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晓玲 《编辑科技》2000,12(4):62-6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江泽民主席“三个代表”的论述为科技期刊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首先要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的,作为知识信息产业的编辑还必须是“规范性”的,熟练地掌握中英文的编辑技能,还要具有市场经营意识,熟练地运用因特网。为此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和敬业精神。  相似文献   

2.
冯菲 《新闻传播》2010,(2):121-121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编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丰富的信息,熟练地利用网络纽带,为编辑工作服务,不断提高编辑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所有编辑人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相应地要求编辑具有适应现代化高科技出版形态和驾御编辑新技术的综合能力。这些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3.
如果我们把一份报纸看作是一种有形的生命体,那么其实它也是会"说话"的——通过它特有的版面语言。随着报纸编排电子化时代的到来,版面语言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一个好的版面编辑必须熟练地  相似文献   

4.
编辑与逻辑     
逻辑作为一门教人头脑清楚的科学,是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必须掌握和运用的重要工具。而编辑,由其工作性质所决定,更必须熟练地掌握和广泛地运用这个工具,才能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和良好的工作质量。掌握和运用逻辑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功,是做好编辑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这个条件是不够的,没有这个条件是不行的。编辑当  相似文献   

5.
专业化发展是编辑发展的必由之路,教材编辑肩负着影响国家未来的历史重担,更应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教材编辑必须有较强的历史责任感,具有"大"教材观,具有良好的沟通和统筹能力,具有灵敏的职业嗅觉,这是教材编辑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为了达到这四个目标,教材编辑必须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入参与教材编写过程,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相关教材。  相似文献   

6.
知识林     
编辑记者必须兼备传统和现代两种素质电脑与网络技能是今天的报业记者必备的现代素质。一方面,记者、编辑必须熟练地掌握电脑及报社内部网络的操作使用,另一方面,要具备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目前,全球网络数据库达万个之多,对于如此丰富的新闻资源,记者可通过网上浏览、检索快速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背景资料,为使信息准确,还可通过各种在线资源进行交叉验证:也可通过网上成千上万个电子讨论组进行访问,交流信息,为自己组织专题新闻报道服务;还可进行网络远程采访,既扩大采访范围,又节省时间和空间。但记者、编辑仅具有这种现代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历史条件、自然条件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沿海,内地相比有其特殊性。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学报要反映本校及本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因而具有一些特点。本文就此谈些认识。一、切实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学报应是党的民族政策和学术方针的正确执行者。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有较高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水平,熟练地掌握党的民族政策理论和学术方  相似文献   

8.
任何记者通讯员在采访准备、采访过程、提炼素材、确定主题、安排事实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思索诸如此类的问题:采访对象是否典型?是否具有针对性?哪些是新的东西?点与面如何结合?详与略如何安排?这些,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对比这把尺子.同样,文字编辑在编辑修改来稿时,与自己心目中的标准加以比较,鉴别出稿件的份量,然后加以取舍.组版编辑或美术编辑在划版时,也必须十分熟练地运用黑与白、疏与密、曲与直等等,造成版面的整体美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动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欲望.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基础,编辑是出版社的第一人才资源。编辑工作的好坏,决定了出版物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出版社的命运。因此,出版社都希望有一批好编辑。而何谓好编辑?笔者以为,一个好编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必须编辑出版了一批好的出版物;其次,要具有良好的编辑职业精神;再次,具有较强的编辑业务能力。好编辑的自我修炼任何一个出版单位在引进人才时都喜欢三种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激情的人;踏实肯干能干的人;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欢迎的三种人:给单位带来负能量的人;不作为的人;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我社原副总编辑、著名建筑编辑家杨永生生前曾赠言,要"做人、做事、做研究"。我经常以此勉励自己,做一名好编辑,要多做事、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期刊编辑继续教育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芳  金建华  董燕萍 《编辑学报》2015,27(6):602-604
期刊的转企和转型给学术期刊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当下的继续教育制度不能给编辑注入更多充实和新鲜的养分,难以应对时代的挑战.为了让学术期刊编辑向"一专多能"的学者型编辑转变,必须对继续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使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真正达到培养和塑造全能型编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出版业的"内容为王"必须以编辑的专业素质为保障,"互联网+"时代对编辑素质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对"互联网+"时代编辑素质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对高校出版社编辑工作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基础素质、技术类素质、市场类素质和保障类素质四方面的高校出版社编辑素质体系,以期使编辑成为掌握专业出版知识、具有互联网思维、会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的"应用复合型"出版人才.  相似文献   

