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胜云 《青年记者》2009,(20):37-38
乌鲁木齐“7·5”事件属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虽然与台湾关联性较小,但其激烈的冲突性和敏感的政治性吸引了台湾媒体的极大关注。总体来看,台湾媒体普遍把“7·5”事件当成报道的聚焦点,但在报道立场和态度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史蒂夫·杨格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他们指出:“广播记者在准备稿子时就必须始终考虑到耳朵。”广播新闻要为“听”而写,必须注意做到“上口”和“入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3.
吴万伟 《青年记者》2010,(13):98-99
约瑟夫·坎贝尔(W.Joseph Campbell)戳破了一些经久不衰的媒体神话。新闻业是靠讲故事吃饭的职业,所以它的历史充满一些引人注目的故事并不会令人感到吃惊。想想把总统拉下马的鲍勃·伍德沃德(Bob Woodward)和卡尔·伯恩斯坦(Carl Bernstein)传奇,或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Walter Cronkite)有关越南战争的节目,使得总统林登·约翰逊高呼“如果我失掉了克朗凯特,我就失掉了美国的中产阶级”的壮举。  相似文献   

4.
陈文敏 《当代传播》2008,(6):113-114
“灾难性新闻”因其“负面性”历来是政府和媒体较为敏感的一个话题,其报道机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颇为薄弱。而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地震的报道中,其信息的高度公开化、议程设置的多元化、报道指向的人性化、媒介融合的现代化等表征,使其传播效果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这在国内灾难新闻报道史上是空前的。“5·12汶川地震”报道模式将对国内灾难新闻的报道机制、新闻理论的变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灾难新闻可直观地理解为是对天灾或人祸的报道。而如何将灾难新闻做得具有美学高度一直是新闻界探讨并不断实践的重要课题。“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媒体的报道得到了空前的高度认可,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就灾难新闻的视觉传播美学意义进行探讨并对如何实现灾难新闻视觉传播的“美”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伟 《青年记者》2010,(2):37-38
2006年,健康时报在全国健康生活类媒体中,首家从周一刊扩期成周二刊,并在新闻版组设立了Ⅸ新闻·调查》版,至今已经运行了4年。4年来,《新闻·调查》逐步巩固了当初的版性定位:“调查被遮蔽的事实”,也逐步成为健康时报一个有影响力的版面,发表了多篇干预生活和揭露不法企业违纪事实的报道,帮助很多读者解决了难题,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以播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媒体”一词,来源于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所出版的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研究报告,里面对“WeMedia(自媒体)”进行了明确定义,即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和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撰写的论文《中国媒体新闻创新的重大突破——“5·12”汶川大地震报道的思考》获得第十九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一等奖,诚实地讲,这份殊荣应当归功于全国各家媒体当时忘我无畏采访报道的记者编辑们。因为活生生数万人的无辜丧生唤醒了中国媒体在人命攸关的大灾难面前的职业良心;因为中国媒体面对人命关天的命题突破了以往的职业矜持和循规蹈矩定势。  相似文献   

9.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采访陕北革命根据地外国记者中的第一人。当时,“红色中国”延安处在国民党铁桶般的重重包围之中,埃德加·斯诺一个外国记者,是怎样冲破层层封锁,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延安的呢?  相似文献   

10.
高钢 《网络传播》2009,(12):54-55
西方一些主流媒体围绕西藏拉萨“3·14”事件进行的报道,又一次将媒体的局限性呈现出来,这种局限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不同文明形态的冲突。 新闻的真实应该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原本形态,是反映构成事物原本形态的各种要素和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9,(16):48-48
美国一名12岁男孩马克·琼斯对新闻有着非同寻常的热情,他正着手建立一个网络电视“帝国”,专门报道“优质”新闻。  相似文献   

12.
“贾君鹏事件”:媒介事件与社会的“集体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平  王子毅  董朝 《今传媒》2009,(12):16-18
一、贾君鹏事件:新媒体“媒介事件”的典型文本1.“媒介事件”的概念演变:从卫星电视到新媒体1992年,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媒介商业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在激发媒体活力、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闻观念变革、娱乐新闻盛行、威胁新闻自由与民主等弊端.透过黄色新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媒介商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报刊业竞争激烈,新闻传播史中曾经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的逆流。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郝伟  蔡正华  薛若楠 《今传媒》2010,18(10):138-140
"非典"、"3·14拉萨事件"、"5·12汶川地震"等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暴露出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新闻发布体制滞后、法律法规的缺失、新闻发言人角色"错位"、专业人才稀缺等。本文主要从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情况出发,探讨重大事件发生时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应对方法以及进一步完善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青年记者》2010,(19):90-90
9月24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宣布解聘CNN美国新闻主管乔纳森·克莱恩。美国全国广播环球公司(NBC环球)首席执行官杰夫·朱克同日宣布,他将在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运营巨头科姆卡斯特公司控股NBC环球后离职。媒体认为,两名高管是美国媒体收视率大战和行业动荡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16.
庄丽  俞天颖 《中国广播》2004,(12):46-48
北京时间2004年7月22日午夜23:30(美国东部时间7月22日上午11:30),负责调查“9·11”事件的美国独立调查委员会在华盛顿正式发表最后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由于完成调查报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因此调查报告的正式公布备受世人关注,各媒体更是对此事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以期在这场新闻大战中广泛赢得受众。  相似文献   

17.
突发事件因其不可预知的突然性而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因此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近年来,风凰卫视通过美闰“9·11”事件报道在华语媒体中迅速崛起,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通过伊拉克战争报道得到普遍认可,中央电台中闰之声通过汶川特大地震报道获得广泛赞誉等等,都成为“突发事件报道成就媒体”的典型例证。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蓝海”几乎成了近期中国媒体每期必谈的热点话题,我们姑且把中国政府科技大会的主题词“自主创新”与管理学界引起轩然大波的韩国老头儿W·钱·金博士提出的“蓝海战略”来一个日式综合。即用“蓝创”思维来畅想一下中国出版业!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南平“3·23”校园杀童案到陕西南郑“5·12”幼儿园血案,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发生了数起涉及儿童和小学生的凶杀血案。对于媒体来说,接连发生的非常规新闻应该是报道的关注点。但是在4月29日江苏泰兴幼儿园血案后,对于媒体报道校园血案的质疑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20.
汪勤华 《青年记者》2009,(24):58-59
2009年12月16日上午,在南京轰动一时的4·18劫案两名案犯分别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和死缓。4·18劫案案发以来媒体的相关报道,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读主旋律报道的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