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提到培养环保意识,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如何去关注江河湖泊的污染、城市浑浊的空气、土地的沙漠化、食物中毒以及如何去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等等。然而,要在孩子心中根植环保意识,最重要的是首先要引导他们认识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其周围事物。只有引导他们去认识自然、热爱自然,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去喜爱我们的大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从本质上说应该是基于对孩子刚刚萌芽的自然观的一种良性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将有助于孩子及早建立一种和谐、美好、向上的自然观。热爱自然、热爱小动物原本是孩子的天性,家长和老师应因势利导、及时耐心地培养孩子们的这种本性,用自己对大自然的热情去感染、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认识事物、热爱自然的原动力。孩子们对周围事物原本是毫无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大纲》明确规定了自然课的思想品德教育任务,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志趣”,即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破除迷信思想;“两种态度”,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三项保护”,即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四个热爱”,即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五  相似文献   

3.
屠格涅夫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尚表现于他的作品中,他以哲人的智慧透彻理解大自然和感悟人生,认为大自然是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创作观。在其代表作《猎人笔记》中,他从自然出发,将由自然所激发的感触,通过纯粹的自然(生理、物理的自然)作为桥梁和粘合剂,把精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也就是对人物的歌唱和钦服;他认为对自然的一丝不苟、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循是人性得以澄清的源泉。  相似文献   

4.
余秋雨的文化散文享誉海内外,对他的作品,青年学子都如数家珍,真个烂熟于心了。对于余秋雨的为人,许多学生只知道他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古老文化,热爱自己的家乡,这些都是从他的文字中和其他评论中读到的。至于对他本人就不那么了解了。其实,余秋雨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一个“爱”字就能阐释他的人生态度。像许多人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像许多人一样,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老师。《三十年的重量》就是记述余秋雨与自己的老师感人至深的故事。余秋雨是文化界的大名人了,自然有许多应酬不完的事,也有许多一时忘记了的事。这是完全可以理…  相似文献   

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刘雄辉就是执著热爱学生的榜样。为了学生,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热爱学生的关键就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刘老师一直教育学生“未做学问,先学做人”。上语文课时他对学生生动地讲了一则叫“财富、成功和高尚”的寓言故事。故事使学生体会到:高尚是灵魂,哪里有高尚,哪里就会有财富和成功。刘老师就这样寓道于教,在充满乐趣的寓言故事中,渗透着做人的深刻哲理,他深深懂得爱的艺术。真正的教育,其效果是…  相似文献   

6.
<正>闲暇时,查建生喜欢读王阳明著作,尤喜其“致良知,知行合一”思想。作为教师,他也秉承了心学“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博爱精神。在他看来,教育的本质无非一个“爱”字——让年轻的生命学会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生命、热爱世界,这大抵就是教育的核心。在这种理念下,一所学校或一位学生的生命没有呈现最好状态,那就是他对爱的理解不够,或者爱的智慧有欠缺。查校长说,  相似文献   

7.
狄金森的生态思想是其现代主义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她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自然中的花木鸟虫为伴。在她的自然诗篇中,狄金森描写自然和自然之中的万物生灵,展现自然与人类和大自然的一切生灵和谐相处,表现对自然的敬畏。狄金森热爱自然,因为自然是她的精神寄托。她对自然之物的精细刻画是她深入自然、仔细观察自然的结晶。她热爱自然源于她对自然的敬仰。热爱自然是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基点,没有对自然的爱,就不会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类的爱心。狄金森对人类的爱在其自然诗中表现为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方面。狄金森的自然诗篇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8.
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在中学开设《生物》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是大自然的使者,将人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共生共荣的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大自然成为“爱的器官”,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将来成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9.
了解和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人与自然共同演进、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国家在中学开设《生物》课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贴近自然、回归自然。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应该是大自然的使者,将人与大自然互为一体、共生共荣的关系呈现给学生,让大自然成为“爱的器官”.陶冶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将来成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相似文献   

