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之后,长期处于边缘地带的被遮蔽的台湾客家文学创作得以彰显。文章以台湾客家文学为研究场域,主要从客家人独特的客家庄生存环境、开山垦荒的生存方式、崇祖重礼的乡土风俗三个方面,来探讨台湾客家"移垦社会"的生存形态与族群文化;并透过台湾客家文学所表现出来的客家"移垦社会"的生活面貌,追根溯源地发掘了客家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2.
客家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族群认同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作为一个具有自觉意识和文化认同的族群,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的产生根源于其共同的历史记忆。主要包括自身为起源于中原的正统汉人,历经艰苦卓绝的迁徙和抗争,不为他族群所同化的文化坚守。共同历史记忆在客家族群认同中主要表现为中原意识、抗争的族群性和对文化的坚守。历史记忆渗透于客家文化之中,通过客家民居建筑、客家话和客家山歌等象征符号进行文化表述。共同历史记忆成为凝聚客家族群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客家族群认同是基于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从中原南迁的客家族群,长期保持着坚守中原文化的共同心理特征。音乐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旋律形态学等研究方法,将客家核心区域闽粤赣的客家音乐与中原核心区域河南音乐进行横向与纵向比较后发现,两个区域之间的音乐文化上有共通之处,其文化关联性的存在是由于客家族群在迁徙中"文化觅母"的传播与族群对"我文化"进行有意识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从丧葬礼俗看客家文化的中原烙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意识是人类在生活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积淀,在很大程度上对于人们的思想、行为、心理等起着调节和规范的作用。但客家以族群式迁徙,聚族自保使中原文化意识的承传因素一直在客家文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客家民间丧葬礼俗深深留存中原烙印,丧葬礼俗是依托生存自然环境或族群共同心理观念、基于人类对自身生命的尊重、围绕生命终结而建立和运用的文化,是族群文化意识的重要外在表现。客家丧葬礼俗是对生死观念和丧葬习俗本质含义的完整表现。较之其它习俗更充分、更完整地保存了中原文化原素。  相似文献   

5.
东江文化的特色与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江文化,即广州以东之珠江流域特有之文化。东江文化是在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下产生的古越文化与中原移民,特别是唐宋之际从中原南下的客家移民文化相融合的结果。因为客家为东江流域最大的族群,其原载的中原文化高于移入地之文化,故而东江文化带有鲜明的客家文化特色。这一特色是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得以形成的。  相似文献   

6.
桂东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相似文献   

7.
客家族群是台湾的第二大族群,拥有极具特色的饮食民俗。本文通过整理台湾客家族群的日常食俗和年节食俗,具体分析了咸菜和粄这两种典型食物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弘扬并传承台湾客家饮食文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8.
客家族群自明末清初迁入桂东以来,在与当地各族群的密切交往过程中,相互融合,和谐相处,秉承中原文化传统,发扬客家人文精神,创造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桂东客家文化:崇尚华夏正统文化;崇文重教,尚文习武,耕读传家;守望相助,崇尚节俭;浸染“乡土情结”;独特的客家语言。  相似文献   

9.
潮客关系简论--以潮汕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讨论了客家学和潮州学、客家族群和潮州族群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重点以潮汕地区的例子,从民间信仰、饮食习俗、建筑文化等方面,探讨两个族群文化混融的现象。指出,作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特质,在族群分立的边缘区域,并非清晰易辨,反而是混融不清的。  相似文献   

10.
三山国王是粤东地区的地方保护神,特别为粤东客家人所信奉.在明清时期,伴随着粤东客家移民台湾,三山国王信仰也飘洋过海到台湾.三山国王信仰曾被视为台湾客家人所特有的信仰,是台湾族群辨别的标准之一.目前两岸交流是文化先行,三山国王信仰可借其在两岸客家人的特殊地位,推动两岸客家及与其他族群的文教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