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刘国信 《钓鱼》2006,(16):31-31
鱼星是观察鱼类在水下摄食情况的凭据。根据鱼星的形状和大小,可以判断出它是什么鱼,大约有多重。学会识别鱼星,对垂钓是大有裨益的。那么,什么是“鱼星”呢?为什么说见着鱼星就跟见到鱼一般呢?成语有“见一斑而窥全豹”的说法,“见星如见鱼”,也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2.
垂钓者应该学会懂鱼情、知鱼性,正确判断水里有没有鱼,有些什么鱼。这主要是依靠水泡、水纹、水色、水草、水味、水声、水鸟动物及岸边小鱼活动情况等等判断鱼情。  相似文献   

3.
垂钓者应该学会懂鱼情、知鱼性,正确判断水里有没有鱼,有些什么鱼。这主要是依靠水纹、水色、水泡、水草、水温、水味、水声、水鸟动物及岸边小鱼活动情况而判断。  相似文献   

4.
看了2006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余政钓友文章《这是一条什么鱼?》和何川先生文章《奇怪的鱼,是重唇鱼,还是丁鱥?》,本人常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垂钓,经常碰到这种奇怪的鱼,如果判断没错,应是丁鱥。  相似文献   

5.
一、判断鱼情来下钩所谓善判断,就是从鱼塘的水质、清浑、气味、鱼泡等,判断塘中有无鲤鲫、鱼多少、大小及密度,做到心中有数。善判断,用四个字概括,即看、嗅、问、试。1.看。新到一个塘。首先看水面。一般鱼密度较大的塘,水面都有鱼翻花,尤其是鲤鱼,常翻跳于水表层。其次是看鱼泡。水中有鱼。水面必有鱼泡。鲤鱼是游动拱泥觅食,鱼泡成串,不断移动位置,一会儿这里冒一串,一会儿那里冒一串。鲫鱼多为1-2个单泡,鱼越大泡越大。如果我们新到一口塘,见水面不断有串泡和单泡泛起,此塘中鲤鲫鱼一定不少。第三是观水色。  相似文献   

6.
话说掐鱼     
刘博 《垂钓》2006,6(7):7-8
掐鱼就是赌博。 您有什么疑问吗? 不知道这个“掐”字从何而来,虽然它看起来像是出自我们东北(小的时候我们把两个伙伴一对一打架就叫“单掐”),但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我们还无法定性这个词汇的出处。但有一点我们很清楚,所谓掐鱼就是几个人在一起钓鱼,按照胜负去赢得或付出一定的钱财或是其他物质产品。这里有两个要素:第一,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人;第二,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资本或赌注——现在请问,掐鱼不是赌博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识漂与起鱼     
朱伟 《中国钓鱼》2005,(4):27-27
不同鱼类的摄食方式是不同的,所以浮漂的反应也各有所异。钓者应从浮漂的运动变化情况判断上钩的是什么鱼,浮漂处在何种状态是最佳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8.
怎样放生鱼     
放生是关系环境保护的大事,但大多数钓友却对如何放生,才能保证鱼的生存,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有的钓友认为把钓起的鱼再放入水中,早晚也是死,因为鱼嘴被钧过一次,就无法再进食。有的钓友认为鱼只要受伤就必死无疑,不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还有的钓友虽然也知道放生母鱼,但却不会判断鱼的雄雌,结果把那些体部特征不明显的雌鱼带回了家,杀鱼时才发现自己剥夺了许多鱼子的生命。这种事不少钓者都遇到过,  相似文献   

9.
关新铭 《钓鱼》2009,(9):41-41
在坑塘、沟渠与河道等自然水域进行野钓,主要是垂钓鲫鱼和白鲦等小型鱼类,但有时也会遇上较大的鲤、草、黑、鲶等鱼。在我国南方和东北地区,钓着5千克以上的鱼极为平常,算不了什么,而在北京地区可就算是大鱼了。因此,遛鱼技术终究还得讲究一定的技巧。否则,会使即将到手的鱼跑掉。  相似文献   

10.
张炎冰 《钓鱼》2005,(5):24-24
问:现在,搓拉结合、底浮兼顾成了手竿钓鱼的变化法则。然而,什么时候用拉饵,哪种情况用搓饵,以及如何判断鱼上浮,浮到什么位置等等,许多钓手还是不大明白,请您给“不明白”来个明白,行么?  相似文献   

11.
马建华 《钓鱼》2007,(5X):23-23
野钓钓位的选择能力是考验钓手实力的最重要因素,占领一个好的钓位是丰收的基本保证。好的钓位的基本要求一是要有鱼,二是有利于操作。是否有鱼应从有利于鱼藏身、鱼的天然食堂、鱼的洄游路径三个方面来考虑,再结合天气、风向、水温、水的溶氧情况综合判断;有利于操作则要求岸边相对平整、有足够的起鱼溜鱼空间、能够保证钓手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王砥平 《钓鱼》2008,(17):44-44
如何识别水中有鱼,这对于一个垂钓者来说是一门学问。作为一个钓鱼人来说,钓鱼除了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之外,把鱼钓进鱼篓中,自然也是目标。如何识别水中有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判断:  相似文献   

