学人物画廊中独有的一类形象。王西彦倾情塑造了一大批童养媳形象,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塑造童养媳形象最多的一个作家。他笔下童养媳在非人的生存困境中被严重异化,达到奴化的绝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异化最严重、命运最悲惨的一类女性。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眨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4.
鲁迅叛逆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距离控制孙丽涛鲁迅反封建的思想突出体现在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尤其是对叛逆型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上.鲁迅在这一类系列形象中更多地揉进了作家本人的思想观念、人生体验:封建宗法网络中痛苦的挣扎和反抗,新的价值观念树立后又面对无以置...  相似文献   

15.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贬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文学中“父亲”形象的嬗变及其文化意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结合具体文本,对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几类父亲形象进行了历时描述,全面考察了父亲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精神的递嬗变异给父亲形象的塑造带来的影响。论文指出:五四作家经由对父权的批判进入到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时,陷入了情与理、文学描绘与思想批判的巨大矛盾和冲突;而3、40年代中国文学塑造的新型父亲形象,既应合了时代精神的呼唤,也存在文化、审美选择的单一和偏枯倾向  相似文献   

18.
田小娥与《白鹿原》中几个主角都有复杂的恩怨,是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小说中塑造得较为成功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中几位女性人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鹿原》中传统的女性,如白嘉轩的母亲、妻子、姐姐,所谓不守妇道的女性,如田小娥、小笨,以及女性革命者白灵等形象,她们身上包蕴女性不幸的根源,承受着优秀与腐朽、新与旧的交替碰撞,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彰显了封建宗法社会窒息人性的残酷面,唤起人们对女性生存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论唐传奇女性形象塑造所体现的封建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唐传奇作品中一些著名的女性形象为例,在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具体分析中,指出她们所体现出的封建意识主要表现为对婚姻、仕途观念以及封建妇德观念的认识上,进而联系唐传奇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家构成,分析了唐传奇女性形象塑造带有浓厚的封建意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