10.
王学  王月 《文教资料》2010,(24):29-30
"渔猎文学"是俄国独特的文学种类,尽管表面上看去渔猎似乎与生态保护是完全背离的,但在19世纪的俄国这个特定的时代和自然条件下,以及人对渔猎活动的理解和表现看,这又是培养一个人了解、热爱、融入自然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径。这些活动在俄国作家的笔下,成了细致观察自然,记录大自然,表达热爱大自然之情的生态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大熊猫,用自己的行动唤起大家为珍稀动物——大熊猫伸出救援之手,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及参与意识。活动过程:一、中队长讲话我们家乡的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是我们的国宝。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活化石。大熊猫可爱、善良,憨态可掬,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特别是小朋友,几乎没有一个不爱它。可是,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可爱的大熊猫越来越少。目前,全世界仅存1000只左右。听到这个消息,我们是多么难过,我们不能失去这可爱的朋友啊!保护大熊猫,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在大家的倡议下,我们中队开展了“熊猫咪咪,我们爱你”的主题活动。  相似文献   

12.
布莱克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类。他讴歌春夏秋冬,赞美日月星辰和花木鸟虫以及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布莱克的诗歌展现了人在美丽自然中得到的无尽欢乐,人与自然、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他倡导保护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爱护自然中的一切生灵。他认为,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灵性和生命。布莱克的诗歌具有极深刻的生态意蕴。布莱克的自然诗十分符合生态审美原则和理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遭到人类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大自然在遭到破坏的同时人类也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污染和保护已成社会问题。生物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之情、感恩之情和危机之情。  相似文献   

14.
在网络上,刘向娟称自己为"向日葵帮帮主",她的博客,自然就名之为"向日葵帮帮主的博客"。这是一个有浓浓爱意的博客,通过博客,刘老师记录下了有"爱"的生活——她对家人的关爱,对同事的友爱,对学生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己作为教师这份工作的挚爱。  相似文献   

1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是不少教育家对教育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必须热爱自己的事业和热爱自己的学生,托尔斯泰就曾经这样说:"教师既热爱事业,又热爱学生,他就是一个十全十美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林一红 《幼儿教育》2000,(11):27-27
一、寓教于嬉戏谈笑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孩子从爱父母、爱家庭逐步扩展开去,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事物。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通过儿歌、故事、游戏、谈话等形式,教育幼儿爱护、关心同伴,热爱幼儿园和周围环境,初步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中,引入爱家乡的教育内容,例如向孩子介绍家乡的历史、风景名胜、资源特产、风味小吃、风俗习惯等,让幼儿了解家乡。二、寓教于游山玩水中。让孩子由近到远地感受家乡及大自然的美好,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风和日  相似文献   

17.
<正>有人说,"他用现代语来书写被现代都市掩埋的乡村童话,从温情的土地上捡起了失落的文明。不要抱怨社会太过喧嚣、浮躁,许多人只是不经意被现代文明的烟尘遮蔽了双眼,只要去发现,世界还有一些宁静的角落,人可以诗意地栖居"。的确,在他充满诗意美感和博爱情思的文字里,始终对大自然怀着怜爱和恭敬的深沉感情。在他的笔下,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有灵性的生命。而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浓郁的人文精神,也正是解答他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他时常流连于汉江畔,在那空旷悠远的意境中,感受着大自然带给自己天人合一的感受。他就是李汉荣。(编者)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的散文创作中体现了十分明显的生态审美意识,他热爱大自然,对大自然怀着深深的敬畏之心,并努力将自己笔下的人物甚至是自己本身融入大自然中。在他的笔下,大自然是血肉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个体,值得人们热爱和敬畏。然而,面对人类的工业文明给大自然造成的的灾难和破坏,川端康成也表示着深深的不满和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山水游记是他文学创作中最富独创性和艺术技巧的代表作。他在山水游记中生动地表达了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美,但作为一个年青时即有“辅时及物”、“利安元元”的思想的文人,他在对尽善尽美的自然描绘中始终没有迷失自己的目标,而是将大自然作为复苏心灵的疗养地,以便更有力量来承受残酷的社会现实。这样他笔下的山水自然不再是纯客观自然的再现,而是自然与人格的高度溶合,是崇高人格的象征。本文试图通过他山水游记所体现出来的人格美、悲剧美来探讨一下他游记所存在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幼年时期,在母亲的熏陶下,对花草树木建立了感情。他的这种感情,支持了他终身研究自然科学,使他克服和战胜了来自自然和人为的种种困难和险境,在生物科学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成果,终于成为一名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由此可见,自幼培养孩子热爱自然,热爱自然物,培养他们对周围自然界的兴趣,是必要的、有意义的。我们曾在江苏省委机关幼儿园,就小班幼儿对自然物、小生命的情感特点和表现,以及认识自然和热爱自然的情感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观察、调查,对如何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的规律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