13.
自然水域,尤其是大型湖泊,水广鱼稀,地形复杂。要判断哪里有鱼确实是困难的事。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鱼要生存,就必然有它们的生息繁衍之所,那些湾、汊、草、坑、潭、角等等,是鱼喜欢去的地方,也是钓鱼人的好钓位。这其中,特别注意要突出奇特二字,即异于大环境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湖南钓友李群问:用海竿垂钓如何判断鱼咬钩呢? 用海竿垂钓时,如何判断鱼咬钩呢?也许会有人说,这有什么可探讨的呢,一动就提竿嘛。这当然也能钓起来一些鱼,但是如果不了解鱼儿咬钩的习惯,每动就提,有可能出现提竿过早过晚,或提竿不当,丧失一些上鱼的机会。因此了解一些鱼咬钩的习惯及海竿摆动时的各种“语言”,大有好处。 用海竿垂钓时,鱼的大小和种类不同,气压水温的不同等等,鱼  相似文献   

15.
任志新 《钓鱼》2005,(17):30-30
设定调目是悬坠钓鱼的第一步,然后再按鱼,情调整钓目,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钓组中的钩饵在水下有一个合适的状态,以方便鱼就饵和产生正确的鱼讯。不管是双饵还是单饵或者是空钩及无钩调漂,钓者正式钓鱼时是把调目与钓目相比较而作出水下的钩饵大致是处于什么状态的判断。当鱼漂有动作而不中鱼时,钓者会调整水线长度即钓目,也有不动插漂座位置而调整铅片大小即调整调目。初学者往往采用前者,功力深厚者却多采用后者,甚至同时更换鱼漂的大小。  相似文献   

16.
钓鱼,我们经常面临的是多风、多大风和多换风的天气。这样一来,采用懒人的钓鱼方法一条道儿走到黑,是绝对钓不好鱼的。而一些钓友的风变我随之变,用自己的机动性去应对鱼的有目的的游动性,在机动中应用风势,在机动中判断与寻找鱼踪,在机动中达到钓上鱼、钓好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姜云德 《垂钓》2006,6(7):24-25
浙江地处江南,大小水库星罗密布。周末或长假里,邀上三五好友自驾车到水库露营垂钓别有一番乐趣。水库一般多在远离市区的深山野外,水域面积大、环境复杂。和鱼塘相比,鱼的密度相对较稀。在水库能钓到什么鱼,能钓到多大的鱼心里完全没底,这就要靠钓友们凭自己掌握的常识、经验来判断和寻找藏匿的鱼儿。虽然一切都是个未知数,但这种富有悬念的挑战却正是水库垂钓的魅力所在。下面我将从休闲的角度谈一下水库抛竿钓的基本钓法,供喜爱休闲水库钓的钓友参考,尤其是初学钓鱼的朋友,不妥之处敬请斧正!  相似文献   

18.
张凤春 《钓鱼》2008,(8):42-43
在水厍里,守着网箱,坐在船上垂钓,其感觉别有一番风味。在岸边垂钓时,不是看漂的动作,就是听铃的响声,才能判断鱼是否上钩。而船钓可就不同了,船钓既不用漂,也不用铃传递鱼讯,手握一支海竿,完全凭手的感觉判断鱼是否上钩。当鱼抢饵撞击鱼饵时,钓线就会发出“砰砰”的声音,一旦鱼上钩了,凭鱼线拉力的感觉,500克以内的鱼,可以提竿摇轮直接收鱼。如遇1000克以上的鱼上钩,在水深(有网箱的地方一般在10米以上)广阔的水库里,就要谨慎遛鱼了。  相似文献   

19.
李震宇 《垂钓》2008,(10):69-70
这个问题好像问得有点奇怪:每次你出发钓鱼的时候,最希望钓到什么鱼?湖北人回答说当然是喜头,江西人说是鲫壳,江浙人说是鲫鱼,上海人说是老板鲫鱼,现在叫做大板子。看来鲫鱼确实是钓友心国中最有人气的鱼种。有人反过来问我,那么你又希望钓什么鱼昵?我说我是韦小宝的打法,根本没有章法,上去乱打,有什么钓什么。说起来我们那个年代能钓到的鱼种确实比现在多得多,如果你有兴趣,不妨来看看我们那个年代除了大板子之外,还能钓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吴延明 《垂钓》2003,(5):21-23
提竿拎鱼,是钓鱼活动中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为了尽快地把鱼“拿“上来,谁还有工夫考虑什么技巧、手法、角度、劲道和分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