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原该是由内地新闻传播媒介首先发布的新闻,可这次又被香港的报纸抢了个先。这不仅引起了读者对内地新闻传播媒介的批评,而且也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又一次不满。改变新闻“出口转内销”,按新闻规律办事,这是近几年来新闻界一直在呼吁要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对至今日,这种情况的改变,为什么微乎其微,变化不大呢?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就内地新闻界来说,我以为积极地去抢新闻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界,新闻策划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是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尤其是战役性报道的策划,一直是新闻界谈论最多并积极探索的问题。同样的新闻事件,如果精心策划,既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又能辅之以一些背景资料或者相关性链接.则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从而达到有效报道的目的。在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面对同一新闻源,众多媒体会集中优势兵力在第一时间“抢”新闻。“抢”来的新闻怎样才能以最优的形式与读者见面呢?这就需要在策划上下功夫。有了好的策划。好的新闻资源才不会被“浪费”。  相似文献   

3.
新闻就是新闻,大家奋起而抢,重要的新闻谁先抢到并发出去往往就是头条。因为头条先声夺人,先睹为快,所以新闻界最为注重的是“抢”或者“抓”头条。头条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一件事情发生发展到了可以引发社会关注的地步,那可能就是人们要“抢”的新闻了.既然要格才能得到,想必是有分量、有重大价值的事,否则有谁会去白费精力。小时候在农村,一听说“抢”,就知道或旱或涝,需要抢种或是抢收,否则温饱就会大受影响,那“抢”的意义出于实际和必须。我对于新闻这“抢”总是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常畅想那“抢”是在一种什么情景下开…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有个说法,“好新闻不如早新闻”,意即新闻最讲时效。但因我所在北京社会报属周报,抢时效抢不过日报、晚报类报纸。因而我们的新闻在“时间”上新不过人家,便只有在“空间”上做些“新”字文章。套用一句股市行话,即以空间换时间。空间上的“新”,是指在各大媒体关注不到的角落、角度、深度等空间范畴发现的新闻。  相似文献   

5.
观看篮球比赛时,每每见弹跳力好或个头高且机灵者,一个“鲤鱼跃龙门”抢到篮板球,接着一个”盖帽”进球,着实令人拊掌叫绝。但也有些枉为巨人或自恃善跃而瞎蹦乱跳者,老抢不到篮板球甚或偶尔抢到又得而复失,反被对方抢了去“盖帽”,真叫人扼腕叹息。由是,我往往联想到新闻界的“抢新闻”。独具慧眼且又捷足先登者,第一个将新闻发布出来,令同行们惊羡不已,恰如善抢篮板球且善“盖帽”者。但竞争意识淡薄,错失抢新闻良机或不敢抢,不屑抢甚至虽抢到手、发表时反让后来者居上的也不乏其人,恰如  相似文献   

6.
其他     
《传媒》2006,(1):75-75
国新办劝诫官员“遇事不能捂”;河南启动“新闻打假”刑事追责假记者;新闻界缺乏高层次技术人才;国内企业应警惕商标和企业名称的“.eu”域名被抢注。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原该是由内地新闻传播媒介首先发布的新闻,可这次又被香港的报纸抢了个先。这不仅引起了读者对内地新闻传播媒介的批评,而且也引起了新闻界同行的又一次不满。改变新闻“出口转内销”,按新闻规律办事,这是近几年来新闻界一直在呼吁要求解决的一个问题.但是,时至今日,这种情况的改变,为什么微乎其微,变化不大呢?原因也许是多种多样的,就内地新闻界来说,我以为积极地去抢新闻的意识和行动不强烈,是原因之一。仍以沈从文先生逝世的消息来说,既然有的报社已从海外传播媒介得知沈先生逝世的噩耗,为什么非要向新华社索稿不可,而不派自己的记者前去采访,播发消息?对于这样一条消息,大可不必吊死在新华社一棵大树上,各报自己完全可以争发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8.
在第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六百勇士斗死神雷场放飞和平鸽》荣获消息一等奖。作为当年的评委之一,笔者在嚼读全文时,脑海里就不时闪现过这样的问题:边境扫雷早已有过多次报道,按说这是作者在“旧闻”中开拓出的新闻了。它的采写成功,对于回答怎样写好被别人写过的新闻,确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对新闻资源的二度开发,认识不一。有人认为新闻是易碎品,要“抢”新闻,假如新闻被人“抢”走了,报道过了,就不好再写了。不错,写新闻报道,要提倡打“第一枪”。但如果因种种原因,没有赶上“头班车”,而又面对…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2003,(12):24-25
本刊讯“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这个反复酝酿一年多的研究课题,在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在新闻界同仁和关心这一课题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下,日前获科技部正式批准立项。这是一个令新闻界人士振奋的消息,新闻界从事技术工作和新闻资料工作的人员多年来渴望有一个统一的新闻信息方面的标准,今天有望可以圆梦了。“中文新闻信息技术标准”研究课题是由“中国新闻技联”倡导,新华社牵头主持,新华社人民日报社、广电总局、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等多家中央媒体以及“中国新闻技联”联合申报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题研究项…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第五期,曾刊出笔者写的《认真对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一文,但笔者本人觉得言扰未尽,还想从新闻“权”与新闻“源”的角度,联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闻价值取向问题,再谈谈个人一些不成熟看法。目前,新闻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议论纷纷的问题之一是,新闻与“钱”的关系:“企业出钱发稿子,要版面,买刊号”,“报纸花钱买稿子,抢独家,搞垄断”等等。在“钱”的作用下,新闻“权”与新闻“源”出现异化,少数新闻单位开始出现部分地转移新闻“权”,有些本属于新闻“源”的单位,企图掌握新闻“权”,说白了,某些社会  相似文献   

