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及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对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注意事项加以总结,以供参考。1.防漏气。任何一套制气实验装置,在进行制气之前必须进行气密检查,以防漏气。2.防气体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需检查其纯度,以防爆炸。如氢气、甲烷等。3.防仪器炸裂。烧瓶、烧杯等仪器用酒精灯加热时,需垫石棉网,试管中加热固体时,管口需略向下倾斜;在集气瓶内点燃金属时,如铜在氯气中燃烧,底层要铺细砂或加少量水;试管加热时外壁应干燥等问题应需注意。4.防液体倒吸。氯气和氨气溶于水时要连接倒置的漏…  相似文献   

2.
一、防装置漏气装置连接好后必须检验气密性 ,避免因装置漏气而长时间收集不到氧气。二、防试管破裂盛有药品的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 ,应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防止药品中蒸发出的水分凝结为液态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加热时要先来回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避免因局部受热温度过高引起试管炸裂 ;实验结束后应让试管冷却至室温再用水清洗 ,防止高温的试管在水中骤冷而破裂。三、防倒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 ,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 ,再停止加热 ,防止水槽中的水因负压而倒吸。四、防收集的气体不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 ,要让水槽中的气泡均匀…  相似文献   

3.
1 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 1.稀释浓硫酸时,往烧杯里先加水,后加浓硫酸。 2.实验室制取氧气:开始时,先给试管加热,后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内;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4.用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反应制取气体  相似文献   

4.
1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属于哪种类型装置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有何依据 ?答 :实验室制氧装置为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的典型装置 ,同时又是收集不溶于水的气体的典型装置 .前者简称为“固 (固 )加热制气型发生装置” ;后者简称为“排水法集气装置” .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发生的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为 :气体的水溶性和气体的密度 .2 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 :任何干燥的物质都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这些水分受热时变成水蒸气挥发出来 ,在试管口温度低的部位冷凝下来 ,若试管口向…  相似文献   

5.
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是由反应需要和仪器性能决定的 ,应考虑到反应物的状态、溶解性和反应进行的外界条件 (加热还是不需加热 )、反应生成物的性质等因素。中学化学中 ,气体发生装置可分为三大类 :图 1 加热条件下固体与固体制气反应装置a .加热条件下固体与固体反应的装置。凡反应物都是固体且反应需要加热的 ,均可采用这种气体发生装置 (如图 1 )。如制取O2 、CH4、NH3 等。操作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药品斜铺管底 ;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④铁夹夹在试管口 1 / 3处 ;⑤先均匀加热 ,后固定在放药品处加热 ;⑥用排…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初中化学三种气体制取实验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要过好“三关”、斩下“六将”。一、三关1,过好反应原理关。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加热氯酸钾或高锰酸钾等含氧化合物。但用氯酸钾时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原理为:二氧化锰氨酸钾氯化钾十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十二氧化锰十氧气2.过好装置选择关。初中化学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有两套,见图1。其中(A)装置适用于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气体,山)装置适用于在不需要加热时利用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根据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室制取氧…  相似文献   

7.
1 装置图如下  用三个“T”形管将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和防倒吸的吸收装置如图安装 ,并配上三个止水夹。图中为气体发生装置 ,导管D起平衡气压的作用 ,若制取SO2 、H2 S则不需用酒精灯 ;2为收集装置 ,在 1和 2之间若有必要还可串连气体净化装置 ;3中盛吸收液 ,4中盛水 ,3和 4如图可完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产生倒吸。2 操作方法  制气时 ,关闭A ,打开B、C ,即可在2中收集气体至满。这时关闭B、C ,打开A ,3和 4即自动吸收多余气体且不会倒吸 ,拔开 2上的双孔塞 ,盖上毛玻片 ,制得的气体即可用于演示实验 (做喷泉实验时需…  相似文献   

8.
<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第一个气体制备实验,是中考命题者青睐的重点、热点和必考点,也是以后学习制备二氧化碳、氢气等气体的基础。要点提炼一、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一团棉花: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药品冲出,堵塞导管。(2)收集时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放出时再收集。  相似文献   

9.
a.减缓反应速率。实验室制乙炔,因CaC2与水反应剧烈,迅速产生大量泡沫,实验难以控制,就是使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效果也不甚理想。若实验前先向容器中加入CCl4等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大的有机溶剂至淹没电石约2/3处,再通过分液漏斗直接滴入蒸馏水,由于碳化钙被四氯化碳所淹没,从而使水与碳化钙的接触面减小,同样可以达到降低反应速率减少或几乎不产生泡沫的目的。b.防倒吸。像HCl,NH3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吸收时,一般用倒挂的漏斗防倒吸。若用图1所示装置,使用有机溶剂亦可达到防倒吸的目的。其原理是:当HCl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从管口出来时,…  相似文献   

10.
一、用于对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化学实验中气体制备装置的选择除了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有关外,还与反应物的溶解性有关,如实验室制取H_2S气体时,若选用难溶于水的FeS和稀盐酸反应时,可用启普发生器或替代装置,从而使制取气体的过程易于控制,而若选用易溶于水的Na_2S和稀盐酸反应时,则只能用简易制气装置。  相似文献   