12.
邵益文 《出版科学》2012,20(3):34-36
略述对编辑学研究的四点看法:编辑学诞生百余年的观点,尚需材料加以证明;"一切为了读者(受众)"的命题不会也不应该过时;柯蒂斯关于编辑"必须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的描述是在讽刺编辑不务正业;老一辈编辑的工作并非"坐堂编辑"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做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脑子活,有眼光,手脚快。要想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编辑,必须在培养事业心、自信心,加强学习,学会与作者打交道以及借力于其他媒体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报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必然会因为自身工作的特殊性而产生一些职业困惑。这些职业困惑是由编辑目标、编辑角色、编辑责任和编辑利益冲突等引发的。要解决这些职业困惑,必须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精神重塑学报编辑的主体性意识。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媒体环境,对传统纸媒的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的文字、图片编辑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数字化,是媒体发展的新事物,掌握数字化的编辑本领,就成为目前纸媒编辑必须掌握的工具。如何技术在提高,让自己成为可以同时胜任新旧媒体编辑工作的"双料"编辑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做编辑无论如何必须具备扎实的文字基础,讲究严格的语法修辞,同时必须拥有至少两部以上的字典。我始终认为,作家与编辑虽然吃的都是文字饭,但吃的并不是一碗饭。作家比编辑更具有想像力,思维更具有跳跃性,文字更具有创造性;编辑却比作家更具有扎实的文字功底,更具有雄厚的文化实力,也更具有广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个好的编辑,就工作成果来说,必须达到下列三种之一(全备自然更好):①书籍畅销;②书籍质量高;③有影响力。一个好的编辑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则是要思考为了达成"结果"必须付出什么样的心力?日前有出版人推出向读者报品、带读等活动,尝试走出办公室,直接与读者面对面接触,向读者说书,这就是一种努力成为好编辑的尝试。无论是成为精准牢靠的螺丝钉,还是成为一手包办全部工作的"编辑小农",都是成为好编辑之路。  相似文献   

18.
书是什么?     
编辑工作的产品是书,书的品位和质量,是编辑的思想水平和基本功力的体现。所以,探讨图书编辑工作,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书。书是什么?古往今来,人们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说文解字》说:"著于竹帛谓之书。"《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9.
当编辑,就如"文革"前夕曾遭姚文元们所围攻的罗竹风作的《杂家》一文所说,不能不是杂家.因为不论是报纸编辑或出版社的书刊编辑,乃至如今曰益兴旺的电子媒体的编辑,都必须应对知识领域不同的各种方面的作者和读者,你必须去涉猎许多你所并未深究过乃至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信息,摊子必须铺得很开.这对于拓宽知识基础是有益的,但却门门都不能深入堂奥,对于有志于专治某门专门学问或研究某一专门课题的人却是一种苦恼.这就是"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话头.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深度"的锤炼涉及到选题、采访及编辑等一系列流程。选题的合理把握首先必须建立在对深度报道本质的正确理解之上,其次还必须要具备意识形态上的功能与意义;调查采访中应注意对深度空间的"发掘"与"挖掘",其中对深度空间挖掘的关键在于具有证据意识、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后期编辑中除了应在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建构深层报道表述系统,还应注意华尔街日报体以及戏剧性元素在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