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锡酸钠工艺生产过程中,因长期累积,造成母液中含砷量严重富集,致使在母液循环使用中造成产品中含砷量超标。文章采用纳米MnO2对二次结晶后锡酸钠母液进行吸附,降低母液中含砷量,以达到循环使用。重点讨论母液与吸附剂的液固比、温度、时间、OH-浓度等因素对降低母液中含砷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MnO2对降低母液中含砷量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青霉素G钾工业盐提炼生产过程中,其工艺过程为青霉素发酵滤液→ -部萃取→碱化抽提共沸结晶.在碱化抽提单元操作中,其碱化形成的青霉素G钾工业盐水溶液(工艺中称之为RK)中会含有25~35%的乙酸丁酯(简称丁酯),RK中过高的酯含量对下一工序钾盐的共沸结晶操作有直接的影响,主要因RK共沸过程中使用正丁醇做共沸载体,RK形成三元(水、丁醇、丁酯)共沸,其共沸后的馏出液及母液在回收正丁醇时,丁酯会随丁醇混融进入回收罐,使生产中套用丁醇酯含量逐步增高.利用青霉素提炼过程中RK的工艺特性为其设计了完善的去酯工艺,使最终成品青霉素工业盐质量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羟乙基芦丁的制备过程与条件,筛选最佳结晶溶剂,以优化其制备工艺及提高其含量.方法:以芦丁与环氧乙烷为原料,以甲醇、水等溶媒,在碱催化荆存在下合成三羟乙基芦丁.结果:显示三羟乙基芦丁的合成有一个最佳反应点(此时含量最高),其粗品含量可达73%以上.结论:甲醇为最佳结晶溶剂,精制后其含量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母液中回收异丙醇和三乙胺。方法:采用直接蒸馏、加碱后蒸馏提取,研究母液中异丙醇和三乙胺回收工艺控制及回收前后母液COD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母液中异丙醇蒸馏采出温度为75℃,三乙胺回收加碱PH应控制在10以上,蒸馏采出温度为70℃。结论:母液中异丙醇和三乙胺可通过蒸馏,可有效回收,COD值降到1万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最佳工艺为共沸罐夹层水温度为80摄氏度,出晶前搅拌速度为15Hz,养晶搅拌速度为15Hz,养晶后搅拌速度为20Hz,间断的方法加入丁醇,分五次加入,共沸液中加入0.3%(V/V)10%乙二胺四乙酸。采用本实验工艺生产比原有工艺含量提高0.45%,时间缩短10小时,水分降低0.2%。本实验对青霉素钾盐共沸结晶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水解时间,质量配比、盐酸浓度、术解温度、甲壳素粒度、脱色时间及温度、浓缩结晶条件对GAH产率和质量的影响.实验表明:甲壳素水解制备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的水解时间控削在3.5 h、甲壳素与盐酸的质量比为1:6,盐酸浓度为36%、水解温度为90℃、甲壳素粒度为25目、脱色时间为35min、脱色温度在65~70℃、晶体与母液比在1:1左右时,产品的质量和产率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引导下,PVC生产企业中母液水的回收利用引起了高度重视,本文综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简述了母液水回收利用的多种方法,并结合实际应用效果,扬长避短,提出母液水回用新的工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试验寻找最佳的头孢氨苄结晶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方法:对影响头孢氨苄结晶工艺的主要条件温度、PH、搅拌速度进行试验,选取最佳工艺参数.结论:筛选的工艺条件用于工业生产,得到的头孢氨苄质量及稳定性均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9.
从母液粗和母液精过滤器制造过程中遇到的0Cr18Ni9与16Mn异种铜焊接问题入手,结合两种钢材的焊接特性和结构特点,对两种钢材相焊的工艺方法进行了分析探讨,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工艺方案,解决施工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介绍了两种PVC离心母液的处理技术生化法和双膜法,并对两种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为PVC生产企业治理母液废水的治理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EDTA螯合铜主要用于生产微量元素肥料。文章以碱式碳酸铜、EDTA为原料,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了EDTA螯合铜产品。通过实验确定的EDTA螯合铜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催化剂硫酸加入量为硫酸:EDTA =0.03:1(摩尔比),碱式碳酸铜与EDTA物料配比为0.48:1(摩尔比),反应温度为80℃,中和pH值为3.25,在上述条件下合成的EDTA螯合铜产品中Cu含量达15.5%,可满足微量元素肥料的使用要求。由于在实验中未进行母液循环,使产品收率较低为55%,有待进一步进行母液循环实验。  相似文献   

12.
蒸发结晶工艺是Vc生产的一个操作单元,其工艺过程控制对Vc产品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目前Vc生产行业中,Vc蒸发结晶工艺均采用间歇操作,又以强制外循环蒸发结晶居多。这种蒸发器原理是Vc溶液在循环泵的作用下,溶液在加热器内加热,后在蒸发器内蒸发,溶液浓度超过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后,溶质析出结晶,含晶体的溶液继续在泵的作用下重复加热、蒸发的循环过程,直至悬浮液至一定的浓度为止。由于Vc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粘稠,流动性降低,蒸发结晶后期温度高,能耗增大,产品收率低;而且间歇操作设备,单台设备生产能力一般为3~5吨,造成设备台套多,操作繁琐、浪费大、故障率高。因此,公司率先决定采用连续结晶生产工艺代替间歇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氨苄西林钠溶析结晶的工艺研究。方法:采用高校液相测定了氨苄西林钠的含量,以含量测定为主要指标考察溶析结晶工艺。该工艺产品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的规定,并且澄清度的稳定性优于二氯甲烷工艺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盐酸莫西沙星的合成工艺。按照L9(34)正交设计表条件进行试验,得到最佳的工艺:其反应温度为70-80℃、反应时间120分钟、结晶温度0-3℃。本方法可靠、简便,可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工艺改进,提取合成母液中的副产物方法:采取萃取和酸碱中和的方法结果:溶媒回收率提高3%,副产物得以回收结论:此方法解决了成本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精制工业级苯甲酸的方法,简单介绍了水溶析结晶和熔融结晶两种工艺,并对两者生产的苯甲酸进行质量对比、经济效益比较来评价其工艺的优劣。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试验寻找最佳的头孢氨苄结晶工艺条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方法:对影响头孢氨苄结晶工艺的主要条件温度、PH、搅拌速度进行试验,选取最佳工艺参数。结论:筛选的工艺条件用于工业生产,得到的头孢氨苄质量及稳定性均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控制阿莫西林成品相关物质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分析梯度洗脱法,研究考察不同结晶、洗涤工艺条件下,阿莫西林成品相关物质含量的情况。结果:随着对结晶、洗涤工艺过程的完善,相关物质含量可大幅度下降。结论:阿莫西林的结晶工艺条件是提纯和去除阿莫西林相关物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王青宁 《青海科技》1998,5(1):33-35
通过对氯化钡法生产氢氧化钡母液的分析,提出了回收母液中3%左右的钡离了和25%的氯化钠的工艺路线,使年产2000吨氢氧化钡的厂家,回收符合国家标准的氯化钠产品的约1400吨,碳酸钡产品的130吨。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01,(4):26-26
配料比例:石灰:硫磺:水=1:1.5:1.3的配合比例经济效益最好,此法用料配量少,母液质量高,为标准酱油色液体,波美度在22度左右,母液滤渣少,反应充分,好观察。对越冬病虫防治均收到很好效果,特别是对柑桔青绿霉病、白粉病、梨黑星病、葡萄炭疽病,柑桔红蜘蛛防治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