11.
在设计实验时,为保证实验科学、安全、成功,需注意以下几点:a.防倒吸。①在吸收易溶于某液体的气体(如用水吸收NH3,HX)或蒸气(如用饱和Na2CO3溶液吸收乙酸乙酯蒸气)时,为防止因气体大量溶于液体,而造成装置内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使实验失败,常需设置防倒吸装置,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有图1所示的装置。②在用酒精灯加热制气时,若有导管插入液体中净化或收集气体,在熄灭酒精灯前,一定要先把导气管从液体中取出,以防熄灭酒精灯后,装置内温度下降,压强减小,液体倒吸,也可在前面加防倒吸装置(图1e或图1f)。b.…  相似文献   

12.
1实验室用醋酸钠晶体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分析:因为醋酸钠晶体中含有结晶水,水的存在使甲烷难于生成。试管容易破裂,而且伴随有副反应。产物中有一定量的丙酮,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偏差大。原因是加热温度过高,醋酸钠分子发生双分子分解,生成丙酮。为除去反应中的副产物丙酮,可将生成的气体先通过水洗瓶,然后再点火燃烧。为了提高甲烷的产率,可按无水醋酸钠,干燥的碱石灰,氢氧化钠质量比为5:3:2的比例混和,药品应疏松地平铺在试管底部,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加热试管时应由管口向后逐渐移动,并缓缓地加热。2乙醇与浓硫酸混和…  相似文献   

13.
1.为什么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答:因为导管伸入太长,试管内气体不易导出。2.为什么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答:因为药品中所含水分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在管口冷凝成水滴,向下倾斜可以防止水滴倒流,使试管炸裂。3.为什么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一定要在试管口塞团棉花?答:因为塞团棉花可以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制得的氧气带红色。4.为什么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答:因为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5.为什么用双氧水制氧气时,一般要加入二氧化锰?答:因为氯酸钾加热时分解速度很慢,加入二氧化锰后分解速度加快,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起到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的化学作用在《化学教学》92年第4期已有人撰文论述。本文主要根据水的物理性质说明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一、收集气体因为水是极性物质,对哪些极性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如H2、O2、CH4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的气体纯度高。当固体与固体混合加热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后,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以免发生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二、检漏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对那些需要控制液体反应物体积的定量实验,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前必须用水检验所用仪器如容量瓶、酸式滴定管等是否漏液。另外也可用水检验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相似文献   

15.
一、气体制备1、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从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时是否需要加热来选择。(1)凡是给固体加热或固体跟固体反应加热,适用于制取氧气装置(a套装置),即试管横放、管口略下倾,如加热Cu(OH)CO、H还原CuO、胆矾分解均采用此装置。  相似文献   

16.
1.防导管堵塞。在制氧气和乙炔时,发生装置的导管口附近要塞一疏松的棉花,以防导管被固体或桨状物堵塞。2.防烫伤。不能用手握试管加热,蒸发皿和坩锅加热应用坩锅钳取放。3.防火灾。易燃物要妥善保管,用剩的钠或白磷要立即放回煤油或水中;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万一发生火灾,应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4.防中毒。不能用手直接接触化学药品;不能用嘴品尝化学药品;闻气体时,应用手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内;制备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内进行。5.防环境污染。所有实验废弃物应集中处理,不能随意丢弃;能相互反应生…  相似文献   

17.
化学实验室制取氧气、氮气和甲烷气体的装置,属同一类型,都是用固体和固体通过加热制取气体的。固体反应通过干燥和研细之后放在大试管中,固定在铁架台上,夹在距试管口四分之一处,管口向下稍微倾斜。在化学实验中,这个实验并不难做,但大试管往往烧破而造成巨大的损失。尤其是学生分组实验,课常上虽然再三给学生讲要爱惜药品,爱护仪器。但一节课下来,各组实验总是大多数试管都被烧破。我们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讨,现叙述如下与同行们共商。 第一种,凡属玻璃仪器加热时炸裂,原因多为受热不均匀。若在大试管加热的部位外均匀地缠上一层细金属丝,因金属导热性能一般都很好。然后再用酒精灯使之稍微均匀受热后,便固定加热。效果很好,长时间加热,试管也不破裂。实际操作时可用一根铜丝(直径约0.5—0.8mm)绕在大试管上,不用任何工具,简单易行。绕一次的铜丝保存下来,可供长期使用。废导线中的铜丝即可利用。按上述操作,在做制取氧气和制取氧气的演试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中,几乎不再烧破试管,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8.
取少量的红磷装入一试管中,然后,往装有红磷的试管充入二氧化碳,直至灌满为止。当试管充满二氧化碳后,用一带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口,在该导管上接上橡胶管。此时用夹子夹住橡胶管。 用酒精灯给平放的试管加热,先从管口开  相似文献   

19.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20.
1 隔离式 图1、图2是利用导管口与液体互不接触,即使液面上方压强减小,也不会倒吸,缺点是吸收不够充分;图3是利用气体逸出后再溶于水,而气体难溶于导管出口处的下层液体,既保证了气体的吸收,又不影响导气管内压强,该装置若用于洗气时,应将烧杯改为洗气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