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从神话学的角度,探讨了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产生的文化内因。在葫芦神话中穿插进民族起源说,融入各种民族同出一源、本是兄弟的观念,是普洱民族神话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普洱民族起源神话,突出地反映了普洱民族文化的亲和性和崇尚团结的价值取向,并由此形成了以团结和谐为特质的普洱民族文化。认为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深植于普洱各民族文化心理中的同源共祖、民族认同的传统观念则是其产生的文化内因。  相似文献   

2.
族源神话是人类起源神话中一种常见的类型。在我国少数民族人类起源神话中,多民族同源共祖是常见的母题,表现出分布广、类型多、表述复杂等特点,促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固有的同源关系、密切的交往关系、长期的融合关系、友好的居住关系、人为的创作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基诺族的《阿嫫腰白》是一个创世神话,由多个神话母题融合而成却又浑然一体,融合了女神母题、水生母题、卵生母题、化生母题、洪水母题和葫芦母题。这些母题与汉族创世神话母题有相似之处,同时又独具基诺族民族个性,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从中可窥一斑。  相似文献   

4.
《山海经》蕴含着海洋文学的母题原型,是古代海洋小说叙事之祖。中国海洋文学对海洋神话母题的围绕与衍行,是海洋文学创作的一大特征。人与大海的深层生命牵系,使海洋小说的发展实现了“由神到人”的过渡,神话对人类的支配力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
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作为神话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有神话的一般性特点,又有丰富的个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具有民间生态、叙事的神圣性特征和现实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6.
培育青少年正确的民族观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的神话选文,再现了中华民族形象,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情感。神话中的同源共祖思想为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提供素材,神话中的符号表征凝聚了民族共同情感,神话中的文化色彩展示了独特的民族文化。统编语文教科书中神话选文所建构的集体记忆、传递的符号认同意义和蕴含的时代精神,再现了中华民族之美。  相似文献   

7.
《山海经》中保存了中国最原始的神话资料,同时也保存了中国古代社会珍贵的文化信息。提取《山海经》中的变形神话,并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背景进行分析发现,变形神话中不但有社会道德体系和群体权威的构建,还有原始生命意识的反映,同时,变形神话对整个族群的文化传统在文化交流中的保持和变化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人类的功利心理与神圣的社会体制由此在变形神话中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变形神话也因此具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州师专学报》2019,(5):19-21
太阳神话是先秦神话的重要母题之一,在先秦神话中拟人化的太阳却不像后世阴阳五行思想下所说的属"阳性",从太阳神羲和的女性身份,太阳的动物形象金乌的女性身份以及太阳在人间的"代理人"女巫的女性身份,可以看出太阳在先秦神话中是一位女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夸父逐日"神话反映的是一种与太阳神结合的巫术仪式。  相似文献   

9.
对神话概念的理解向来有“广义”、“狭义”两说。本文主张中国神话是一个发展的系统,道教神话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文章对道教神话进行了界定和描述,认为其对中国远古神话母题的继承,主要表现在角色、观念与情节三方面。它对中国神话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远古神话的改造,一是创造新的神灵和新的神话,并发展出新的神话母题。  相似文献   

10.
人类始祖神话一直是神话学界关注的热点,其叙事风格、内容与结构因族群而异,甚至同一族群内部也存有差异.神话是人们对超自然的崇拜以及对遥远历史记忆的表述,其真正反映的是人们的原型思维与原初生命认知.文章对彝、汉民族始祖传说的象征意义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始祖叙事的神话原型思维之“同”,“存”族群性认知源流之“异”,在“求同”与“存异”中彰显人类始祖神话的族群性表述.  相似文献   

11.
彝族神话依托彝文的记载和"贝玛"的吟诵得以流传至今,彝族神话分别以虎、水和母题作为创作源泉,反映了彝族先民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幻想。同时,彝族神话的繁荣分别从内容、载体、思维和题材四个方面对彝族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和满族的天鹅仙女神话都强调了祖先与天神之间的关系,标榜氏族起源的神圣性。两者的区别在于蒙古族神话强调氏族起源的奇异神圣和祖先的非凡出身,而满族神话则主张爱新觉罗黄金家族先祖神异诞生,统治国家的天命授权等。从神话的类型来看,蒙古族神话更接近于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天鹅处女故事类型,满族神话则属于皇权受于天命的建国神话类型,从而形成两者之间较大的差异。相同的故事母题和接近的主题在两个民族中有不同的用途和发展倾向,天鹅仙女神话故事在两个民族中得到了不尽相同的发展演化。  相似文献   

13.
藏缅语族各个族群的创世神话虽然叙述方式各不相同,但是从共同的神话素来看,却有非常大的共性。这其中不仅保留着藏彝走廊上各个古老的族群从南向北逐渐迁徙分化的共同记忆,更掺进了各个族群生活的经验和对适应环境的艰辛历史。本文在分析这些神话的要素之后,探讨族群在藏彝走廊迁徙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连大学学报》2016,(4):71-74
但丁的《神曲》和吴承恩的《西游记》,作为东西方文学的两部经典之作,不但都具有神话色彩的共性,还存在着同样的救赎母题,经历原罪、赎罪、获救这一救赎历程。《西游记》以佛教文化为根,《神曲》以基督教文化为本,二者虽存在很多差异,但在描写主人公的救赎历程方面却殊途同归。本文从《西游记》与《神曲》中所反映出的救赎原型母题揭示其中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女人与土地──女蜗泥土造人神话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人与土地──女蜗泥土造人神话新解陈建宪关键词民间文学;神话;女蜗“泥土造人”是世界各民族神话中最常见的母题之一。在中国,这个母题的典型代表是女蜗造人神话。这个神话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义》: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  相似文献   

16.
《孜孜尼乍》是凉山彝族广为人知的神话,同时也是一部研究者众多的著名彝经.从文学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借助人类学结构分析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孜孜尼乍》这一神话重新加以分析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所表现的是族群元叙事中的“衰落”母题,是一则“失乐园”神话.而透过其中包含的诸多禁忌文化因素,《孜孜尼乍》也表现出了其自身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头,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原型与母题蕴藏着整个西方文学乃至西方文明生命力与魅力的强大基因。而莎剧经典之经典《哈姆雷特》,若是从原型分析的视角来看,或也可谓是一出“重演神话”的好戏。该剧再现了古希腊神话原型中的杀子母题、乱伦母题、复仇母题和追寻母题,这也是该剧之所以历久弥新、魅力无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异类母题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流程中有着明显的演化痕迹,在上古神话、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人笔记、清人小说中均有所反映;这些神,仙、狐、鬼、精灵等异类母题在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品中获得了新生。  相似文献   

19.
史诗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是历史上各族人民的百科全书。对应于传统社会中族群成员文化心理需求的多样性、立体性,少数民族创世史诗的文化内涵亦呈现出多样性和立体性的态势。即使同一民族,其创世史诗的叙事方式、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亦同中有异。《查姆》、《梅葛》是彝族的两大创世史诗之一,且主要流传于楚雄州境内的彝族中,但二者也不属于上述情况的特例。以创世史诗中普遍言及的创世主题为例,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解码神话中的意象符号、神话母题等对深度解读彝族历史的远古性和文化的多样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类起源与洪水灾难人类再生的神话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母题,许多民族都有此类神话传说。彝族也有人类起源与洪水灾难人类再生的神话故事,其母题与其他民族大同小异,这些神话大多保存在彝族的宗教经典中,成为彝族宗教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宗教或道德权威对人们进行宗教及道德教化或惩罚的神圣权威话语的依据,渗透了浓郁的原始宗教气息和强烈的彝族传统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