11.
“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这是旧社会常见的一种风气。可是,我们新闻界也有人沾染了这一庸俗作风。有些人以报纸“具有商品属性”为借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新闻、争广告、夺发行。他们对“老一辈”不尊重,对“同一辈”不服气,对“新一辈”看不起。难怪有人谈起新闻界的某些人士叹之曰:八月十五吃饺子——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2.
“同行是冤家”、“文人相轻”,这是旧社会常见的一种风气。可是,我们新闻界也有人沾染了这一庸俗作风。有些人以报纸“具有商品属性”为借口,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抢新闻、争广告、夺发行。他们对“老一辈”不尊重,对“同一辈”不服气,对“新一辈”看不起。难怪有人谈起新闻界的某些人士叹之曰:八月十五吃饺子——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国际新闻界     
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揭晓纽约当地时间4月16日,代表美国新闻界最高成就的“普利策”奖揭晓,,有4家媒体各获得了两项大奖,它们是《芝加哥论坛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迈阿密先驱报》《因在其封面文章中报道了美国特工突袭并带走古巴男孩埃连一事而荣获“突发新闻”报道奖。美联社记者阿兰·迪亚兹为此报道提供图片荣获“突发新闻摄影奖”。“公共服务奖”被《波特兰的俄勒冈人报》获得,得奖是因为一篇关于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抢新闻”成了贬义词。一提“抢新闻”,往往同不择手段、“资产阶级新闻观点、新闻作风”联在一起。报上出现了失实报道,领导会批评:“谁叫你们抢新闻的?!”甚至连一些新闻学词典一面肯定“抢新闻是与新闻报道的时效观念的形成与加强分不开的,另一面也认为:“由于片面求快抢快,记者采访往往草率从事因事实不准确而毁及报纸声誉的情况也随之出现。” (注)一句话,“抢新闻”在相当一部份同志的眼里是个不祥之物,工作中常常忌讳它。  相似文献   

15.
刘厚良 《军事记者》2013,(10):72-72
新闻界有句行话:抢新闻。说的就是新闻人要有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和快写快发的能力。虽然从事新闻报道时间不长,但一条突发新闻却让我真切地理解了"抢"新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两种“客观论”的初步交锋中国的新闻理论书大都指责西方新闻界的客观报道理论是标榜“纯客观”,是在自欺欺人。但是,当我们翻开西方人(包括日本人)写的新闻理论书时,却有了另外的发现。美国人威廉·梅茨在《怎样写新闻》一书中指出:“与我们生活有关的一切都会影响我们做出抉择,,没有人可以做到完全客观。然而,职业新闻工作者应力争接近于客观。”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有位前辈将独家新闻称为“24K金”新闻。一旦发现这类新闻,新闻界的芸芸众生谁都不会无动于衷,都会毫不犹豫地扑上去抢入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展视在我们面前的却往往不是光彩夺目的成金,更不可能是已经精雕细琢的24 K金戒指、项链或其他什么。它往往沾泥带垢、其貌不扬,需要你去辨别、挖掘和提炼,稍不留意,它便会与你失之交臂。我在采写《格·瓦格纳说:“我的根已在中国”》的过程,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于都  胡舜文 《军事记者》2005,(10):12-14
近年来,我国新闻界深入开展了抵制新闻低俗之风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仍有一些媒体陷于低俗泥潭难以自拔,巧打低俗“擦边球”以遮人耳目.新闻娱乐化就是其中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这些媒体把贴近受众与媚俗的“娱乐化”等同起来,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夺受众的新法宝,视为取胜市场的灵丹妙药。报纸纷纷争“软”,电视竞相比乐,电台抢着搞笑……新闻娱乐化,  相似文献   

19.
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新闻系的写作教材中,对“硬”、“软”新闻的研究仍在继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也逐渐加强了对这两种新闻的研究探索。与其他各个领域的报道一样,军事新闻亦有“硬”、“软”之分。具体分析和宏观把握军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对于改进完善军事新闻采写手段,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记者,应该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内“抢”新闻。然而,“抢”是否等同于“抢”得越早越好?这不能一概而论。的确,对动态的突发新闻,“抢”迟了,犹如变质发馊的隔夜饭,让人食之乏味;但对静态的渐进性新闻,第一时间是指它成熟的新闻时间,未成熟而“抢”,亦似生涩麻口的果实,令人难以下咽。一句话,“抢”新闻要“抢”在节骨眼上,火候到了才揭锅。综观各类新闻媒体,动态的突发性新闻居多,静态的渐进性新闻较少。因此,有些新闻工作者对前一类的新闻相当重视,对后一类的新闻不够讲究。实践证明,谁肯于讲究,谁采写此类新闻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